流動兒童社會支持與自尊的關系研究
本文關鍵詞:流動兒童社會支持與自尊的關系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流動兒童社會支持、自尊及二者關系,為更好地采取教育措施提供依據。方法:采用社會支持量表(SSRS)和自尊量表(SES)對4~6年級402名小學生進行研究。結果:流動兒童的社會支持狀況更差,流動兒童社會支持總分顯著低于非流動兒童;流動兒童自尊得分高于非流動兒童,但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流動兒童社會支持總分、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與自尊呈顯著負相關;社會支持總分對自尊具有顯著預測作用。結論:家庭、學校和社會應給予流動兒童更多關注和支持,并注重其內心感受。
【作者單位】: 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關鍵詞】: 流動兒童 社會支持 自尊
【基金】: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課題編號:HB08BJY004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所謂流動兒童是指6至16周歲(或7至15周歲)隨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在流入地暫時居住半年以上具有學習能力的孩子[1]。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03年隨同父母進城的6至14歲義務教育適齡階段兒童約有643萬[2];而到了2007年,我國流動兒童近2000萬[3]。這些流動兒童少年中,屬于義務教育階段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申繼亮;胡心怡;劉霞;;流動兒童的家庭環(huán)境及對其自尊的影響[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李春山;姜麗平;張麗萍;;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自尊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7期
3 周皓;;流動兒童心理狀況及討論[J];人口與經濟;2006年01期
4 徐珊珊;尚秋謹;;流動兒童的義務教育與政策、執(zhí)行的缺失[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08年02期
5 王雁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關系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04年0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柳曉森;[N];人民日報;2007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睿;;某消防院校學員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系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姚雙雁;吳清蘭;洪慧娟;;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應付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3 宋巖松;;學生人際關系現狀調查[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4 劉楊;方曉義;蔡蓉;吳楊;張耀方;;流動兒童城市適應狀況及過程——一項質性研究的結果[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袁曉嬌;方曉義;劉楊;李芷若;;教育安置方式與流動兒童城市適應的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葛娟;;學業(yè)不良兒童與普通兒童社會支持的對比研究[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7 謝玉蘭;廖全明;;升本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關系的研究[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3期
8 孟令珍;;初中生社會支持特點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成功(教育);2008年07期
9 張奇;王錦;;大學生自尊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7年02期
10 甘秀英;聶衍剛;羅蘊琪;;中學生心理危機與社會支持、應對方式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劉世宏;顧海根;任娟英;;影響預防醫(yī)學工作者心身問題的工作壓力及社會支持[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陳巍;;小學青年教師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任海燕;綜合性醫(yī)院臨床醫(yī)生幸福感評價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邵寧;身份與排斥:中美非主流社會群體比較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3 周瀟;勞動力更替的低成本組織模式與階級再生產[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陳小華;城市農民工同住子女義務教育政策博弈的利益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楊彥平;中學生社會適應量表的編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盧國華;堅韌人格與應激、心身反應的關系[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7 梁曉燕;網絡社會支持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趙麗麗;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會適應和社會支持研究[D];上海大學;2008年
9 陳晶;基于社會支持理論的醫(yī)護人員職業(yè)耗竭風險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10 叢慶;組織績效視角的企業(yè)服務補救運作機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燕;農村中學生對生活事件的應對方式及影響因素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李貞;碩士研究生適應性、社會支持與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的關系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廣廣;農民工子女教育權利保障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趙倩;社會支持、自我效能、歸因風格對大專生應對方式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裴培;石家莊市中學中年教師健康狀況與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與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汪恭敬;進城農民工子女教育邊緣化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7 許艷萍;城市流動兒童學業(yè)壓力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吳美玲;福州市初中階段農民工隨遷子女社會支持、人格特質對心理彈性的影響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蔣麗平;青年農民工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及生存質量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小鳳;福州地區(qū)流動初中生孤獨感狀況與家庭環(huán)境的相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未經批準流動人員自辦學校安全工作的通知[J];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報;2006年15期
2 趙樹凱;邊緣化的基礎教育——北京外來人口子弟學校的初步調查[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3 許繼紅;;自尊研究述評[J];晉中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4 彭欣,馬紹斌 ,范存欣 ,武曉艷;大學生自尊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年01期
5 張強,陳麗嬌 ,趙虎;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6期
6 余艦,吳樹琴,胡建余,林軍燕;我國部分地區(qū)流動人口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情況調查報告[J];教育研究;1997年09期
7 周皓;我國流動兒童少年就學狀況及比較分析[J];南方人口;2001年02期
8 韓嘉玲;北京市流動兒童義務教育狀況調查報告[J];青年研究;2001年08期
9 周皓,陳玲;對流動兒童學校之合理性的思考與建議[J];人口與經濟;2004年01期
10 汪明;人口遷移與適齡人口教育問題的宏觀背景研究[J];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瑩;對城市中流動兒童社會適應狀況的考察與分析[D];鄭州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余良;趙守盈;趙福艷;;流動兒童社會支持狀況及其與人格的關系[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2期
2 侯舒艨;袁曉嬌;劉楊;藺秀云;方曉義;;社會支持和歧視知覺對流動兒童孤獨感的影響:一項追蹤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4期
3 徐敏;徐曉艷;;中專生復原力、自尊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2期
4 張國華;王春蓮;李月華;;大學新生主觀幸福感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9期
5 曾守錘;;流動兒童的自尊及其穩(wěn)定性和保護作用的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2期
6 瞿sズ,
本文編號:8581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85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