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輔導對托養(yǎng)兒童社會交往的干預效果評價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roup counseling on social communication of foster children,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improving social communication of foster children. Methods 40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Wenzhou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hildren's Loneness scale and Children's Social anxiety scal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members of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group counseling.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loneliness and social anxiety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group counseling (P < 0.05), but the scores of loneliness and social anxiet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group counsel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loneliness and social anxiety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test (P 0.05). Conclusion Group counseling has obvious effect on loneliness and social anxiety of foster children.
【作者單位】: 溫州醫(yī)學院應用心理學系;
【基金】:溫州市科技局軟科學研究項目(編號:R20080064)
【分類號】:B84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微;;心理健康對大學新生入學適應的影響[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0年17期
2 古麗巴哈爾·卡德爾;阿斯木古麗·克力木;努爾曼古麗;;維吾爾族醫(yī)學生學校適應與家庭社會支持關系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年06期
3 王慶雨;劉艷雪;張宇飛;陳晉;;對服刑人員子女心理健康狀況的調研報告——以陜西回歸研究會兒童村為例[J];學理論;2011年20期
4 余小鳴;;關注留守和流動兒童生理和心理社會適應的脆弱性[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年07期
5 梁宗保;孫鈴;張光珍;陳會昌;張萍;;父親情緒表達與兒童社會適應:氣質的調節(jié)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4期
6 劉卓婭;余毅震;張萍;孟仙;;兒童青少年社交焦慮與攻擊性行為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年08期
7 嚴永興;;中學生臨床心理輔導探路[J];學周刊;2011年16期
8 倪玉美;;換種心態(tài)生活[J];大眾心理學;2004年03期
9 余益兵;鄒泓;;青少年負性生活事件的特征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系——以我國六城市調查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7期
10 張中偉;;探究當代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永明;賈林祥;;社會情緒發(fā)展及其調控對社會適應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鄒泓;張文新;;青少年社會適應的危險性因素與保護性因素的評估[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周暉;鄒泓;張沖;許志星;;中國七城市青少年社會適應狀況的綜合評估[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春霞;周暉;李峰;蘇嵐穎;;小學兒童攻擊行為、友誼與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劉艷;鄒泓;王莉;;中學生情緒智力的發(fā)展特點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李曉巍;鄒泓;張文娟;王莉;;家庭人際關系的特點及其影響青少年社會適應的機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梁宗保;陳會昌;張光珍;;情緒性與努力控制在兒童社會適應中的作用[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園園;方曉義;程虹娟;;大學生社會支持和社會適應的關系[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明粵;陳會昌;;11歲兒童在群體游戲中的資源競爭類型與社會適應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余益兵;鄒泓;周暉;侯娟;;青少年社會適應狀況評估問卷的編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紀菁;影響青年成才的十大心理障礙[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2 心理咨詢師 馬艷玲;化解矛盾安享晚年[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3 葛新中;溫州試點“心理體檢”探查“情緒感冒”[N];中國改革報;2008年
4 黃崢;走出象牙塔惠及千百萬[N];光明日報;2007年
5 袁睿;職業(yè)女性心累[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7年
6 記者 鄒沛顏;讓“心病”遠離你[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7 紀菁;青年成才的心理障礙[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8 何鐵強;誰解我心結[N];中國文化報;2002年
9 談福民;心理美容讓人瀟灑靚麗[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6年
10 楊曉旭;幼兒社會性行為的培養(yǎng)[N];銅仁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王美萍;親子關系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聯(lián)系:遺傳與環(huán)境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建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結構、機制與功能[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陽澤;自尊需要的結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曾曉強;大學生父母依戀及其對學校適應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9年
5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彈性的結構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6 楊海;軍校新生心理彈性因素及心理訓練對心理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7 周亞娟;完美主義形成的相關因素及其與學業(yè)成績、抑郁的關系[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溫義媛;留守經歷大學生的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對其社會適應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焦蒲;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的特點及其與社會適應性的關系[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3 余小芳;性別角色的鑒定及其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鄧兆巍;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社會適應的相關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周俊;大學生的社會適應特點及其與依戀、自我調控的關系[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6 何亞璽;北京市農民工子女社會適應及其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7 李東方;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孫雪冰;小學生羞怯與自尊、社會適應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閆莉娜;大學生人格、缺陷感與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尚亞飛;青少年社會適應的方式對認知加工偏向的影響[D];廣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2774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2277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