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技術論文 >

中國教育不匹配狀況及其對工資收入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8-06-09 12:31

  本文選題:教育過度 + 教育匹配; 參考:《學術月刊》2010年11期


【摘要】:采用中國社會綜合調查(CGSS)的相關數(shù)據(jù),按照眾數(shù)法以及國際標準職業(yè)分類對不同層次工作崗位的教育程度要求,對不同行業(yè)在職員工的教育匹配狀況測度的結果是:不同行業(yè)間員工的受教育程度差異顯著,其中采礦業(yè)、制造業(yè)和電氣、燃氣及水的供應業(yè)三大行業(yè)員工的教育過度比例最高,而衛(wèi)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保障業(yè)員工教育不足比例相對較低。教育不足與工資收入呈明顯的負相關,而且相對于教育匹配的員工,教育不足員工的工資平均要低出9%。但是,具體到擁有大學學歷的員工,教育過度員工的工資收入比教育匹配的員工平均高出近30%。從學歷層次看,中國目前各行業(yè)員工的過度教育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中間高、兩頭低"的正態(tài)分布格局。
[Abstract]:Using the relevant data from the China Social Comprehensive Survey (CGSS), according to the mode method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s,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jobs at different levels is required. The results of the measurement of the educational matching status of the employee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are as follow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the employee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including mining, manufacturing and electricity, The gas and water supply sectors have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employees overeducated, while the health, sports and social welfare sectors have relatively low levels of undereducat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ndereducation and wage income, and the average salary of undereducated employees is 9% lower than that of employees matched with education. However, for employees with college degrees, overeducated workers earn an average of nearly 30 per cent more than those with a matching education. From the educational level, the overeducation status of employees in various industries in China presents a norm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middle high and two ends low".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勞動經(jīng)濟研究所;南開大學經(jīng)濟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NCET-10-0523) 山東大學自主創(chuàng)新基金重大研究專項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249.24;G52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敏;畢鈺婷;;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過度的表現(xiàn)及影響探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年03期

2 梁天;;“教育”真的“過度”了嗎?[J];中國電力教育;2010年05期

3 李敏;;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過度的表現(xiàn)及影響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0年01期

4 劉艷輝;;教育過度與我國研究生就業(yè)問題的理性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版);2010年01期

5 張楠;;研究型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匹配探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0年11期

6 張慶霞;;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的我國高等教育過度問題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年23期

7 李敏;畢鈺婷;;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過度的表現(xiàn)及影響探析[J];文教資料;2009年33期

8 梁天;;淺析我國教育過度與教育不足現(xiàn)象并存的原因[J];中國電力教育;2009年21期

9 姚湘蓮;;淺議我國教育過度及知識失業(yè)問題[J];銅陵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10 夏心軍;;論我國教師教育中的“過度”問題[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佳宏;譚濤;;研究生個人教育投資風險的形成與防范[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盛世明;;過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發(fā)生率和收益率的影響因素分析——西方研究及其啟示[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王鷺娟;李朝平;;“教育過度”問題研究綜述[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楊娟;孟大虎;;高等教育投資風險和收益的實證研究[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王一濤;;過度教育:根源及對策[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黃勝;黃澤梅;;新就業(yè)形勢下對大學生的幾點建議[A];2006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殷朝暉;;我國“教育過度”現(xiàn)象探析[A];2006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趙秋;杜學元;;論高收費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與市場化運作[A];和諧高考 陽光招生——《高校招生》雜志理論研究專輯[C];2006年

9 吳魏霞;尹曉冬;;對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A];2005年全國高校非物理類專業(yè)物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黃敬寶;;我國教育性失業(yè)問題研究綜述[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姜泓冰;教育≠成功學[N];人民日報;2010年

2 本報駐京記者 王樂;率先打破“唯高考分數(shù)論”束縛[N];文匯報;2010年

3 本報駐京記者 王樂;率先打破“唯高考分數(shù)論”束縛[N];文匯報;2010年

4 本報駐京記者 王樂;率先打破“唯高考分數(shù)論”束縛[N];文匯報;2010年

5 本報駐京記者 王樂;率先打破“唯高考分數(shù)論”束縛[N];文匯報;2010年

6 本報駐京記者 王樂;率先打破“唯高考分數(shù)論”束縛[N];文匯報;2010年

7 本報駐京記者 王樂;率先打破“唯高考分數(shù)論”束縛[N];文匯報;2010年

8 本報駐京記者 王樂;率先打破“唯高考分數(shù)論”束縛[N];文匯報;2010年

9 本報駐京記者 王樂;率先打破“唯高考分數(shù)論”束縛[N];文匯報;2010年

10 本報駐京記者 王樂;率先打破“唯高考分數(shù)論”束縛[N];文匯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守法;高等教育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貢獻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喬偉;我國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困境下高等教育投資風險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2 畢鈺婷;幼兒園“教育過度”的問題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3 梁曉;大學生教育消費需求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4 白s,

本文編號:199973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99973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8fd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