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技術論文 >

農村中小學生問題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5-27 23:26

  本文選題:問題行為 + 自尊 ; 參考:《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年06期


【摘要】:目的了解農村中小學生問題行為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方法采用《問題行為早期發(fā)現(xiàn)測驗》(PPCT)、自尊調查表(SEI)、艾森克個性問卷(EPQ)(兒童版)及自行設計的一般情況調查表對2363名農村中小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農村中小學生問題行為全量表的檢出率為6.3%,男生問題行為檢出率高于女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449,P0.05);問題行為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OR=0.492)、師生關系(OR=1.624)、自尊(OR=0.867)、個性4個維度(OR=1.055,0.976,1.030,0.975)與農村中小學生問題行為的發(fā)生有關。結論農村中小學生問題行為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有關,應加強對農村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樹立良好的個性及自尊,減少問題行為的發(fā)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roblem behavior. Methods 2363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were investigated by PPCT,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and self-designed general situation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whole scale of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roblem behavior was 6.3. The rate of boys' problem behavio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蠂 ~ 2 / 10.449 / 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blem behavior showed that: sex was 0.492,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was 1.624, self-esteem was 0.867, personality was 1.05550.9761.0300.975), 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problem behavior in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roblem behavior i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stablish good personality and self-esteem,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roblem behavior.
【作者單位】: 安徽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流行病與衛(wèi)生統(tǒng)計學系;安徽省長豐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基金】:教育部2008年高校博士點基金項目(生物類)(200803660007) 安徽省科技廳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090413131)
【分類號】:B844.2

【共引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文進;大學生雙性化人格、應對方式和主觀幸福感關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桂香;小學四~六年級學生問題行為的早期發(fā)現(xiàn)及其心理分析[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02期

2 周路平;問題行為早期發(fā)現(xiàn)量表在初中生中的應用[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3 王麗敏,陳曉慧,劉金芝,劉愛書,宋國力,呂杰,楊碩,趙清俠;中學生心理問題與家庭因素關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年04期

4 張?zhí)炝?翟靜,劉金同,陳修哲,王為強,韓煒;初中生心理問題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關系的研究[J];山東精神醫(yī)學;2003年02期

5 盛永慧,袁家璐,翟靜,賈杰芳;違法犯罪少年與正常少年個性特征差異及其家庭社會因素[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20期

6 張晉,魏嗣瓊,張建新,宋曉進,盧紅艷;農村中學生問題行為傾向及影響因素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3年02期

7 徐萍,吳明霞,霍金芝,段蓉芳;青少年早期問題行為與學習成績的關系[J];中國校醫(yī);2000年04期

8 田旭;大學生神經癥患者個性與應付方式探討[J];中國校醫(yī);2002年06期

9 李祚山;轉型期初中生心理健康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1年04期

10 史慧靜,王震維,王文英,安愛華,陳毅瓊;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子女心理衛(wèi)生狀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公共衛(wèi)生;1999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黨崢崢;倪紀;史德勝;;農村中學生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隴東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2 張國禮;董奇;;問題行為綜合理論模型及述評[J];中國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3 孟四清;;中學生問題行為量表的理論構建與編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年04期

4 陸娟;;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子女成長的影響[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16期

5 孫曉玲;吳明證;;大學生自尊、拒絕敏感性、人際信任與社會焦慮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年04期

6 王磊;鄭雪;;大學生自我價值感領域權變性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4期

7 韓利萍;丁凌云;;自尊、歸因與內隱攻擊性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9期

8 梁鑫;;自尊的結構、功能、測量及其相關研究[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9 丁鳳琴;王勇慧;王振宏;;國防大學生文化取向、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特點及其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4期

10 喻承甫;張衛(wèi);曾毅茵;葉婷;李月明;王姝君;;青少年感恩與問題行為的關系:學校聯(lián)結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常微微;蘇虹;王忱成;單曉偉;韓琴;徐志偉;伍佳玲;;初中生早期問題行為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A];華東地區(qū)第十次流行病學學術會議暨華東地區(qū)流行病學學術會議20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10年

2 品格研究協(xié)作組;;學生的問題行為與品格形成[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3 余小倩;;父母監(jiān)控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問題行為的關系[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但菲;王紅艷;;幼兒問題行為的分析與矯治—心理學視野下的剖析[A];首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趙富才;;大學生的問題行為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莉;鄒泓;;青少年網絡偏差行為、網絡成癮與日常問題行為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葉桂青;;青春期前少年問題行為及團體箱庭干預[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張海霞;谷傳華;;大學生寬恕傾向與自尊、主觀幸福感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岳盈盈;寇_g;;初中生自尊與攻擊行為關系研究[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呂娜;;大學生的自尊與心理適應能力的相關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唐聞佳;打敗“拖延癥”,你有高招嗎[N];文匯報;2010年

2 北京師范大學馨情心理咨詢室 張紅梅;自尊與自卑的失衡[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3 記者:苗家生;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N];光明日報;2004年

4 浙江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 陳遠嶺;青少年如何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N];健康報;2000年

5 史力 作者單位:臺安縣人民檢察院;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N];鞍山日報 ;2006年

6 曉曉;培養(yǎng)自尊自信須有“度”[N];大眾科技報;2001年

7 楊娟;重慶27%小學生存心理行為問題[N];中國婦女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黃 丹;警惕兒童心理異常的蛛絲馬跡[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趙紹華;哪些孩子需要心理醫(yī)生?[N];健康時報;2003年

10 郭亮 宋金萍;關注農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刻不容緩[N];新華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曉琴;初中生問題行為影響因素及綜合干預措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叢曉波;自尊的本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藝敏;我為什么不如他[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楊麗嫻;妒忌的內隱特性:理論與實驗[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蘇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識及其對情緒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何潔;嬰兒生氣情緒及其對行為發(fā)展的作用[D];浙江大學;2009年

7 張玲玲;青少年未來取向的發(fā)展與家庭、同伴因素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趙勇;青少年危險行為的社會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經機制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9 向秀英;中小學學生心理虐待及受虐學生心理健康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10 王丹;青少年情緒—行為問題、家庭功能、認知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及其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愛紅;中學生問題行為及其與自尊、社會支持關系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2 伍佳玲;安徽省某農村地區(qū)中小學生問題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程鑫;元認知干預技術對小學生問題行為的干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4 葉桂青;青春期前少年問題行為及箱庭干預[D];漳州師范學院;2010年

5 常微微;安徽省某地區(qū)中學生早期問題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史方方;初中留守兒童問題行為及其與人格特征、社會支持關系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7 張建英;初中生道德脫離的特點及其與外化問題行為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王文婧;幼兒問題行為與同伴接納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徐梅;初中生的發(fā)展資源與學業(yè)適應及問題行為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王靜鑫;4歲兒童氣質活動性與教養(yǎng)方式對其8歲問題行為的預測[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94424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94424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506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