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亞泉科學教育研究綜述
本文選題:杜亞泉 切入點:科學教育 出處:《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5期
【摘要】:杜亞泉是近代"中國科學界的先驅"。由于諸多原因,對其研究長期被邊緣化,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隨著人們對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的檢省,他的科學觀和科學教育活動才倍受關注。但從研究深度和視角看,關于他的科學教育思想體系、在中國近代科學教育史上的地位以及為中國近代科學教育所作出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和現實意義等尚待進一步深化和拓展。
[Abstract]:Du Yaquan is a pioneer of Chinese scientific circles in modern times.Due to many reasons, his research has been marginalized for a long time, until the beginning of 1990s, with the inspection of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ideology and culture, his view of science and his activities of science education wer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However, from the depth and angle of view, his thought system of science education, hi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science education, his pioneering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modern science education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need to be further deepened and expanded.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
【分類號】:G40-0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歐陽正宇;杜亞泉的科學救國思想及成就[J];甘肅社會科學;2002年05期
2 張子高;楊根;;介紹有關中國近代化學史的一項參考資料——《亞泉雜志》[J];化學通報;1965年01期
3 傅麗紅;;杜亞泉致力于科學傳播的啟蒙學人[J];今日浙江;2006年13期
4 陳鐿文;姚遠;;杜亞泉先生年譜(1873—1912)[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5 蘇兆瑞;鞠躬盡瘁尋常事——介紹近代著名科學家、教育家杜亞泉先生[J];電大教學;1995年Z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國友;;從陳獨秀的經濟思想透視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2 李春園;;淺論陳獨秀的愛國主義思想[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3 朱丹;;陳獨秀“二次革命論”的現實與理論基礎[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 劉雪娥;;“南下之行”對陳獨秀向馬克思主義者轉變的作用[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0期
5 李春雷;;梁啟超中西合璧學術思想的形成歷程——基于文化傳播視野的解讀[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1期
6 秦英君;;近代中國的科學與哲學之辨[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7 姜繼為;;陳獨秀愛國主義思想述要[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8 宋紅娟;;“迷信”概念在中國現代早期的發(fā)生學研究[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8年04期
9 曹仲彬;;對中共中央文件最早使用“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的考析[J];北京黨史;2008年05期
10 寧敏峰;;在新文化運動的沖擊下走上革新道路——新文化運動初期的商務印書館[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8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曉紅;;民族精神的歷史傳承與時代張力[A];“傳承人文奧運精神,,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科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孔寒冰;項佐濤;;十月革命與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解讀中國人的十月革命觀[A];紀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孔寒冰;項佐濤;;十月革命與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解讀中國人的十月革命觀[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上卷)[C];2007年
4 封海清;;對改進孔學研究方法的思考[A];孔學研究(第五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五次學術研討會暨海峽兩岸第三次孔學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5 張同樂;;《新青年》與現代中國文化形態(tài)轉型[A];中國現代社會轉型問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6 陳國清;;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的轉折[A];中國現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翁有為;;抗日根據地民主政權懲治漢奸的立法和政策研究[A];中國抗戰(zhàn)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中卷)[C];2005年
8 俞祖華;趙慧峰;;民族主義:近代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統(tǒng)與類型區(qū)隔[A];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耿云志;;清末思想文化變遷的幾個大趨勢[A];傳統(tǒng)思想的近代轉換[C];2007年
10 閆潤魚;;試論有中國特色的自由主義(1890~1949)[A];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1840~1949)”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穎;陳獨秀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2 吳素雄;政黨下鄉(xiāng)的行為邏輯[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3 孫媛;現代性視域中的吳宓詩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張群;居有其屋——中國住房權問題的歷史考察[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5 隋曉瑩;陳獨秀與中國新文學運動[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月明;中國近現代監(jiān)督權利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7 盧昌軍;鄧小平 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國強;論高等教育功能的失調與調適[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陳鐿文;近代西方化學在中國的傳播[D];西北大學;2009年
10 姬蕾;“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個人主義話語[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小麗;論五四運動中的無政府主義[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2 于光田;蘇俄東方戰(zhàn)略的起源及在中國的實施[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3 謝美航;五四時期“科學救國”思潮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9年
4 栗建新;蔣介石國民性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艷紅;胡適家庭倫理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王勇;黃炎培職業(yè)教育思想及其對我國當代職業(yè)教育的啟示[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李攀;上海國民黨基層組織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8 賈琦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野下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9 曾軼;從傳播學角度看白話文的推廣[D];蘭州大學;2008年
10 劉禮芳;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世界化的雙向互動及其途徑[D];中南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丁守和;實業(yè)救國、教育救國、科學救國思潮的再認識[J];文史哲;1993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新華;枕頭(詩)[J];秘書;1994年09期
2 陳琴,龐麗娟;論科學的本質與科學教育[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2期
3 賈桂清;思想——把心填滿[J];人民教育;2005年06期
4 蘇兆瑞;鞠躬盡瘁尋常事——介紹近代著名科學家、教育家杜亞泉先生[J];遠程教育雜志;1995年Z1期
5 盛天和,葉永烈,項政,金輝,沈祖蕓,周俊峰;科學教育之辯[J];上海教育;2005年08期
6 王~d,王吉;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科學教育——以美國2061計劃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15期
7 大河 ,姚憶江 ,阮翔 ,王閱春;花開時節(jié)又逢君——2005年暑期神農架科學教育研討會剪影[J];科學課;2005年10期
8 吳方;萬山不許一溪奔——杜亞泉及其前進與保守[J];讀書;1994年04期
9 季蘋;科學教育新概念[J];中小學管理;1997年10期
10 盛邦和;杜亞泉與其接續(xù)主義史觀[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伍曉明;;忠于/與他人——重讀孔子關于忠的思想[A];詮釋與建構——湯一介先生75周年華誕暨從教50周年紀念文集[C];2001年
2 傅自力;張艷華;;試論我黨“結合”思想的基點[A];浙江省暨華東六省一市黨史系統(tǒng)紀念建黨八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3 丁常云;;張宇初對道教教義思想的貢獻及現代啟示[A];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余德仁;;我國本農末商思想的由來及其發(fā)展[A];集雨窖文叢——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成立20周年紀念文集[C];2000年
5 賈國義;;“以民為本”思想的歷史和今天[A];“鄧小平理論的豐富發(fā)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郭世學;;貫徹“三個代表”思想是做好城建工作的基礎[A];實踐 理論 創(chuàng)新[C];2001年
7 楊志;;研究《論資本二重性》的思想脈路[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1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8 高峻;;中國最早的自然科技期刊——《亞泉雜志》[A];中國編輯研究(2004)[C];2004年
9 齊霞;;在反邪教斗爭中科學教育的反思與對策[A];校園拒絕邪教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第六次報告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10 張寧;盧澤楷;魏冰;;世界科學教育領域中的探究教學[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斯人 (書評人);回首再看杜亞泉[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2 記者 蔡闖;專家呼吁強化青少年科學教育[N];光明日報;2005年
3 君虹;杜亞泉:另一種啟蒙[N];中華讀書報;2000年
4 記者 于卓;探討21世紀科學教育[N];科技日報;2001年
5 本報記者 李凝 仇方迎 實習生 安轉紅;夏帕克博士暢談“科學教育”[N];科技日報;2002年
6 陳磊;科學教育的“坎”該怎么邁?[N];科技日報;2004年
7 劉茂勝;科學家要承擔科學教育責任[N];科學時報;2004年
8 潭江;林蘭英:中國半導體材料科學的先驅[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9 李莉;科學教育不是作秀[N];文匯報;2004年
10 上海市科協(xié)副主席、黨組書記 孫正心;青少年科學教育要面向未來[N];文匯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朝暉;知識與控制:中國古代科學教育的社會學解讀[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2 徐菲;希伯來法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3 金京澤;韓國科學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田延峰;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4年
5 李蒼海;中國商業(yè)銀行民營思想的發(fā)展[D];復旦大學;2004年
6 馬宏佳;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鄢超云;樸素物理理論與兒童科學教育——促進理論與證據的協(xié)調[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張敏;科學教育:人性迷失與理性遍尋[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郭長江;中國近現代科學教育變革的文化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解文超;先秦兵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檀慧玲;赫胥黎科學教育思想探析[D];河北大學;2006年
2 程銘莉;論儒家德育思想對我國當代學校德育的價值[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黃誼;淺析古希臘和古代中國哲學思想與科學的關系[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4 王永斌;中國科學教育的歷史分析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陸驊;“研究性學習”課程中實施科學教育的課程理念探析[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6 李娟;中國近代科學教育中科學精神缺失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董娜;由無知走向成熟[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佟雅囡;中國近現代科學教育與當代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齊利;現代教育技術在科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10 李宇靖;柯林武德歷史推理思想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144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71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