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生命教育的三重境界
本文選題:生命教育 切入點:精神生命 出處:《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立足于生命教育的重點應該是精神生命的覺醒與成長,針對現(xiàn)代社會普遍的頹廢主義、功利主義和個人主義對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侵蝕,生命教育應該有三重境界與目標:最低層次是反對頹廢主義、珍愛生命;第二層次是反對功利主義、豐盈生命;更高層次是反對個人主義、超越生命。人對"生命"的體悟是這樣一種層層遞進的關系,因此生命教育也應是針對不同的生命成長需求而層層遞進的教育。
[Abstract]:The focus of life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awakening and growth of spiritual life, and the erosion of human life, especially spiritual life, by the prevailing decadence, utilitarianism and individualism in modern society. Life education should have three levels and goals: the lowest level is to oppose decadence and cherish life; the second level is to oppose utilitarianism and enrich life; and the higher level is to oppose individualism. Transcending lif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life" is such a progressive relationship, so life education should also be a progressive education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needs of life growth.
【作者單位】: 浙江傳媒學院生命學與生命教育研究所;
【分類號】:G4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衛(wèi)東;;構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責任的思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2 穆亞一;消費異化的產(chǎn)生與危害[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伍柳氏;;民主化模式與中國政治民主化路徑選擇[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袁祖社;“全球公民社會”的生成及文化意義——兼論“世界公民人格”與全球“公共價值”意識的內蘊[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駱建建,聶家昕;符號消費理論研究——解析波德里亞的“消費社會”[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6 黃艷蘭;李敏剛;;消費語境下身體美學理論與實踐的悖論[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俞海山,周亞越;論消費主義的危害與對策[J];商業(yè)研究;2003年08期
8 陳振旺;;符號消費社會的包裝設計語義學探析[J];包裝工程;2007年01期
9 李鵬;;消費價值體系與消費社會的產(chǎn)品設計[J];包裝工程;2007年08期
10 張平,李研,朱志勇;“以人為本”之法理探究[J];巢湖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賀建平;;消費社會的炫耀性消費與廣告的意義建構[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2 徐明宏;;夫妻同悅的理想與現(xiàn)實——論女性的性和家庭角色的轉向[A];秩序與進步:社會建設、社會政策與和諧社會研究——浙江省社會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暨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莊友剛;;從風險社會看科學發(fā)展觀的意義與歷史界限[A];第八屆暨第七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沈湘平;;略論風險與和諧[A];第八屆暨第七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郭小平;;論食品風險報道的價值悖謬[A];全民科學素質與社會發(fā)展——第五屆亞太地區(qū)媒體與科技和社會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李鵬;;消費價值體系與消費社會的產(chǎn)品設計[A];第十一屆全國包裝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07年
7 朱富強;;儒學重塑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A];2007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學術年會論文集(2)[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忠華;解放政治的反思與未來[D];復旦大學;2004年
2 劉永謀;?碌闹黧w解構之旅[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3 梁敏;協(xié)舉方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4 扶松茂;開放與和諧[D];復旦大學;2005年
5 山小琪;現(xiàn)代性的制度之維[D];復旦大學;2005年
6 管寧;消費文化語境中的文學敘事[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7 張云鵬;文化權:自我認同與他者認同的向度[D];吉林大學;2005年
8 許麗萍;吉登斯生活政治范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9 劉勇;舊住宅區(qū)更新改造中居民意愿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10 賀玉高;霍米·芭芭的雜交性理論與后現(xiàn)代身份觀念[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勇;從小說到電視劇[D];暨南大學;2003年
2 沈君彬;居民住宅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演變研究[D];福州大學;2004年
3 車磊;高校學生炫耀消費調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萬勁;大學生消費文化現(xiàn)狀及高校德育的導向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姚雪萍;英國布萊爾政府福利制度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占建青;大眾文化與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思維方式[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7 邵子華;論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特質、缺失及發(fā)展策略[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8 曾曉東;電子游戲的美學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馬爽;消費社會文化背景下我國快餐書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10 劉穎;關于幸福問題的倫理思考[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劍虹;;人本德育——一種新的德育范式[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年01期
2 黃引弟;;關注生命教育 呵護學生成長[J];現(xiàn)代職業(yè)安全;2010年03期
3 王學風;張霞;;青少年生命意識與生命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報告——以廣州市為個案[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0年03期
4 林高明;;以書為師[J];中國民族教育;2010年03期
5 王根法;;讓學生感悟生命的意義——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J];職業(yè);2010年06期
6 張燕;;堅強心靈 珍愛生命——關于生命問題班隊會的實錄與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年09期
7 鄒喜玲;;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初探[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2期
8 ?;;生命教育視閾下的大學生政治理解力培養(yǎng)的路徑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黃紅;王琳;蘇光;;高校加強生命教育的路徑探討[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王佳利;陶書中;;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理性審視與路徑選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顧忠英;張嬌燕;;唱響生命的旋律——淺談實施生命教育的體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2 桑群英;;教學研做 伴我成長[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3 武志達;郭勝;;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成為孩子們的精神引領者[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4 海永珍;;建設和諧班級 促進師生全面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5 寧教力;;讓教師的生命價值熠熠閃光[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6 謝玲玲;;談高中科研主任應具備的素質及提高對策[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7 上海市長寧區(qū)天山中學課題組;謝玲玲;郭兆年;顧國芳;;實施生命教育,促進教師自主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8 錢家榮;;重視心理層面的生命教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9 顧志紅;;新課程視角下的生命教育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10 馮廣泉;;試論陽光生命教育產(chǎn)生的背景[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陳昌成;做公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N];中國企業(yè)報;2010年
2 見習記者 劉佳;為學生撐起生命的保護傘[N];天津教育報;2010年
3 錢月航 李超;我市首批表彰162所“特色學!盵N];常州日報;2010年
4 山東省東平縣接山中心小學校長 顏廷銀;學生被“凍死”折射生命教育的缺失[N];中國教師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王洋;提高學生應對突發(fā)事件能力[N];鐵嶺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張以瑾;如影隨形西部校長進京求學記[N];中國教育報;2010年
7 許朝軍;學生的漠然比踩踏事故更可怕[N];河南日報;2010年
8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員 孫云曉;面對校園暴力,我們并非束手無策[N];中國婦女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閔凌欣;生命教育應成為教改核心環(huán)節(jié)[N];福建日報;2010年
10 李萬武;生機勃勃的民間文學運動[N];文藝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鐘恩富;生命化音樂課程與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羽;體育教學世界的生命回歸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李穎;教育的人性追尋[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張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崔國富;學習型社會建設與教育的使命[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秦元東;論藝術能力及其對兒童藝術教育的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叢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海彥;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現(xiàn)狀的調查及對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2 孫靜妍;學前兒童生命教育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3 孟媛媛;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問題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王靜;中學生物學生命教育的內容與方法[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汪蓀萸;化學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滲透[D];蘇州大學;2009年
6 孫曉慶;先秦道家人生觀對當代生命教育的價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梁凱;生命教育在高校中的德育實踐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8 曲秀巖;人,一個動態(tài)的“X”[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鄭世彥;生如夏花,死如秋葉[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楊文英;人教版高中語文實驗教科書(必修)選文中的生命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908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590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