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恩斯坦的人本教育思想管窺
本文關鍵詞: 愛因斯坦 人本教育 教育思想 內(nèi)在動力 最高價值 學生學習 和諧發(fā)展 個人服務 每個人 人本身 出處:《教育探索》2010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愛因斯坦的教育思想是愛因斯坦留給后世的寶貴財富。他的教育思想是真正的人本教育思想,人本身是教育的最高價值。愛因斯坦的人本教育思想主要可以從教育的起點、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內(nèi)在動力以及教育的內(nèi)容等四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Abstract]:Einstein's educational thought is the precious wealth that Einstein left to future generations. His educational thought is the true humanism education thought, the person itself is the highest value of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the internal motive force of education and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are expounded.
【作者單位】: 楚雄師范學院初等教育學院;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
【分類號】:G40-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云水;;獨龍族禁忌的文化人類學解讀[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2期
2 楊春芳;?略捳Z理論的文化解讀[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4期
3 張想竹,吳明書;現(xiàn)代農(nóng)藥技術(shù)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4 王廣德;沒有場的空間是不存在的——廣義相對論的空間概念[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5 高娜;;培育人文精神推進人的全面發(fā)展[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6 宮維明;;馬克思哲學視野下的人性光輝[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劉宇潔;;讀《共產(chǎn)黨宣言》感悟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03期
8 張旭紅;;大學語文與素質(zhì)教育方法初探[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04期
9 王成軍;;論司馬遷與普魯塔克人物傳記中的歷史比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10 王炳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歷史意識[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孟建偉;;論創(chuàng)新文化之魂[A];“青年科學家創(chuàng)新與社會條件支持系統(tǒng)”課題研究論文集[C];2006年
2 宋霖;;共同理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地位[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3 李傳桐;;新自由主義與俄羅斯養(yǎng)老保障制度改革[A];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30年:回顧與前瞻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馬天俊;;哲學導論的描述使命[A];“《哲學通論》與哲學教育改革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王海鋒;;哲學與“哲學”的基本問題——由《哲學通論》引發(fā)的思考[A];“《哲學通論》與哲學教育改革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劉洪英;;瞿秋白對殖民地國家革命前途理論的中國化[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8年
7 華民;;對外開放造就中國經(jīng)濟奇跡[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經(jīng)濟·管理學科卷)[C];2008年
8 張憲博;;從王毓銓先生的兩封信看他的學術(shù)觀[A];明史研究論叢(第六輯)[C];2004年
9 汪義生;;試論蔣士銓詩歌中的人民性[A];蔣士銓研究論文集[C];1985年
10 劉昱東;;“中立主義”與和平主義——試論羅素的道德哲學與和平主義思想之關系[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科學技術(shù)哲學)[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建群;新農(nóng)村建設中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2 石仿;科學創(chuàng)造視角下的意會認知論[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9年
3 趙彥俊;“實習支教生”實踐性知識生成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陳雪英;西江苗族“換裝”禮儀的教育詮釋[D];西南大學;2009年
5 楊柳;從隔離到全納[D];西南大學;2009年
6 康世剛;數(shù)學素養(yǎng)生成的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黃梅;基于三維目標的化學教學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路晨;學前自然主義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傅麗莉;安塞爾姆·基弗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9年
10 阮東彪;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孔睿;關于動畫中非線性敘事的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2 沈偉棠;當代消費文化的審美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3 秦芬;宗白華富于生命情調(diào)的意境美學論[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4 劉坤;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現(xiàn)代生產(chǎn)力的生態(tài)化轉(zhuǎn)型[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5 楊家飄;和諧社會視閾中的利益關系[D];華僑大學;2009年
6 趙艷;批評之批評——德里克后殖民論研究[D];華僑大學;2009年
7 生娟;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專業(yè)化自主發(fā)展的理念與策略[D];蘇州大學;2009年
8 夏麗丹;“經(jīng)濟全球化”的意識形態(tài)性探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9 孫怡;全球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D];東北大學 ;2009年
10 賴曦;《花木蘭》的好萊塢影像[D];重慶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光召;愛因斯坦的教育思想[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06期
2 禾子;愛因斯坦的教育思想[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3 俊民;愛因斯坦的教育思想[J];化學教學;1982年03期
4 周業(yè)昌;愛因斯坦教育思想初探[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3期
5 魏俊麗;愛因斯坦素質(zhì)教育思想述評[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4期
6 向義和;;淺談愛因斯坦的教育思想[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85年02期
7 郝新鴻,韓鋒;愛因斯坦的教育思想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學科教育;1998年11期
8 曾鵑;愛因斯坦教育思想新探[J];湖湘論壇;2002年03期
9 陳光蓮;;愛因斯坦教育思想簡論[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1期
10 周業(yè)昌;;愛因斯坦教育思想初探[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啟宇;;羅從彥教育思想初探[A];朱熹與閩學淵源——“延平四賢”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2 嚴大勇;;淺議中職人才品質(zhì)與人本教育[A];2004年湖北省氣象學會年會學術(shù)論文詳細摘要集[C];2004年
3 許良英;;周老和《愛因斯坦文集》及其他[A];宗師巨匠 表率楷!o念周培源文集[C];2002年
4 沈文君;韓亞萍;;張載的二重人性論和教育思想及其在當今信息時代的價值[A];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新世紀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5 孫蕉艷;劉文佐;;魏書生教育思想探源[A];跨世紀園丁工程論叢[C];2000年
6 許春玲;尹潔;;論毛澤東的教育思想[A];陜西省毛澤東思想研究會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張春美;;理性與智慧:愛因斯坦的科學方法[A];上海市科學技術(shù)史學會2005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宋德榮;;“毛澤東教育思想”不等于“毛澤東的教育思想”[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yōu)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9 紀敏;;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教育的思想[A];陜西省毛澤東思想研究會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楊安邦;陳凌;周秀斌;;李覯教育思想探析[A];江西省撫州市社科聯(lián)論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類[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九慶;傳記中的愛因斯坦[N];科學時報;2003年
2 陳桃珍;走進愛因斯坦的世界[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3 ;熱讀愛因斯坦:從思想到性感[N];科學時報;2004年
4 洪 蔚;最權(quán)威的愛因斯坦傳[N];科學時報;2004年
5 戴念祖;愛因斯坦亦曾站在巨人肩膀上[N];大眾科技報;2005年
6 延宏;愛因斯坦真的無法超越嗎[N];科技日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鐘華;愛因斯坦:一個時代的希望與憂慮[N];科學時報;2005年
8 陶穎;50年后,愛因斯坦的“幽靈”在徘徊[N];中華讀書報;2005年
9 方在慶;解讀愛因斯坦的生活和宇宙[N];科學時報;2009年
10 王志順;愛因斯坦為何會“最受尊崇”[N];江蘇科技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萬峰;二十世紀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義的教育思想及實踐[D];西北大學;2005年
2 王彥力;走向“對話”[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3 關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侯晶晶;內(nèi)爾·諾丁斯關懷教育理論述評與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劉慶昌;論教育思維[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姜國鈞;教育盛衰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劉向榮;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8 馬菁汝;羅恩菲德和艾斯納美術(shù)教育思想與當代中國美術(shù)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9 王長樂;自主性德育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0年
10 李建強;大學的理想與理想的大學——赫欽斯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方昱;錢穆教育思想初探[D];新疆大學;2003年
2 李詩和;愛因斯坦·充滿現(xiàn)代人文精神的物理學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3 李術(shù)紅;中國古代原創(chuàng)性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價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趙穎霞;李石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實踐述論[D];河北大學;2003年
5 趙輝;愛因斯坦的科研藝術(shù)思想[D];廣西大學;2004年
6 焦海濤;毛澤東鄧小平教育思想比較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7 莫武興;論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D];廣西大學;2004年
8 郭俊朝;陸費逵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9 蔣良富;論杜威教育思想對中國基礎教育的影響[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10 郝艷茗;論魯迅的教育思想和實踐[D];天津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5546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55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