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國教育輿論環(huán)境建設
本文關鍵詞: 教育輿論環(huán)境 公眾輿論 傳媒生態(tài) 輿論引導 出處:《教育科學研究》2010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作為重要的軟力量——教育發(fā)展輿論環(huán)境的建設,理應受到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關注。然而,面對傳媒生態(tài)的變遷,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在日常的工作實踐中表現得頗為被動。分析新形勢下我國傳媒生態(tài)的變遷,并提出在此背景下強化教育輿論環(huán)境建設的建議。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soft force,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highly concerned by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change of media ecology,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our country are quite passive in their daily work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media ecology 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under this background.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人民政協(xié)報·教育在線周刊》;
【分類號】:G52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紀忠慧;;美國政府的新聞治國[J];國際論壇;2006年02期
2 李小妹;;從“民生新聞”的興起看議程設置的互動[J];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3 郭玉成;;武術傳播的文化自覺:從走出傳統(tǒng)到發(fā)現傳統(tǒng)[J];中國體育科技;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羅陽富;;試論外傳播中歷史文化的實施策略[A];貴州省寫作學會2007年務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高雁;中國博客文化傳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璐;批評文體學[D];河南大學;2007年
3 于朝暉;整合公共外交[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李仲天;全球傳播語境中的國際輿論調控[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盛平;硬新聞發(fā)展趨勢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2 呂連合;信息網絡社會政府形象傳播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3 馮艷;試論全球化背景下的愛國主義教育[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4 劉蕾;新形勢下對外宣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陳歡;技術進步與輿論戰(zhàn)的嬗變[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6 劉偉;試析美國媒介外交[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吳燁;女性話語的矛盾表達[D];蘇州大學;2006年
8 呂永生;美國新聞媒體與第一次海灣戰(zhàn)爭[D];山東大學;2006年
9 趙克強;新時期輿論調控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10 劉海燕;對外宣傳與傳播策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克萊夫·庫克森 ,蔡郁毓;美國政府下令緊急檢查科學與工程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2 V.吉斯卡爾·德斯坦,韻文;計算機與社會[J];國外社會科學;1981年01期
3 海德依·拉約什,孟傳德;匈牙利的"第二經濟"[J];國外社會科學;1981年09期
4 劉傳琛;民意測驗的發(fā)展及其應用[J];社會;1982年02期
5 蔡郁毓;提高高等院校質量的六十七條建議[J];比較教育研究;1983年06期
6 沃恩;葉余;;戰(zhàn)后歐洲一體化的歷史[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3年08期
7 嚴家明;政治社會學[J];蘭州學刊;1985年06期
8 王雨生;蘇丹開會呼吁根除非洲婦女割禮風俗[J];國外社會科學;1985年05期
9 張人杰;;國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綜合治理[J];當代青年研究;1985年11期
10 王養(yǎng)華;;一項大膽的教改計劃——明尼蘇達州的普通教育體制改革方案[J];外國中小學教育;198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國禎;;森林的系統(tǒng)觀與整體管理[A];復雜巨系統(tǒng)理論·方法·應用——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2 張力;;核電站安全性的人的因素研究——安全文化在核能界的應用[A];第二屆全國人—機—環(huán)境系統(tǒng)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3 麥金農;;中國報道——美國媒體與1911年辛亥革命[A];辛亥革命與20世紀的中國——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C];2001年
4 許紀霖;;近代中國公共領域的原初形態(tài)及其演變[A];“國家、地方、民眾的互動與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九屆中國社會史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于永達;郭沛源;;引導資本市場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A];中國環(huán)境保護優(yōu)秀論文集(2005)(上冊)[C];2005年
6 朱穎;;發(fā)揮新聞傳媒在民主法治建設中的作用[A];沖突·融合:新聞傳播與社會發(fā)展——中國新聞傳播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5年
7 連淑芳;;刻板印象的研究溯源[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王天意;;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把握網絡輿論的主動權[A];海南省“人才發(fā)展與榮辱觀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趙蘊;;對擴大科技期刊發(fā)行量的探討[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10 羅鳳;;威爾遜的公共輿論監(jiān)督思想對我國輿論監(jiān)督體系構建的啟示[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馬波;中外專家學者研討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N];科技日報;2000年
2 記者 李敬臣 陸大生;在五個候選城市中具有很強競爭力[N];人民日報;2000年
3 省社科院研究員、新聞所副所長 張立偉;努力提高輿論引導藝術[N];四川日報;2000年
4 本報記者 茹晴;美國如何看待中國崛起?[N];中國經濟時報;2001年
5 王巧榮;制約美國外交決策的國內政治因素[N];學習時報;2001年
6 李明樹(現任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副所長);軟件產業(yè)的經濟學視野[N];計算機世界;2002年
7 榴明;單親家庭:不容忽視的社會話題[N];中國文化報;2003年
8 許紀霖;中國早期現代化中的公共領域[N];光明日報;2003年
9 方延明;閃耀著智慧火花的輿論學專著[N];光明日報;2003年
10 劉宇鷗;美國傳媒業(yè)新時代的來臨[N];經濟觀察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郭又新;穿越“鐵幕”:美國對“蘇東國家”的冷戰(zhàn)宣傳(1945—1963)[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戴艷軍;科學技術管理倫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3 李春;網絡政治參與在我國的興起:條件、形態(tài)與前景[D];復旦大學;2005年
4 楊禮銀;哈貝馬斯的話語民主理論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峰苓;十八世紀英國城市公共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繆開金;中國文化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7 趙宇峰;政府行為失效及其治理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翠霞;美國文化價值觀透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姚一斐;美國國旗事件的歷史比較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3年
3 楊紅林;朝野糾葛:公眾輿論與北京政府時期的修約外交(1925—1928)[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覃柳;輿論、傳媒及其對中美關系的影響[D];外交學院;2004年
5 張妍;美國對外政策決策中的新聞媒體因素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6 毛文莉;影響危機決策的主要因素分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4年
7 張奕;美國公眾輿論對布什政府阿富汗、伊拉克戰(zhàn)爭決策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4年
8 容中逵;從兩極到中庸、化理想為現實[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賀江群;論政府行政行為的道德調控[D];中南大學;2003年
10 王長庚;《南方周末》“三農”報道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5359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53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