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網絡成癮的社會因素:人際關系的相關研究
本文關鍵詞: 網絡成癮 社會因素 親子關系 同伴關系 師生關系 出處:《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研究從人際關系的角度分析初中生網絡成癮的社會因素,采用中文網絡成癮量表(CIAS)、親子關系問卷、同伴關系問卷和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對582名初中生進行測查。結果表明: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與初中生網絡成癮行為顯著相關;回歸分析顯示,親子、同伴、師生關系能預測初中生的網絡成癮行為。
[Abstract]: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ocial factors of Internet addi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adopts the 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CIASA) and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 Peer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582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peer relationship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arent-child, peer,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could predict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互聯網的出現不僅增加了人們收集信息的渠道,而且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心理與行為。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1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網民中學生的比例最高,達到32.3%。[1]互聯網已成為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實的“電子海洛因”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麗平;;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教育對策[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鄭燕;李宏汀;葛列眾;;城鎮(zhèn)中小學生網絡心理的調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3 張?zhí)m君;大學生網絡成癮傾向多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年04期
4 席震芳,張曉陽;初中生網絡成癮傾向與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維宇;上海大學生網絡成癮的成因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琨;郭雪莉;翟巧相;;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研究綜述[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 史磊;;淺談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網癮的影響[J];才智;2011年24期
3 林凌;;大學生網絡成癮原因初探[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張鳳寧;;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及心理輔導方式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5期
5 宋愛芬;史學武;梁蓉;;網絡成癮干預的研究現狀、問題及展望[J];昌吉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6 劉麗平;;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師角色定位[J];電化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7 韋凡榮;;青少年網絡成癮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牛影輝;;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心理學研究[J];大眾科技;2006年03期
9 曾乃卓;;青少年網絡成癮現象的心理分析與討論[J];閩江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10 楊丹;王曉;;青少年網絡成癮障礙成因及對策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6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章榮華;陳衛(wèi)平;祝一虹;樓曉明;劉立群;丁鋼強;;浙江省高中生網絡成癮的心理社會因素研究[A];2007中國學生營養(yǎng)與健康高峰論壇資料匯編[C];2007年
2 詹啟生;;網絡成癮的五維整合成因理論的探析——網癮相關的個體人格、互聯網絡、家庭、學校以及網吧的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3 陶然;黃秀琴;張慧敏;張英;盧子麗;銀娟;;住院網絡成癮青少年的父母養(yǎng)育方式與人格特征[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陶然;黃秀琴;李邦合;姚淑敏;張英;張慧敏;戴玲;;住院網絡成癮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江文慶;;網絡成癮中學生的認知-行為治療[A];首屆全國網絡成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許瑞芳;社會變革中的中國高校德育轉型研究(1978-2005)[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鄭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網行為的結構及其影響因素[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3 鄧鵬;游戲成癮機理及其在娛教設計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梅松麗;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心理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鄧驗;青少年網癮現狀及監(jiān)控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6 李超民;大學生網癮成因及防治方法體系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志平;初中生病理性互聯網使用的成因和干預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麗平;問題學生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其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徐紅;大學生網絡游戲成癮現象的調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姚婷;心理健康對高職生網絡成癮影響的調查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李寧;網絡對中學生發(fā)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高晴;病理性互聯網使用者的自我參照效應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韓璀璀;病理性互聯網使用者的時距估計特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文梅;南陽城區(qū)青少年成癮行為現狀及相關因素[D];鄭州大學;2010年
9 路培培;網絡游戲對青少年法制意識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溫州大學;2011年
10 張卓穎;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心理干預實證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明志;大學生網絡成癮的成因及對策[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2 張宏宇,魏文風,王岳森,崔亮;大學生網絡依賴的心理分析及應對[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年05期
3 肖文娥,邢玉鳳 ,梁金輝;初中學生品德發(fā)展狀況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4 周運文;關于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的探討[J];內江科技;2004年05期
5 彭陽;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形成原因及預防對策[J];零陵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6 程亮;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心理機制及其矯治[J];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23期
7 陳峗文;新的心理疾病:網絡成癮癥[J];社會;2000年06期
8 馮小茹;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心理學分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9 范萌,白培深;病理性網絡使用的病因學研究進展[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10 劉梅,盧捷;學生上網成癮現象及行為的探討[J];沈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歐居湖;青少年學生網絡成癮問題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鄭燕;網絡使用和網絡成癮行為的心理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子,龐麗娟;論兒童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的相互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9年04期
2 石偉,張進輔;國外親子關系和同伴關系對行為傾向影響的研究[J];心理學動態(tài);1999年01期
3 李丹;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0年03期
4 吳寒冰;秦興艷;施光艷;肖娟;;非指導性團體游戲對幼兒同伴關系的影響[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S1期
5 曲楠;;到底是誰在找朋友——我國中小學兒童同伴關系影響因素的社會學分析[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5期
6 陳欣銀,李伯黍,,李正云;中國兒童的親子關系、社會行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J];心理學報;1995年03期
7 陳靜;;關于親子關系及其對青少年心理發(fā)展影響的研究[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8 胡書芝;吳新慧;李洪君;;社會結構異質性與流動兒童社會網絡的建構——以同伴關系為核心[J];青年研究;2009年03期
9 金燦燦;屈智勇;王曉華;;留守與流動兒童的網絡成癮現狀及其心理健康與人際關系[J];中國特殊教育;2010年07期
10 吳曉初;;單親家庭子女隔代教育下心理狀況的個案調查[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黎亞軍;張貴英;王耘;;小學生人際交往的相互關系及其與自我概念的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張琨;;如何改善親子關系[A];湖北省兒童全面發(fā)展研究會第三屆第二次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3 修巧燕;;家庭中親子關系對兒童人格發(fā)展的影響——簡述幾位精神分析學家的思想[A];山東心理學會第十屆學術會議論文提要匯編[C];2002年
4 張祥龍;;孝意識的時間分析[A];“哲學、宗教和科學:傳統(tǒng)與現代的視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李智聰;黃辛隱;;內觀療法對改善中學生親子關系的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徐璇;;享受孩子共同成長[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7 張文新;Andrew J.Fuligni;;青少年對待家庭義務感的態(tài)度及其與親子關系和學業(yè)適應的關系[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戴麗瓊;方曉義;房超;;親子溝通內容及其特點[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魏軍鋒;蔣艷菊;;感覺尋求、親子關系及同伴交往對中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梁曉華;于衛(wèi)建;胡榮花;;淺談應用PCR-STR 16位點Identifiler Plus試劑盒鑒定親子關系的必要性[A];中國輸血協(xié)會第三屆輸血大會論文專輯[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蘇軍;讓祖輩投資“親情”合適嗎[N];文匯報;2010年
2 汪來超;如何確認親子關系[N];檢察日報;2002年
3 沈慧婷 本報記者 丁秀偉;教育孩子只允許有一種聲音[N];中國婦女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艾謙 實習記者 李雪;親子關系并非無解方程[N];烏魯木齊晚報;2010年
5 主持人 程熳;讓暑假充滿天倫之樂[N];黃石日報;2010年
6 文/勞凱聲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網絡時代如何重建親子關系[N];中國婦女報;2002年
7 記者 教學;親子關系也要和諧[N];西部法制報;2006年
8 楊易;從親子關系緊張看責任教育缺乏[N];光明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楊雪松;好的關系,就是對孩子最大支持[N];本溪日報;2010年
10 張麗峰;反省我們的親子關系觀[N];中國婦女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美萍;親子關系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聯系:遺傳與環(huán)境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洋;“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科學技術與社會因素的互動[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2006年
3 黃元生;技術創(chuàng)新社會動因的經濟分析[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6年
4 劉敏;中國當代居民和諧消費方式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5 聶衍剛;青少年社會適應行為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李燕;親子關系的教育哲學分析[D];蘇州大學;2005年
7 劉少英;學前幼兒同伴關系發(fā)展追蹤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玲玲;青少年未來取向的發(fā)展與家庭、同伴因素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丁仁船;轉型時期中國城鎮(zhèn)勞動供給影響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周晨萌;北京話輕聲、兒化、清入字的變異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立民;親子關系、同伴關系與青少年攻擊性行為的相關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魏軍鋒;感覺尋求、親子關系及同伴交往對中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D];河南大學;2007年
3 侯愛民;關于同伴關系對兒童的影響及相關教育對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4 龔玲;未成年人犯罪與人格特質、家庭教養(yǎng)方式以及同伴關系的相關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牛竹青;高職新生同伴關系對學校適應的影響及其干預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6 史海松;小學生自我概念與同伴關系的干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劉娟;同伴關系不利、兒童的自我概念與同伴信念和攻擊行為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于璐;中學生親子溝通、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對學業(yè)成績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龍紅芝;幼兒同伴關系干預的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畢珊娜;4-6歲幼兒父母教養(yǎng)方式、同伴關系與合作行為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451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445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