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反思性教學和反思型教師的培養(yǎng)
本文關鍵詞:簡論反思性教學和反思型教師的培養(yǎng)
更多相關文章: 反思性教學 反思型教師教育 教師反思 時代背景 終身學習 教學實踐 反思內(nèi)容 提高自身素質(zhì) 反思能力 培養(yǎng)
【摘要】:正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不僅僅要有"知識",還要求教師"形成終身學習和研教結(jié)合的理念,具備研究教學、反思教學的能力"。"反思性教學"就是在此時代背景要求下應運而生的嶄新教育理念;同時,"反思型教師教育"也為教師提高自身素質(zhì)、學習研
【作者單位】: 江蘇徐州幼兒高等師范學校;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不僅僅要有“知識”,還要求教師“形成終身學習和研教結(jié)合的理念,具備研究教學、反思教學的能力”。“反思性教學”就是在此時代背景要求下應運而生的嶄新教育理念;同時,“反思型教師教育”也為教師提高自身素質(zhì)、學習研究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胺此夹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春光;張貴新;;反思的價值取向與反思型教師的培養(yǎng)[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2 肖起清;如何培養(yǎng)批判反思型教師[J];教育與現(xiàn)代化;2003年03期
3 寇平平;韓雪軍;朱玉東;;反思型教師成長路徑探析[J];當代教育科學;2009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韓剛;王蓉;;理解職前外語教師的“反思性實踐”[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8年03期
2 吳義昌;;教師自我反思之反思[J];教育評論;2008年04期
3 邢秀茶;李敬肖;趙彥霞;馬玉文;;從反思筆記分析看優(yōu)秀反思者的心理品質(zhì)[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9年02期
4 王蓉;;職前外語教師的反思性實踐研究文獻述評[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龐超;;教學反思視角:從成功走向成功[J];教育科學論壇;2008年0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駱t$;中美教師教育實踐課程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關維;高校旅游專業(yè)教師反思性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2 田鋒;反思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劉艷偉;中學物理教師課程反思能力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白延峰;反思型教師教育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5 鄢少華;反思性教學[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趙淑杰;高中物理教師反思性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黃小平;教師教育的改革:反思性教學和反思型教師教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8 李旭;教師專業(yè)化視野下的教師專業(yè)共同體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8年
9 張洪丹;高師院校教育實習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陶宏偉;中等職業(yè)學校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的探索[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巧英;反思性教學的認識和應用[J];公安教育;2000年12期
2 陳榮成;對體育反思性教學的思考[J];體育教學;2004年04期
3 張慧琴;反思性教學ABC[J];河南教育;2002年12期
4 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學”的興起與成因[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6期
5 洪明;“反思性教學”的內(nèi)涵和意義探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1年06期
6 ;反思性教學簡述[J];山西教育;2002年17期
7 劉耀明;反思性教學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J];北京教育;2003年10期
8 程秀蘭;反思性教學在幼教實踐中運用的構想[J];學前教育研究;2003年Z1期
9 肖鴻;關于外語反思性教學的再思考[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10 楊業(yè)明;簡談數(shù)學反思性教學的設計策略[J];廣西教育;2005年Z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杰;;談生物反思性教學的幾點體會[A];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張雷;;小學數(shù)學反思性教學的實踐探索[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數(shù)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3 周兵;;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新——兼談財經(jīng)專業(yè)教學中的反思性教學[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4 彭麗;;反思性教學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結(jié)構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徑[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5 王艷玲;;炳靈寺北魏造像的時代背景[A];炳靈寺石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張彩云;劉加霞;申繼亮;;教師反思傾向的結(jié)構和量表編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張彩云;;教師教學反思傾向的結(jié)構及發(fā)展特點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載龍;;浙江早熟梨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的時代背景與策略[A];浙江省園藝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1年
9 林兆育;;厭勝錢“木蘭水漲”及其時代背景[A];福建省錢幣學會成立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6年
10 潘懋元;;制定高等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應明確時代背景和發(fā)展理念[A];全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華東師范大學 熊川武;反思性教學的實踐道路[N];中國教育報;2004年
2 泰州市城東幼兒園 孫靜;對反思性教學的反思[N];江蘇教育報;2009年
3 城區(qū)39校 樊國宏;反思性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師素質(zhì)的新途徑[N];大同日報;2007年
4 哲學所 徐崇溫;“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代背景[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5 ;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代背景[N];人民日報;2003年
6 東坡區(qū)廣濟中心校 斯誠忠;學校應建立學習機制[N];眉山日報;2005年
7 司家偉;寫好“教學后記” 進行“反思性教學”[N];音樂周報;2005年
8 明金維;此案看似孤例,卻有“時代背景”[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9 北京市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深刻理解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代背景[N];經(jīng)濟日報;2003年
10 趙孝和;從時代背景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N];中國遠洋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春光;反思型教師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志泉;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性道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吳曉亮;新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的干部工作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盛莉;《太平廣記》仙類小說類目及其編纂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呂國光;教師信念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孟云飛;兩晉書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7 宋海瓊;鄧小平資本主義論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8 胡文生;學術·體制·人[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9 王旭卿;信息技術中介的教育實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沈振奇;《孟子》與《莊子》文學的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志軍;英語教師課堂反思性教學[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2 馬剛;農(nóng)村中學實施化學反思性教學實踐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鄧明洋;高中語文課堂反思性教學運作芻議[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4 袁覺;中學化學反思性教學的研究和實踐[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吳利敏;反思性教學的評價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祝金鶯;中學數(shù)學反思性教學理論及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黃小平;教師教育的改革:反思性教學和反思型教師教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8 董愛芹;語文反思性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成文;反思性教學理論在高師體育專業(yè)排球技術課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于蘭;反思性教學與英語教師的綜合發(fā)展[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1979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197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