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合的途徑迎接挑戰(zhàn)——美國AECT2009國際會議綜述
本文關鍵詞:以整合的途徑迎接挑戰(zhàn)——美國AECT2009國際會議綜述
更多相關文章: AECT會議 教育技術 Web. 學習者 教學設計 迎接挑戰(zhàn) 教師教育 技術協(xié)會 設計與開發(fā) 教育傳播
【摘要】:2009年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xié)會(AECT)國際年會,圍繞"以整合的途徑迎接挑戰(zhàn)"的核心議題展開,同時舉辦了設計與開發(fā)、遠程學習、教師教育、研究與理論等分論壇。各報告展現(xiàn)了教育技術領域最新的動態(tài)和研究取向,凸顯了高層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新興傳媒技術尤其是Web2.0技術的應用、信息技術整合、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教學設計、學習共同體建設、跨學科研究方法的探索等議題。
【作者單位】: 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一、采取整合的途徑來迎接挑戰(zhàn):本屆會議的核心議題2009年10月27日,一年一度的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會議(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Convention,簡稱AECT)的國際年會在美國肯塔基州的路易維爾市(Louisville,Kentucky)拉開序幕。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彩蘭,張曉瑗;教育技術的靈魂——教學設計[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陳明選;從知識的觀點看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2期
3 黃曉軍;試論教學設計人才培養(yǎng)對教育技術的推動作用[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4 丁衛(wèi)澤;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的教學設計[J];交通高教研究;2000年02期
5 楊開城;對我國教育技術研究領域發(fā)展現(xiàn)狀的反思[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6 高利明;教育技術與人員培訓[J];現(xiàn)代教育技術;1997年01期
7 ;直面問題 尋求對策——2003中國教育技術事業(yè)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將在上海舉行[J];信息技術教育;2003年04期
8 阿倫娜;對教育技術的再認識[J];內(nèi)蒙古教育;2000年12期
9 康翠,鄒霞;論教學設計在教育技術學專業(yè)中的核心地位[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10 高利明;關于教育技術的基本定義[J];天津電大學報;199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百治;;信息化進程中的教育技術發(fā)展研究的基礎與起步——評中國電教協(xié)會2002年年會獲獎論文及教學設計方案[A];中國電化教育協(xié)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張宏圖;;關于教育技術的哲學思考[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趙呈領;王繼新;;前言[A];教育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服務——第五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論文集(上冊)[C];2006年
4 吳端端;;惟有強項幫助我們迎接挑戰(zhàn)[A];貴州省檔案學會第五次檔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伍志剛;李飛;;Internet網(wǎng)絡模式下的知識推理和遷移影響因素分析[A];教育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服務——第五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論文集(上冊)[C];2006年
6 趙呈領;王繼新;;前言[A];教育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服務——第五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論文集(下冊)[C];2006年
7 侯利平;;化學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4年
8 陳紅;;對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反思[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4年
9 李華;白婭娟;;博客(Blog)及其教育應用研究[A];教育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服務——第五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論文集(下冊)[C];2006年
10 王建中;王應輝;;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大學物理實驗[A];湖北省物理學會、武漢物理學會成立70周年慶典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榮懷 曾蘭芳 余冠仕;教育技術大檢閱(下)[N];中國教育報;2001年
2 李懷龍;什么是教育技術[N];中國教育報;2004年
3 商報記者 錢秀中;《棲息谷管理評論》WEB2.0管理類圖書的互動營銷[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4 黃榮懷 曾蘭芳 余冠仕;教育技術大檢閱(中)[N];中國教育報;2001年
5 黃榮懷 曾蘭芳 余冠仕;教育技術大檢閱(下)[N];中國教育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馬朝宏;教育技術是承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向前飛奔的一條鐵軌[N];中國教師報;2009年
7 沈威風;Web2.0時代的傳統(tǒng)商業(yè)思想[N];經(jīng)濟觀察報;2009年
8 黃榮懷 曾蘭芳 余冠仕;教育技術大檢閱(上)[N];中國教育報;2001年
9 本報評論員;學習者生存學習者發(fā)展[N];西安日報;2004年
10 ;《標準》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裴新寧;面向?qū)W習者的化學教學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張立新;美國教育技術發(fā)展史研究[D];河北大學;2002年
3 呂林海;數(shù)學理解性學習與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張一春;高校教師ET能力發(fā)展模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興輝;成人自導學習與支持系統(tǒ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朱德全;問題系統(tǒng)教學設計探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顧偉勤;語言輸入、交互和二語學習者[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8 張學波;媒體素養(yǎng)教育的課程發(fā)展取向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李青;學習活動建模[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趙鵬;復雜網(wǎng)絡與互聯(lián)網(wǎng)個性化信息服務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赫;元教育技術理論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瓊;教育技術的變遷與高等教育大眾化[D];湘潭大學;2002年
3 危文斌;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內(nèi)容體系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李桂燕;“語文感悟?qū)W習”教學設計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吳濤;項目管理在我國教育技術領域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馮文成;甘肅中等職業(yè)學校教育技術應用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沈華錦;大學課程BL教學設計[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8 楊靖;中等職業(yè)教育中教育技術的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9 朱震;基于教育技術的電子政務系統(tǒng)設計與開發(fā)[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10 鮑同梅;中小學教學設計的問題透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1527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15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