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27 02:04
本文關鍵詞: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是知識膨脹的時代。由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知識總量迅速膨脹,那種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可以受用終生的事實已經(jīng)過時,F(xiàn)代社會要求學校培養(yǎng)出的學生應當是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而不僅僅是只會記憶與背誦前人經(jīng)驗、墨守成規(guī)的知識型人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難適應社會對信息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這二方面的需求。因此,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的研究性學習逐漸成為國內(nèi)外教育界的研究熱點。 目前,在實施研究性學習活動時,由于課時有限,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搜集到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需的大量信息。教學過程往往仍然是由教師主導、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沒有得到真正的體現(xiàn)。在一些研究性學習的實踐中,雖然計算機及網(wǎng)絡技術已有應用,但大多停留在資料查詢階段。而計算機網(wǎng)絡的雙向或多向交互、資源的及時更新、使用者的身份平等、超越時空等特點,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充當資源庫、信息處理平臺、交流平臺、成果發(fā)布平臺等多種角色,構建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是極具現(xiàn)實意義和挑戰(zhàn)性的新課題。 本課題從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學習模式以及研究性學習三者整合的角度出發(fā),構建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促進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在研究性學習實踐中的廣泛、深入與有效應用,從而推動研究性學習進一步發(fā)展。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筆者綜合運用了文獻研究法、問卷調(diào)查法、教育實驗法等多種研究方法。首先簡要闡述了研究性學習開展的背景、現(xiàn)狀、意義以及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理論依據(jù),具體分析并探討了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組成要素及相互關系,并編制了二個具體的教學案例。通過對揚州大學日語0701班和日語0703班全體學生(分別為對照班和實驗班)進行了一學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實踐,并運用SPSS軟件對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實施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信心;能夠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學生的思路更加開闊、思維更加縝密;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質(zhì)疑能力;能夠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成績。但是,分析結果也顯示,研究性學習對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動機的影響不顯著。最后,對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反思,并針對教學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提出了后續(xù)研究方向。 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不僅使得課程的教學目標得以更好地實現(xiàn),而且深化了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另一方面還可以更好地將研究性學習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溝通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中介和橋梁,因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學習模式 計算機網(wǎng)絡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G434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緒論11-22
- 1.1 問題的提出11-12
- 1.2 國內(nèi)外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狀況12-17
- 1.2.1 國外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情況13-15
- 1.2.2 國內(nèi)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情況15-17
- 1.3 研究的目的意義17-19
- 1.3.1 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必要性17-18
- 1.3.2 研究性學習模式創(chuàng)建的意義18-19
- 1.4 研究方法19-20
- 1.5 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20-22
- 第2章 研究性學習綜述22-30
- 2.1 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涵22-24
- 2.1.1 作為課程的“研究性學習”22-23
- 2.1.2 作為教學策略的“研究性學習”23-24
- 2.1.3 作為學習方式的“研究性學習”24
- 2.2 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理論依據(jù)24-30
- 2.2.1 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概述24-27
- 2.2.2 認知靈活性理論27-28
- 2.2.3 社會建構主義28-30
- 第3章 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30-59
- 3.1 學習模式30-32
- 3.1.1 學習模式的內(nèi)涵30-31
- 3.1.2 學習模式的結構要素31-32
- 3.2 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原則32-37
- 3.2.1 開放性原則33-34
- 3.2.2 指導性原則34
- 3.2.3 過程性原則34
- 3.2.4 實踐性原則34-35
- 3.2.5 合作性原則35-36
- 3.2.6 自主性原則36-37
- 3.3 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構建37-59
- 3.3.1 模式圖37-38
- 3.3.2 子模式1:教師38-43
- 3.3.3 子模式2:學生43-47
- 3.3.4 子模式3:學習資源47-48
- 3.3.5 子模式4:研究性學習平臺48-52
- 3.3.6 子模式5:學習評價52-59
- 第4章 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實施59-93
- 4.1 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平臺的功能設計59-78
- 4.1.1 學生信息60
- 4.1.2 教學博客60-61
- 4.1.3 個人資源61-62
- 4.1.4 答疑討論62-65
- 4.1.5 學習筆記65-66
- 4.1.6 研究主題66-68
- 4.1.7 研究公告68
- 4.1.8 研究計劃68-69
- 4.1.9 研究小組69-71
- 4.1.10 資源共享71-73
- 4.1.11 調(diào)查問卷73-74
- 4.1.12 成果展示74-76
- 4.1.13 活動評價76-78
- 4.2 理論課的教學實踐——案例1:計算機病毒78-84
- 4.2.1 教學分析78-80
- 4.2.2 教學過程80-83
- 4.2.3 案例分析83-84
- 4.3 實驗課的教學實踐——案例2:PowerPoint 特效制作84-93
- 4.3.1 教學分析84-86
- 4.3.2 教學過程86-91
- 4.3.3 案例分析91-93
- 第5章 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實證研究93-104
- 5.1 實驗目的93
- 5.2 實驗設計93-96
- 5.3 實驗結果與分析96-103
- 5.4 實驗結論103-104
- 第6章 總結與展望104-108
- 6.1 研究的主要結論104-105
- 6.2 本課題研究的反思105-106
- 6.3 后續(xù)研究106-108
- 參考文獻108-111
- 附錄1111-114
- 附錄2114-116
- 附錄3116-118
- 致謝118-119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和參與的項目119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新華;;教育學科研究生入學考試制度分析——以建構主義理論為視角[J];西安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本文關鍵詞: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82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4882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