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排斥對大學生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06 08:16
社會排斥是指在社會互動過程中個體被渴望的團體排斥在外,無法融入集體的社會現(xiàn)象。近年來,大學生人際暴力發(fā)生比較頻繁,給大學生本人以及社會都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調查發(fā)現(xiàn),遭受同伴排斥是引發(fā)人際暴力問題的關鍵誘因。因此,關注大學生遭到排斥后的身心反應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大學生的深入訪談和問卷調查,探究大學生遭受排斥之后的情緒反應和應對方式。結果表明,大學生遭受排斥之后隱性消極情緒占主導地位,針對自己的消極的行為應對方式比較多。研究結論有助于高校就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進行科學的引導和管理。
【文章來源】:教育學術月刊.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提出問題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三、結果與分析
(一) 大學生遭受排斥后的情緒反應
(二) 大學生遭受排斥后的行為應對方式
1. 自我指向型積極行為。
2. 自我指向型消極行為。
3. 指向他人型親社會行為。
4. 指向他人型反社會行為。
四、對策討論
(一) 對遭受排斥的大學生的情緒進行識別和引導
(二) 對社會排斥情境下的大學生的行為進行預警和干預
1. 個體層面。
2. 學校層面。
3. 家庭層面。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學生社會排斥行為誘發(fā)因素的扎根研究[J]. 張桂平,王茹. 教育學術月刊. 2016(03)
[2]職場排斥與員工組織公民行為:組織認同與集體主義傾向的作用[J]. 吳隆增,劉軍,許浚. 南開管理評論. 2010(03)
[3]大學生壓力應對方式問卷的初步編制[J]. 劉鳳娥. 統(tǒng)計研究. 2009(07)
[4]反社會行為的基因環(huán)境交互作用研究進展[J]. 陳熊鷹,吳少勤,董奇.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3)
[5]青少年學生自立人格量表的建構[J]. 夏凌翔,黃希庭. 心理學報. 2008(05)
[6]青少年自尊與攻擊的關系:中介變量和調節(jié)變量的作用[J]. 辛自強,郭素然,池麗萍. 心理學報. 2007(05)
[7]學生健全人格養(yǎng)成教育的心理學觀點[J]. 黃希庭,鄭涌,李宏翰.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3)
[8]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因素的研究[J]. 李丹. 心理科學. 2000(03)
[9]“應付方式問卷”效度與信度研究[J]. 肖計劃,許秀峰.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1996(04)
本文編號:3267877
【文章來源】:教育學術月刊.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提出問題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三、結果與分析
(一) 大學生遭受排斥后的情緒反應
(二) 大學生遭受排斥后的行為應對方式
1. 自我指向型積極行為。
2. 自我指向型消極行為。
3. 指向他人型親社會行為。
4. 指向他人型反社會行為。
四、對策討論
(一) 對遭受排斥的大學生的情緒進行識別和引導
(二) 對社會排斥情境下的大學生的行為進行預警和干預
1. 個體層面。
2. 學校層面。
3. 家庭層面。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學生社會排斥行為誘發(fā)因素的扎根研究[J]. 張桂平,王茹. 教育學術月刊. 2016(03)
[2]職場排斥與員工組織公民行為:組織認同與集體主義傾向的作用[J]. 吳隆增,劉軍,許浚. 南開管理評論. 2010(03)
[3]大學生壓力應對方式問卷的初步編制[J]. 劉鳳娥. 統(tǒng)計研究. 2009(07)
[4]反社會行為的基因環(huán)境交互作用研究進展[J]. 陳熊鷹,吳少勤,董奇.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3)
[5]青少年學生自立人格量表的建構[J]. 夏凌翔,黃希庭. 心理學報. 2008(05)
[6]青少年自尊與攻擊的關系:中介變量和調節(jié)變量的作用[J]. 辛自強,郭素然,池麗萍. 心理學報. 2007(05)
[7]學生健全人格養(yǎng)成教育的心理學觀點[J]. 黃希庭,鄭涌,李宏翰.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3)
[8]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因素的研究[J]. 李丹. 心理科學. 2000(03)
[9]“應付方式問卷”效度與信度研究[J]. 肖計劃,許秀峰.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1996(04)
本文編號:32678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32678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