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群體面孔加工過程的機制與特點
發(fā)布時間:2021-05-08 07:40
面孔承載著很多與個體有關的社會信息,通過對面孔的識別我們可以有效獲取個體的性別、年齡、民族、情緒狀況等重要信息。因此,本研究主要研究了我們對不同民族面孔及物體識別的加工機制。實驗一:以漢族和維吾爾族為被試,要求被試對不同平面旋轉角度(0°、60°、90°、120°、180°)的漢族面孔、維吾爾族面孔和物體圖片進行分類判斷。通過實驗探討整體加工策略在識別本族面孔、他族面孔、物體圖片中的特點。行為結果顯示:被試對物體的分類判斷明顯快于對面孔的分類判斷,且平面旋轉并不影響對物體的識別。面孔識別中:正立條件下,被試對本族面孔識別存在一定的優(yōu)勢。平面旋轉會影響面孔的識別成績,且對于漢族被試,平面旋轉對本族面孔的識別成績影響更大,面孔的倒置效應更明顯;對于維吾爾族被試,平面旋轉對本族面孔和他族面孔的影響程度一致。ERP結果顯示:物體識別中,正立和平面旋轉所誘發(fā)的P100、N170、LPP波幅均無顯著差異。面孔識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P100、N170、LPP波幅中,面孔比物體呈現(xiàn)出了更大的波幅,倒置面孔比正立面孔誘發(fā)了更大的波幅。平面旋轉的面孔比正立的面孔誘發(fā)了更大波幅。但是,旋轉面孔所誘發(fā)的波幅并沒有...
【文章來源】:石河子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述評
(一)面孔識別的研究現(xiàn)狀
(二)本族效應的研究現(xiàn)狀
(三)旋轉面孔識別的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內容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難點與創(chuàng)新之處
(一)研究的重難點
(二)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第二章 不同民族面孔識別中的整體加工優(yōu)勢研究
一、目的與假設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假設
二、實驗方法
(一)實驗被試
(二)實驗材料
(三)實驗設計
(四)實驗程序
(五)ERP記錄與分析
三、實驗結果
(一)行為結果
(二)ERP結果
(三)眼動追蹤結果
四、討論
五、結論
第三章 不同民族面孔識別中的特征加工優(yōu)勢研究
一、目的與假設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假設
二、實驗方法
(一)實驗被試
(二)實驗材料
(三)實驗設計
(四)實驗程序
(五)ERP記錄與分析
三、實驗結果
(一)行為結果
(二)ERP結果
(三)眼動追蹤結果
四、討論
五、結論
第四章 總討論
一、關于實驗材料的討論
二、整體加工/特征加工的優(yōu)勢效應討論
三、整體加工/特征加工二者關系的討論
四、關于物體識別加工的討論
第五章 總結論
一、研究結論
二、研究不足與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作者簡介
附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正常成人在面孔識別過程中的腦事件相關電位特征[J]. 孔祥慧,張萍淑,吳小英,元小冬,雷軍,王淑娟,陶莉,張健,王京.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7(01)
[2]自我旋轉面孔識別的ERPs研究[J]. 鐘毅平,李琎,占友龍,范偉,楊子鹿. 心理學報. 2016(11)
[3]面孔表情加工的結構編碼和特征編碼ERP特點研究[J]. 季淑梅,劉亞飛,苑冬梅. 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報. 2015(02)
[4]維吾爾族和漢族面孔識別跨民族效應的實證研究[J]. 劉陽.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1)
[5]面孔識別中的構形加工與特征加工[J]. 汪亞珉,黃雅梅. 心理科學進展. 2011(08)
[6]臉部認知中種族和性別判斷的知覺不對稱效應[J]. 胡鳳培,李婷,葛列眾,包曉安. 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 2009(01)
[7]漢字心理旋轉的事件相關電位研究[J]. 劉練紅,劉旭峰,呂靜,苗丹民,皇甫恩,邵永聰. 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4(22)
[8]東西方面孔異族效應機理的電生理學證據(jù)[J]. 彭小虎,羅躍嘉,衛(wèi)星,王國鋒,魏景漢. 心理學報. 2003(01)
碩士論文
[1]蒙漢族面孔識別本族效應的研究[D]. 劉立立.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8
[2]面孔材料學習判斷中本族效應的實驗研究[D]. 黃青.貴州師范大學 2015
[3]維漢兩族面孔識別異族效應的研究[D]. 魏霞.西南大學 2014
[4]面孔識別中異族效應加工方式的行為與事件相關電位研究[D]. 李諸洋.曲阜師范大學 2014
[5]維吾爾族大學生面孔識別異族效應的實驗研究[D]. 劉晶晶.新疆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74948
【文章來源】:石河子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述評
(一)面孔識別的研究現(xiàn)狀
(二)本族效應的研究現(xiàn)狀
(三)旋轉面孔識別的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內容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難點與創(chuàng)新之處
(一)研究的重難點
(二)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第二章 不同民族面孔識別中的整體加工優(yōu)勢研究
一、目的與假設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假設
二、實驗方法
(一)實驗被試
(二)實驗材料
(三)實驗設計
(四)實驗程序
(五)ERP記錄與分析
三、實驗結果
(一)行為結果
(二)ERP結果
(三)眼動追蹤結果
四、討論
五、結論
第三章 不同民族面孔識別中的特征加工優(yōu)勢研究
一、目的與假設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假設
二、實驗方法
(一)實驗被試
(二)實驗材料
(三)實驗設計
(四)實驗程序
(五)ERP記錄與分析
三、實驗結果
(一)行為結果
(二)ERP結果
(三)眼動追蹤結果
四、討論
五、結論
第四章 總討論
一、關于實驗材料的討論
二、整體加工/特征加工的優(yōu)勢效應討論
三、整體加工/特征加工二者關系的討論
四、關于物體識別加工的討論
第五章 總結論
一、研究結論
二、研究不足與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作者簡介
附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正常成人在面孔識別過程中的腦事件相關電位特征[J]. 孔祥慧,張萍淑,吳小英,元小冬,雷軍,王淑娟,陶莉,張健,王京.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7(01)
[2]自我旋轉面孔識別的ERPs研究[J]. 鐘毅平,李琎,占友龍,范偉,楊子鹿. 心理學報. 2016(11)
[3]面孔表情加工的結構編碼和特征編碼ERP特點研究[J]. 季淑梅,劉亞飛,苑冬梅. 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報. 2015(02)
[4]維吾爾族和漢族面孔識別跨民族效應的實證研究[J]. 劉陽.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1)
[5]面孔識別中的構形加工與特征加工[J]. 汪亞珉,黃雅梅. 心理科學進展. 2011(08)
[6]臉部認知中種族和性別判斷的知覺不對稱效應[J]. 胡鳳培,李婷,葛列眾,包曉安. 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 2009(01)
[7]漢字心理旋轉的事件相關電位研究[J]. 劉練紅,劉旭峰,呂靜,苗丹民,皇甫恩,邵永聰. 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4(22)
[8]東西方面孔異族效應機理的電生理學證據(jù)[J]. 彭小虎,羅躍嘉,衛(wèi)星,王國鋒,魏景漢. 心理學報. 2003(01)
碩士論文
[1]蒙漢族面孔識別本族效應的研究[D]. 劉立立.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8
[2]面孔材料學習判斷中本族效應的實驗研究[D]. 黃青.貴州師范大學 2015
[3]維漢兩族面孔識別異族效應的研究[D]. 魏霞.西南大學 2014
[4]面孔識別中異族效應加工方式的行為與事件相關電位研究[D]. 李諸洋.曲阜師范大學 2014
[5]維吾爾族大學生面孔識別異族效應的實驗研究[D]. 劉晶晶.新疆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749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31749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