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學》課程混合式學習設計
本文關鍵詞:《教育技術學》課程混合式學習設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郭偉;遠程成人高等教育混合型教學模式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2 李慧;混合式學習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3 李小娟;基于設計的云服務有效支持課堂教學的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念;基于公共通訊平臺的協(xié)作學習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征宇;基于Claroline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混合式培訓的設計與應用[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祝智庭,孟琦;遠程教育中的混和學習[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19期
2 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 田世生,傅鋼善;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4 余勝泉,路秋麗,陳聲健;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混合式教學——一種新的教學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05年10期
5 談成訪;劉艷麗;;遠程教育中混合學習及其實施策略的探討[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6 謝非;余勝泉;;中學混合式學習的教學實施模式[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7年11期
7 鐘志賢,楊蕾;論在線學習[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02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妍芳;現(xiàn)代遠程教育中混合學習模式的設計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盛峰;;“訓導-自主”——安徽電大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中觀層面主導教學模式[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2 陳紅云;;遠程教育教師評價體系建設構(gòu)想[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3 王玲;謝艷陽;;遠程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4 李海艷;袁諾;;學習化社會思想及其對電大發(fā)展的啟示[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5 張軍輝;;高校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化推進模式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6 朱元招;傅友福;王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主體性”教學模式探討[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27期
7 耿蘭芳;張志紅;;學習態(tài)度對英語學習成績影響的實證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8 雷鵬飛;束學軍;;基于網(wǎng)絡多媒體的大學英語學習設計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9 張得龍;;論我國圖書館學遠程教育的歷史沿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10 張文杰;;淺談混合式學習在函授教育中的應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昀峰;;雙模式語言實驗室輔助英語教學[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胡海濤;;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分層培養(yǎng)[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3 劉玲;姚靜;;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A];高教科研2006(中冊:教學改革)[C];2006年
4 ;第六章 外語教學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C];2008年
5 李同泉;;煙草行業(yè)網(wǎng)絡遠程培訓的實踐與思考[A];河南省煙草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獲獎論文集(下)[C];2008年
6 黃蕾;;運用錄像分析技術解讀研究性學習[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7 聶榮華;;推行新型“雙主”模式,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8 葉曉玲;邱曉丹;;論精細加工理論和成分顯示理論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應用[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9 方群;邢程;;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融入情商元素的教學設計[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10 宋志生;時錦雯;;農(nóng)村遠程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文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翔;漢字生成系統(tǒng)構(gòu)建探索[D];西南大學;2011年
3 李鳳英;代理簽名技術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模型及實現(xiàn)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邱峰;遠程醫(yī)學教育臨床技能培訓模式與平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飛;引領與自主:學校變革中的教師領導與管理[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姚林群;課堂中的價值觀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瓊;以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取向的知識教學變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熊藝;中國遠程教育系統(tǒng)管理與評價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9 趙健;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城鄉(xiāng)互動教師學習共同體構(gòu)建與運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孟冬梅;英語課堂動機激勵教學設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園;信息化時代教育技術人文精神的缺失與重構(gòu)[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石杰;廣西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學習支持服務系統(tǒng)的構(gòu)建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陳鶴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網(wǎng)絡課程建設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高越飛;職前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結(jié)構(gòu)構(gòu)成與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張維佳;上海市通用少兒英語口語星級考試網(wǎng)絡輔助課件的設計與評價[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張琳;基于電子學檔的在線作業(yè)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張悅哲;農(nóng)村信息化培訓自學教材的設計與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雷慧;基于影視作品的對外漢語課件設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楊慧麗;高校網(wǎng)絡課程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崔玲玲;基于Moodle平臺的通用技術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新;;影響教師培訓有效性的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2 黎春蘭;鄧仲華;;論云計算的價值[J];圖書與情報;2009年04期
3 任寧;;云計算輔助教學初探[J];成人教育;2010年10期
4 余小波;;成人高等教育概念的詮釋[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高祥華;談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內(nèi)容與作用[J];池州師專學報;2005年05期
6 詹碧卿,林超文,蔣建生,林若紅,黃修丹,蔡文榮;現(xiàn)代遠程教育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遠程教育;2002年02期
7 祝智庭,孟琦;遠程教育中的混和學習[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19期
8 李林曙;遠程教育教學模式探索中值得關注的幾個關系[J];中國遠程教育;2004年05期
9 王家鈞;遠程教育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辨析[J];中國遠程教育;2004年11期
10 彼得·賈維斯,陳青 ,張偉遠;遠程教育的教與學理論之探討[J];中國遠程教育;2004年17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趙昌木;教師成長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袁靜;基于融知發(fā)酵模型的組織知識需求、獲取與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3 張生;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下基于學習活動的形成性評價的理論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毅;基于混合式學習的研究與實踐[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王曉霞;網(wǎng)上研修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發(fā)展[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云文;混合學習用于高師現(xiàn)代教育技術課程之行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4 何錫江;混合學習模式應用于培訓教育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諸峰;基于網(wǎng)絡學習的形成性評價研究[D];揚州大學;2005年
6 宋城杰;混合式學習在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整合中的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周杰;學教并重的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學設計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元彬;混合式學習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李玉環(huán);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框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10 張妍芳;現(xiàn)代遠程教育中混合學習模式的設計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克抗;建構(gòu)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5期
2 丁新,任為民;現(xiàn)代遠程教育試點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遠程教育;2000年06期
3 張倩葦,桑新民;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學習評價新模式的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2002年02期
4 安均富;專家訪談:如何看待遠程教育的教學質(zhì)量問題[J];中國遠程教育;2002年04期
5 祝智庭,孟琦;遠程教育中的混和學習[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19期
6 呂森林;混合式學習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啟示[J];中國遠程教育;2004年19期
7 徐福蔭;現(xiàn)代遠程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00年11期
8 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9 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10 田世生,傅鋼善;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齊劍鵬;現(xiàn)代遠程高等教育中基于BBS的交互式學習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李云文;混合學習用于高師現(xiàn)代教育技術課程之行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元彬;混合式學習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秀玲,趙婧;試論國際條約在國內(nèi)適用的混合式[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劉海燕;;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實行人機結(jié)合混合式大學英語教學探析[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6年02期
3 喬恩·薩特勒;黃凱;;UFC天才的智勝寶典[J];拳擊與格斗;2009年04期
4 徐蕾;;對等網(wǎng)絡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年09期
5 袁紀;倡導“混合式培訓”——新聞集團環(huán)球教育公司總經(jīng)理崔昂訪談[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04期
6 呂森林;混合式學習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啟示[J];中國遠程教育;2004年19期
7 焦建利;教育技術學元研究論綱——教育技術學若干基本理論問題探索[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8 楊惠中;;教育技術學簡論[J];外語電化教學;1982年02期
9 張詩亞;;教育技術學的定義、性質(zhì)及研究范圍[J];教育研究與實驗;1987年03期
10 劉永政;教育技術學[J];中國遠程教育;1992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學昌;姜元;;適合我國的兩種混合式社區(qū)布局形式初探[A];轉(zhuǎn)型與重構(gòu)——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芝;王會平;葉治國;張雄;丁悅敏;梁華為;夏強;;生理學課程混合式學習方法應用研究[A];中國生理學會第十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2年
3 池云美;;關于混合式海堤斷面波浪爬高計算與分析[A];中國水利學會圍涂開發(fā)專委會2004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曹楚生;王雨生;郭寶海;包日新;;佛磨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從兩座梯級水電站擴建而成的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A];2004年全國抽水蓄能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陳潔;葉倩;;混合式地源熱泵系統(tǒng)在合肥某工程中的設計分析[A];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熱能動力分會第十六屆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9年
6 童立君;;混合式學習理論指導下的電工電子教學研究[A];武漢(南方九省)電工理論學會第22屆學術年會、河南省電工技術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王心;;教育技術學中的系統(tǒng)思想與辯證思想[A];第九次哈爾濱“科技進步與當代世界發(fā)展”全國中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8 岳孝方;鄭萬烈;張明;;-100℃混合式低溫機組的研制[A];上海制冷學會一九八九年年會論文集[C];1989年
9 南云吉則;;隆胸手術的假體和術式選擇——混合式隆胸術[A];2008年浙江省醫(yī)學美容暨整形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10 毛寧;;楊浦大橋混合式斜拉橋方案研究[A];全國城市橋梁青年科技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連于慧;[N];電子資訊時報;2007年
2 ;[N];中國黃金報;2005年
3 廣州 林社雄;[N];電子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蔡經(jīng);[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6年
5 凌曼文;[N];中國計算機報;2005年
6 ;[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7年
7 杜爽;[N];中國經(jīng)營報;2004年
8 錢存穩(wěn);[N];經(jīng)理日報;2010年
9 甘肅白銀稀土中學 李金洲 曾繼承;[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5年
10 呂佳勛;[N];電子資訊時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譚偉;融合實例推理的混合式集成化CAPP系統(tǒng)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2 徐曉雄;教育技術學視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梁林梅;教育技術學視野中的績效技術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張倩葦;教育技術學視野中的技術與課程發(fā)展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沈書生;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項目設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宮淑紅;美國教育技術學的歷史與范式演變[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張?zhí)N;混合式學習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梁帥偉;抗老化變壓器油及其對絕緣紙熱老化影響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9 張明;配電網(wǎng)混合式動態(tài)無功補償技術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10 王寶國;無軸承電機磁懸浮機理及其控制方法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會云;《教育技術學》課程混合式學習設計[D];河北大學;2009年
2 狄曉暄;以混合式教學改善遠程教學效果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曉麗;電磁閥執(zhí)行器——混合式直線力電機的特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03年
4 方應喜;中職化學混合式學習的教學設計研究與應用[D];廣西師范學院;2011年
5 張榮濱;大型旋轉(zhuǎn)機械混合式振動監(jiān)測診斷系統(tǒng)的研制[D];重慶大學;2003年
6 張金良;壟斷競爭市場中上市公司混合式多元經(jīng)營戰(zhàn)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7 王毅;基于混合式學習的研究與實踐[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8 宗勝旺;基于網(wǎng)絡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9 李素麗;基于混合式學習的《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教學設計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10 崔玲玲;基于Moodle平臺的通用技術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教育技術學》課程混合式學習設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91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8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