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對荊州市某高校大學新生進行體質、心理健康及人格方面的調查,分析該高校大學新生體質、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之間的關系的差異性,希望能夠為提升我國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做出自己的貢獻。對大學生新生的體質健康、心理健康狀況與人格特征的關系進行進一步深入研究,從而得出具體的結論,為今后的相關心理輔導工作提供參考。方法:以荊州市某高校6170名大學生新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3222名,女生2948名),利用2018年10月-11月周末的時間,由該學校統(tǒng)一安排,對2018級新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并利用該校心理健康中心,在新生入校后(每年的10月-11月),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新生以班級組織形式在學校固定機房測試。測試工具采用的是《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人格量表(16-PF)》。采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及相關分析等。結果:1.男生在身高、體重、肺活量、50米和1000米跑的均值上高于全國常模水平,而在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的均值上低于全國常模水平,且都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㩳0.05)。女生在身高、體重、50米跑、坐位體前屈和800米跑的均值上高于全國常模水平,而在肺活量、立定跳遠和一分鐘仰臥起坐的均值上低于全國常模水平,且都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㩳0.05)。男生在身高、體重、肺活量、BMI和立定跳遠的均值上高于女生的,在50米、坐位體前屈和體質總分的均值低于女生,且都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㩳0.05)。2.在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恐怖等其他因子的均值上,本研究調查群體低于全國常模水平,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㩳0.05)。在人際關系敏感、恐怖、強迫癥狀、軀體化、抑郁等負面情緒因素以及心理總分,男生的平均分低于女生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男生在穩(wěn)定性、恃強性、懷疑性、世故性、憂慮性、實驗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適應與焦慮型、感情用事與安詳機警型、怯懦與果斷型、專業(yè)成就因素、創(chuàng)造能力因素和環(huán)境適應因素因子的均值上高于女生的,而在樂群性、聰慧性、有恒性、敏感性和幻想性、心理健康因素因子的均值上低于女生的,且都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㩳0.05)。漢族大學新生群體在獨立性、自律性、怯懦與果斷型、專業(yè)成就因素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素因子的均值上高于少數民族學生的,在內向與外向型因子均值上低于少數民族學生的,且都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㩳0.05)。4.在心理總分及各因子的均值上,大學生體質健康不及格群體高于及格及以上的,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㩳0.05)。學生總體體質健康水平與心理健康各因子,以及總分健康水平呈負相關,且都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體質健康及格及以上群體在聰慧性、敢為性、興奮性、穩(wěn)定性、恃強性、樂群性、堅持、自律、感情用事、心理健康因素、專業(yè)成就因素和環(huán)境適應因素因子均值上高于不及格群體的,而在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實驗性、獨立性、緊張性、適應與焦慮型、怯懦與果斷型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素因子均值上低于不及格群體的,且都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體質總分與樂群性、聰慧性、穩(wěn)定性、恃強性、興奮性、有恒性、敢為性、內向與外向型、感情用事與安詳機警型、心理健康因素、專業(yè)成就因素、環(huán)境適應等因子成正相關;與敏感性、懷疑性、世故性、憂慮性、獨立性、緊張性、適應與焦慮型、怯懦與果斷型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素成負相關,且都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心理健康水平正常群體在樂群性、穩(wěn)定性、恃強性、興奮性、有恒性、敢為性、世故性、實驗性、內向與外向型、感情用事與安詳機警型、心理健康因素、專業(yè)成就因素和環(huán)境適應因素因子的均值高于心理健康水平呈陽性癥狀的;在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獨立性、緊張性、適應與焦慮性、怯懦與果斷型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素因子的均值低于心理健康水平陽性癥狀的,且都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理總分與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憂慮性、獨立性、緊張性、適應與焦慮型、怯懦與果斷型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素成正相關;在聰慧性、敢為性、興奮性、穩(wěn)定性、恃強性、樂群性、堅持、自律、感情用事、感情用事與安詳機警型、心理健康因素、專業(yè)成就因素和環(huán)境適應因素成負相關,且都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1.本研究測試群體的男女生與全國大學生男女生體質常模水平各指標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男女生體質健康水平各指標之間的差異各不相同。2.本研究調查群體的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恐怖等因子的健康水平明顯好于全國常模水平;而其余因子差異不顯著。男生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好于女生的;而男女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間的差異卻各不相同。3.不同性別學生在樂群性、聰慧性、穩(wěn)定性、有恒性、實驗性、獨立性、自律性、適應與焦慮型、感情用事與安詳機警型、怯懦與果斷型、專業(yè)成就因素、創(chuàng)造能力因素和環(huán)境適應因素等因子上具有顯著性差異;不同民族學生在獨立性、自律性、內向與外向型、怯懦與果斷型、專業(yè)成就因素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素等因子上具有顯著性差異。4.不同體質健康及格及以上水平學生的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及各因子的健康水平顯著好于不及格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與心理健康水平兩者之間具有相互促進的關系。5.不同體質健康水平的人格特征在各個因子上表現(xiàn)出不一樣的人格特點;體質健康水平與人格特征之間是相輔相成的。6.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人格特征各因子,除聰慧性外,其余因子表現(xiàn)出正反方向的顯著性差異;心理健康水平與人格特征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長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444;G804.4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精神失落[J];中國醫(yī)院院長;2019年13期
2 張振聲;;做心理健康的主人[J];中國消防;2010年21期
3 侯一波;;堅持與滲透:讓心理健康教育之花綻放[J];江蘇教育;2019年56期
4 徐賓;;新時代加強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建議[J];河南教育(職成教);2019年09期
5 宋正剛;;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體育師友;2019年04期
6 閆建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9年18期
7 何陽;李景澤;李玉石;庹瀟丹;何春輝;;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及成因分析與對策[J];人人健康;2019年16期
8 李霓霞;裴璐;;職業(yè)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實踐[J];巴音郭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林秀平;;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珠江教育論壇;2013年02期
10 羅媛媛;;研究生婚戀與其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財經政法資訊;201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夏文炎;;春風化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A];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論文集卷三--專題研討[C];2018年
2 劉璐;;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A];教育理論研究(第二輯)[C];2018年
3 譚德相;;淺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A];教育理論研究(第三輯)[C];2018年
4 石進平;朱德禮;;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六卷)[C];2017年
5 帕力旦·吾甫爾;;心理健康教育對教師的要求分析[A];2017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7年
6 孫淑珍;;新時期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A];2017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7年
7 劉曄;;論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的求學階段產生的影響[A];2017年博鰲醫(yī)藥論壇論文集[C];2017年
8 徐祖亮;王健慧;王雅;;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微信公眾號的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的建設[A];中國特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5年
9 孫洪禮;;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大數據意識的培養(yǎng)[A];中國特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5年
10 胡鄧;張文娟;;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修課教學規(guī)范化探索[A];中國特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戎佳 本報記者 李云飛;關注心理健康社會和諧 市三醫(yī)院在行動[N];攀枝花日報;2019年
2 全媒體記者 李欣桐;我市心理健康宣傳月活動啟動[N];天水日報;2019年
3 記者 張芬娟;增進全民心理健康 建設“幸福嘉興”[N];嘉興日報;2019年
4 本報記者 單露娟;老年人心理健康值得關注[N];臺州日報;2019年
5 本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陳鷺;守護心理健康 促進社會和諧[N];廈門日報;2019年
6 濟南報業(yè)全媒體記者 趙倩倩;裕北社區(qū) 為老年人心理健康保駕護航[N];濟南日報;2019年
7 浙江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講師 顏煉軍;建一個心理健康的烏托邦是可能的嗎[N];經濟觀察報;2014年
8 本報記者 廖洋 通訊員 信永華;點亮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心燈”[N];科學時報;2011年
9 畢節(jié)市百里杜鵑管理區(qū)仁和中學 胡永梅;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N];貴州民族報;2019年
10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 俞國良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中央電視臺 王寧;樹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玉姣;煤礦工人心理健康及影響因素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8年
2 何思彤;多元文化框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轉換[D];吉林大學;2018年
3 黃代翠;心理健康教育辯證法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4 肖e,
本文編號:26897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68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