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歐陽修的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作者單位】: 井岡山大學;
【分類號】:G40-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光亮;歐陽修教育思想探析[J];吉安師專學報;1997年04期
2 陳元;杜學元;;歐陽修教育思想探微[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玖年;王兆華;;論《學記》的教學評價思想及現(xiàn)代意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2 王雅克;;從《白鹿洞書院揭示》看朱熹的教育理念[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3 李俊;考試制度研究[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龔怡祖;從“李白現(xiàn)象”看教育創(chuàng)新之路[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2期
5 魏軍蘭;論書院的教學特點及對研究生培養(yǎng)的借鑒意義[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S1期
6 張玉輝;;雞不吃米別硬掰嘴[J];才智;2011年34期
7 張雷生;書院教育對河南地區(qū)文化教育發(fā)展的影響[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8 劉淑紅;;誤讀與重構:老子教育思想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年01期
9 楊柳;;中國書院概述及其現(xiàn)代啟示[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7年04期
10 楊倩;李化樹;;古代書院精神對現(xiàn)代高等教育的啟示[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楊燕起;;韓愈教育思想論略[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汪灝;;《師說》的語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傅海倫;;戴震的數(shù)學教育評述[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姚宏杰;;北魏皇宗學與四門小學略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佟大群;清代文獻辨?zhèn)螌W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林建華;論朱熹教育思想體系的生成與建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來兵;什么是教育史[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偉;中醫(yī)護理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李麗麗;先秦儒家和諧教育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艷紅;德育資源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岳峰;架設東西方的橋梁——英國漢學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9 陳實;清代珠江三角洲教育狀況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10 李朝暉;知識與控制:中國古代科學教育的社會學解讀[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錢蘇青;清前期思想控制之法律問題論析[D];蘇州大學;2010年
2 陳慧;蒙特梭利教學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官文娟;明代建陽書坊的科考用書[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秀立;唐代孝文化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馬云鵬;民國初期青少年社會教育研究(1912-1927)[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6 付娜;先秦道家思想對課程改革的啟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王偉歌;唐代掖庭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肖灑;教育基本要素之關系的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杜瑞;教育與生活關系的發(fā)生、發(fā)展及演變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賈燦燦;宋代的學田制度[D];鄭州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元;杜學元;;歐陽修教育思想探微[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01期
2 張仲謀;;梅堯臣、歐陽修交誼考辨[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4期
3 魏玉俠;走向自然 領悟人生——論歐陽修前期的自然觀[J];學術月刊;1994年04期
4 何沛雄;歐陽修與韓愈的“古文”關系[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7年04期
5 馮夢龍;逸馬殺犬于道[J];閱讀與鑒賞(高中版);2002年07期
6 王麗娜;歐陽修詩文在國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7 王虎森;;《醉翁亭記》教學札記[J];湖南教育(教育綜合);2006年02期
8 歐陽修;;梅圣俞詩集序[J];中文自修;2007年03期
9 張福勛;;不學不至于道,不教不趨于善——歐陽修論教育[J];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29期
10 郭正忠;歐陽修與宋遼關系[J];社會科學輯刊;198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軒轅軻;;陳亮事功之學的教育思想簡說[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趙蒙成;;斯賓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方曉東;;希臘化與羅馬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覃壯才;;文藝復興時期教育思想演變模式的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洪順;;嘗試教育思想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6 陳知義;;哲人其萎 思想長青——淺談葉圣陶教育思想在當代的價值[A];葉圣陶教育思想在當代的價值——江蘇省葉圣陶研究會(2007)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7 孔令瓊;;論孔子“有教無類”教育思想中的和諧要義[A];孔學研究(第十二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8 李奧烈;;孔子的教育思想與高等教育的改革[A];孔學研究(第五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五次學術研討會暨海峽兩岸第三次孔學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9 陳德安;;大同思想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而是漢儒的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楊衛(wèi)明;;簡論墨家教育思想的實踐特征[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恩濤;歐陽修千年誕辰郵品發(fā)行[N];中國郵政報;2007年
2 徐冶敏;千年誕辰再掀名人爭奪戰(zhàn)[N];中國商報;2007年
3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 章原;歐陽修:以自然之道,養(yǎng)自然之生[N];東方早報;2011年
4 江錫鈺;含英咀華 探驪求珠[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5 胡廷發(fā);歐陽修故里景觀[N];光明日報;2003年
6 梅曉名;歐陽修與范仲淹的憂樂觀[N];鞍山日報 ;2007年
7 錢德軍;柴瓷說辨[N];中國文物報;2007年
8 周漢華;歐陽修心系治黃[N];中國水利報;2002年
9 周 紋;歐陽修與夷陵[N];中國水利報;2002年
10 湯吟菲;潛心學術 精神可貴[N];安徽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湘琳;歐陽修的文學世界與生命情境[D];復旦大學;2010年
2 林建華;論朱熹教育思想體系的生成與建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歐陽明亮;歐陽修詞論稿[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楊冰;回眸與超越——先秦時期原創(chuàng)性教育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曾建林;歐陽修經學思想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6 趙萬峰;二十世紀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義的教育思想及實踐[D];西北大學;2005年
7 尚洪波;大學的倫理精神[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8 王彥力;走向“對話”[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9 關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蔡幸福;陶行知與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紅衛(wèi);歐陽修的文藝觀[D];新疆大學;2005年
2 方南波;《廬陵學案》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3 杜麗萍;韓愈歐陽修碑志文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廉紅紅;歐陽修山水文學作品研究[D];安徽大學;2003年
5 楊軍;歐陽修與北宋書法[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驍飛;宋代疑古第一人—歐陽修的疑古思想及辨?zhèn)纬晒鸞D];河南大學;2007年
7 倪德茂;歐陽修王道思想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9年
8 杜娟;歐陽修《集古錄跋尾》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李君華;歐陽修《詩本義》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10 王麗英;江澤民教育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5321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532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