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生活教育觀的價值取向及其啟示
[Abstract]:Education is the core content of Dewey's view of life education. Its value orientation is based on the practicality of life, focuses on the process of life, devotes itself to the purpose of life, and maintains long-term vitality in educational reform. Reviewing Dewey's educational thought, paying attention to student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lif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40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含韞;社會互動視野中的新型師生關(guān)系[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fā)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汪才明;論道德需要與道德教育[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4 葛賢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評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5 于忠輝;論教育生態(tài)平衡與素質(zhì)教育[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6 李紅英;三種主流課程觀的演進及其啟示[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3期
7 朱麗;生活與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與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較[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8 鄭富興;德育情境的建構(gòu)──美國20世紀90年代中小學校的品格教育實踐[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9 李太平;20世紀西方道德教育理論的特點及其思想根源[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10 胡衛(wèi)平;國外思維培育的理論與實踐[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黃旦;;新聞自由:新聞媒介職業(yè)化的政治基礎(chǔ)——對西方新聞自由思想歷史發(fā)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2 臧海群;張國良;;受眾研究跨學科的性質(zhì)與方法——兼論建立跨學科研究的受眾學[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shù)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長吉;教學價值觀念透視與反省[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郝志軍;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唐德海;大學課程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5 李善良;現(xiàn)代認知壓觀下的數(shù)學概念學習與教學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6 岳龍;現(xiàn)代性境域中的傳統(tǒng)[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黃忠敬;知識·權(quán)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李家成;關(guān)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劉承波;信息時代高等學校教學過程的變革及其運行機制[D];廈門大學;2002年
10 劉陸天;中國現(xiàn)代化中的政府與政治發(fā)展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漠琳;西方“和諧發(fā)展”教育思想的歷史嬗變及其對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啟示[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夏歷;“五四”時期兒童文學的翻譯[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3 張婧;戰(zhàn)后美國合作教育發(fā)展研究[D];河北大學;2001年
4 唐玲;新世紀研究生德育內(nèi)容體系及途徑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5 溫永權(quán);深圳校園物質(zhì)文化景觀建構(gòu)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張大鳴;體育運動學校學生思想品德狀況調(diào)查及發(fā)展對策——體育的遷移價值[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7 趙文靜;試論責任與責任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向玉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劉桂蓮;高中英語情境教學應用研究——我的教學實錄[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10 王慶;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斌;朱永新;;杜威“教育即生活”本真意義及當代啟示[J];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10期
2 蔣璐;;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論對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3 張焰文;;探析《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教育的社會功能[J];新課程學習(中);2011年05期
4 李貞瑾;;論杜威的經(jīng)驗課程觀[J];文學教育(上);2011年06期
5 姜彩燕;;魯迅與杜威實用主義兒童教育思想[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李海艷;;解讀杜威的“教育目的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J];宿州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7 何嘉;;杜威與弗萊雷論教育與社會變革及其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11年13期
8 汪明春;;課程目標:在預設(shè)的基礎(chǔ)上生成——杜威教育目的觀的啟示[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年08期
9 肖菊梅;;杜威的教材觀:理論基礎(chǔ)與實踐應對[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涂詩萬;扈中平;;超越知識與活動的二元對立——杜威教學思想再認識[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斌賢;;近十年杜威研究的新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我讀《民主主義與教育》[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程方平;;杜威的教育思想與實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黃宇紅;;什么樣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杜威對我們的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鄭玉飛;;理想與熱情的教育實踐者——三位美國教育家與設(shè)計教學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穎;;蔣夢麟教育思想探析——兼談蔣夢麟與杜威教育思想之關(guān)系[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張巍;;杜威道德教育理論的探討[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何成剛;;杜威教育學說與蔣夢麟的學校歷史教育革新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9 楊喬清;李阿利;;解讀《民主主義與教育》中的教育與生活思想[A];第二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0年
10 蔡芳;羅祖兵;;教育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目的——杜威“教育無目的”論的現(xiàn)實思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子桐;杜威與現(xiàn)代中國[N];中華讀書報;2011年
2 楊捷;走進杜威的思想深處[N];中國教育報;2003年
3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胡樂樂;熱衷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不該忘記杜威[N];中國教育報;2007年
4 單中惠;杜威:“西方孔子”在中國(上)[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張樹偉;我們?yōu)槭裁葱枰a讀杜威?[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上海 李勇;教育也可以等于“挑蔥賣蒜”[N];社會科學報;2003年
7 丁永為 胡根林;杜威的課程哲學說了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閆學;教育“方程”的一種解法:以實用來回答[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王冬樺;杜威在蘇俄遭遇了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單中惠;杜威:“西方孔子”在中國(下)[N];中國教育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褚洪啟;教育觀念的變革[D];北京師范大學;1994年
2 沈嵐霞;20世紀上半葉美國對華教育傳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關(guān)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龐慶舉;教育學的人性假設(shè)與理論構(gòu)建的關(guān)系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肖曉瑪;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張云;經(jīng)驗、民主和教育[D];復旦大學;2005年
7 張永;西方教育學知識形態(tài)演進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小丁;中美教育關(guān)系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學;2007年
9 董吉賀;論“負面”教育的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麗;追尋學習的生存論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春英;杜威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2 吳繼維;杜威興趣教育思想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張永聚;杜威實用主義評價觀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09年
4 徐迎環(huán);人之解放——杜威教育哲學的批判性旨向[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國傳播及其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肖衛(wèi)兵;杜威課程論的后現(xiàn)代意蘊[D];蘇州大學;2004年
7 李靈;杜威教師觀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8 周肖奕;杜威與美國教育的實用性[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5年
9 肖明全;論杜威的課程理論及其現(xiàn)代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余慶東;對陶行知與杜威教育哲學思想比較及思考[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5145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514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