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師范生的教育觀
[Abstract]:The study of normal student's education is more focused on the micro-level of knowledge, skill, teaching practice and so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 normal students from a single form to a compound type is proposed, and the training way of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 normal students is put forward.
【作者單位】: 江蘇教育學院初等教育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4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陳向明;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知識基礎[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1期
2 葉瀾;一個真實的假問題——“師范性”與“學術性”之爭的辨析[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華東師范大學校長 王建磐;改革進程要關注四個方向性問題[N];光明日報;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劍萍;中國近代師范教育爭論問題的透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6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鳳升;師范性與學術性:從對立走向整合[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1年04期
2 歐陽光華;高師學術性與師范性關系的透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7期
3 葉瀾;一個真實的假問題——“師范性”與“學術性”之爭的辨析[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4 康翠萍;師范性與學術性統(tǒng)一:高等師范教育運作的基本原則[J];江蘇高教;2001年03期
5 李運生;堅持師范性與學術性的統(tǒng)一,努力培養(yǎng)中等教育合格師資[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6 王樹洲;也談教師教育的學術性與師范性[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7 陳曉春;學術性、師范性與高等師范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10期
8 趙雅文;;突出師范性兼顧學術性[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1期
9 張漢昌;堅學術性、師范性的統(tǒng)一——試談地區(qū)師專增強辦學適應性問題[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88年00期
10 丁兆成;略談高師美術教育的師范性與學術性[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198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景輝;;學術期刊載文的學術性評價[A];超越平凡——2004'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文萃[C];2004年
2 陳光旨;;堅持師范教育的師范性是國情的需要[A];廣西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廣西高教研究》創(chuàng)刊十周年(1985-1995)論文選集[C];1996年
3 趙新桂;;論教育觀念的轉變與實施素質教育[A];跨世紀園丁工程論叢[C];2000年
4 肖凡;胡宗球;;新課程 新要求 新角色——析高中新課程改革對師范教育的新要求[A];中國化學會2005年中西部十五。▍^(qū))、市無機化學化工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5 尹福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學術性社會團體大有作為[A];民間組織理論探索——廣西民間組織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林崇德;辛濤;申繼亮;;教師教學監(jiān)控能力與其教育觀念的關系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7 陳劍虹;;焊接學會四十年[A];與時俱進 追求卓越——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學會四十周年、中國焊接協(xié)會十五周年紀念文集[C];2002年
8 高霞;;中學體育新課程改革的癥結與超越[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9 孫哲;;當教學遇上信息技術[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范永純;;怎樣提高醫(yī)學院校學報的質量(摘要)[A];遼寧省高校學報研究會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鄭晉鳴;走高學術性強師范性之路[N];光明日報;2003年
2 吉林教育學院副院長 張笑庸;創(chuàng)造性·學術性·師范性[N];中國教育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劉繼安;這五年,,教育觀念變化最大[N];中國教育報;2003年
4 記者 呂瑞東;省新聞學會舉行第四屆理事大會[N];吉林日報;2009年
5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許林;期望更高 期待更多[N];中國教育報;2006年
6 紹興市委黨校 羅新陽;領導干部要重視提高學術性[N];紹興日報;2009年
7 劉繼光;從規(guī)范辦學行為談教育觀念的轉變[N];江蘇教育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趙海霞 實習生 伍智敏;教育觀念 時刻刷新[N];東莞日報;2009年
9 張廷武;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觀念要先進[N];中國教育報;2001年
10 本報記者 時曉玲;進行一次教育觀念的大變革[N];中國教育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褚洪啟;教育觀念的變革[D];北京師范大學;1994年
2 陳寧;高等體育院校辦學特性和模式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3 黃鸝;論美國新聞教育的職業(yè)化[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易小平;西漢文學系年[D];山東大學;2005年
5 王鳳玉;美國師范教育機構的轉型:歷史視野及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周泉興;我軍院校初級指揮軍官培養(yǎng)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張娟芳;二十世紀西方《老子》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8 曾品元;中國周邊戰(zhàn)略研究[D];暨南大學;2002年
9 何俊志;結構、歷史與行為[D];復旦大學;2003年
10 戚德祥;出國留學教育與中國高等教育跨越式發(fā)展[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英梅;高等師范院校美術教師教育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成澤卿;淺論我國高校公共音樂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3 楊華;新時期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D];長春理工大學;2007年
4 唐小波;高師曲式與作品分析教學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李海芳;大學教師教育觀念的發(fā)展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6 王燁芳;幼兒園數(shù)學教育活動中的師幼互動[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王洛丹;母親的教養(yǎng)方式與兒童數(shù)概念的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沈丹丹;科教電視節(jié)目的傳播觀念和教育觀念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何依然;中等職校師生關系與教師教育觀念[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孫二軍;試論我國高等師范院校教師教育模式的改革[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136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513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