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會與課程——澳門課程變革機制的反思
[Abstract]:With the help of the theory of civil society and the framework of "government and civil socie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Macao, and advocates that the curriculum holders (citizens, schools, strata, school-running entities) should be recognized. On the basis of the diversity and rationality of government curriculum demand, we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demands of various interest groups, expand the space for curriculum discussion, and reach a curriculum consensus among the subjects of multiple rights in the curriculum field, so as to promote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a word, an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curriculum reform mechanism must be based on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civil society, including the broad participation of Macao citizens and a consensus gathered through in-depth discussions in the public sphere.
【作者單位】: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
【分類號】:G52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澤慶;董宏勝;;論沈從文的理性批判[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2 董明偉;社區(qū)非政府組織建設與社區(qū)意識的培育[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 陳修梅;;新課改背景下初任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調查與反思[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2期
4 張建雷;;試論學校建構學習型組織的價值意蘊——以學校組織變革為分析視角[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5 劉曉欣;;簡論公私倫理沖突的現(xiàn)實性維度——國家與社會關系框架下的市民社會理論演變[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6 李艷紅;張秀華;王軍;;中國公民社會發(fā)展的辯證思考[J];蚌埠黨校學報;2008年01期
7 張鷙遠;李龍海;;試論市民社會視角下的中國“社會建設”[J];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8 劉繼同;馮喜良;;轉型期多元福利實踐與整體性福利理論框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9 徐志勇;班級管理中的教育創(chuàng)新與科學管理[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10 楊鳳英;毛祖桓;;美國高等教育中介組織的功能及其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苗海強;曹海濤;;公民社會與中國農村[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4年“社會工作、社會學與構建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蒲琨;;城鎮(zhèn)化進程中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問題與對策分析[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4年“社會工作、社會學與構建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許順富;;論湖南城鎮(zhèn)化進程中新市民群體的管理機制[A];中國現(xiàn)代社會民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高振祿;周芳;;由上訪村的民意疏導看政府行政管理——基于綠色化學理念的和諧社會研究[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曹聞民;;公共性的特質——兼論市民社會與公民社會[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金冠軍;鄭涵;龍錦;;上海文化發(fā)展的市場環(huán)境建設對策思考[A];第八屆全國文化管理研討會暨中國首屆農村文化管理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于國旦;;論少年司法制度[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平;學校變革視野下校長領導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紹友;征地農轉非人員非農就業(yè)促進及其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馬雷軍;教育優(yōu)惠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廖益;大學學科專業(yè)評價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5 羅剛;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政策的價值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伍紅林;合作教育研究中兩類主體間關系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袁德潤;當代中國基礎教育與文化傳統(tǒng)關系再認識[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易麗;學校轉型中的新文化生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駱t$;中美教師教育實踐課程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于維濤;縣域教師發(fā)展支持體系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瑩;薄弱學校內發(fā)式改革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2 徐鴿;為了生命的綻放[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沈林;滬滇“對口支援 合作辦學”中學生管理問題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陳建超;高等學校內部評估機制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5 鄭巧;協(xié)同治理:服務型政府的治道邏輯[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鄭淑娟;危機管理中的政府新聞執(zhí)政力建設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陳香琴;英國新教師入職指導政策與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汪永貴;政府職能轉變視野下我國非營利組織發(fā)展的路徑選擇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9 陳志偉;提高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政策途徑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10 丁明強;對改革開放后中國農村基礎教育政策的歷史考察[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繼存;美國課程研究的新方向[J];外國中小學教育;1996年01期
2 ;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新郵[J];上海集郵;2002年10期
3 鮑景華;市民社會基本概念梳理[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04年03期
4 朱寶信;論我國當前的“市民社會”[J];北京社會科學;1995年04期
5 朱英;市民社會的作用及其與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的成敗[J];天津社會科學;1998年02期
6 汪霞;課程研究若干理論問題的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年08期
7 肖歲寒;“市民社會”的歷史考察[J];天津社會科學;1999年03期
8 王巖;馬克思的“市民社會”思想探析——兼論“市民社會”理論的現(xiàn)代意義[J];江海學刊;2000年04期
9 梁明;西方興起對市民社會問題的研究[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2000年03期
10 托馬斯·卡羅瑟斯,薄燕;市民社會[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2000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勇;;市民社會涌動下小城鎮(zhèn)規(guī)劃編制中的公眾參與[A];城市規(guī)劃決策民主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島崎隆;;從近代價值觀到多元文化共生的歷程——從查爾斯·泰勒提出的問題所看到的[A];中日價值哲學新探論文集[C];2004年
3 邱捷;;清末廣州居民的集廟議事[A];“國家、地方、民眾的互動與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九屆中國社會史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姜美芬;;立足親子課程研究 構筑親子教育平臺——智慧學理論在嬰幼兒教育中的應用[A];全國第二屆智慧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C];2004年
5 顧愛華;傅暢梅;;培育中國市民社會 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A];第6屆東亞科技與社會(STS)國際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徐松如;潘同;徐寧;;關于國家、地方、民眾相互關系的理論與研究狀況的概述[A];“國家、地方、民眾的互動與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九屆中國社會史年會論文集[C];2002年
7 韓升;謝麗威;;中國的現(xiàn)代性啟蒙:在傳統(tǒng)倫理社會和現(xiàn)代市民社會之間[A];第四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陳才軍;劉建華;;澳門的歷史、現(xiàn)狀和回歸[A];偉大的勝利,,輝煌的成就——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論文集[C];1999年
9 江淮文;;澳門的明天更美好[A];上海市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jù)地歷史研究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紀念特刊[C];2002年
10 黃志凌;;空亭——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研究[A];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特約記者 李華敏 本報記者 王雁翔;血脈交融[N];解放軍報;2009年
2 記者 傅旭 劉維濤;習近平出席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歡迎晚宴并發(fā)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09年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習近平;在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歡迎晚宴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9年
4 記者 方曉哺;劉奇葆會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客人[N];四川日報;2009年
5 宗邊詩;港澳記者在內地采訪辦法公布[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6 記者 萬川明;徐光春郭庚茂會見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qū)代表團[N];河南日報;2009年
7 記者 呂樹建;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qū)代表團蒞汴[N];開封日報;2009年
8 記者 李迎博;全國人大代表 澳門特別行政區(qū)代表團來洛視察[N];洛陽日報;2009年
9 曾政雄、雷保軍、記者吳志帆、張磊峰;中央軍委授予“履行澳門防務模范連”榮譽稱號命名暨駐澳門部隊進駐澳門10周年慶祝大會舉行[N];戰(zhàn)士報;2009年
10 ;胡錦濤主席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代表團和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代表團成員[N];人民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霞;課程研究:從現(xiàn)代到后現(xiàn)代[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安桂清;整體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黃清;論質的課程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魏建國;自由與法治[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王仲;強勢國家與民間社團之命運[D];蘇州大學;2004年
6 秦國榮;市民社會、政治國家與法律發(fā)展:馬克思的思想概覽[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蔣紅;馬克思的市民社會理論和唯物史觀的創(chuàng)建[D];復旦大學;2006年
8 王牧華;課程研究的生態(tài)主義向度[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徐鋒;政治參與發(fā)展條件下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制定[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10 呂立杰;課程設計的范式與方法[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龔玉偉;析論中國特色市民社會的建構[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2 卜廣慶;政府與社會關系視角下的政府職能轉變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殷峰;論市民社會與法治[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洪海林;民法與市民社會的辯證演進[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5 劉義飛;論馬克思的市民社會理論[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海夫;《論馬克思主義市民社會思想及意義》[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7 韓秀蘭;試論美國市民社會政治參與的兩種形式(19世紀末—1989)[D];山西大學;2003年
8 左偉;市民社會及其倫理價值[D];蘇州大學;2004年
9 葛建義;論法治與市民社會[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10 劉劍飛;當代中國“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互動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4522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45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