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該選擇何種方式成長
近些時候在看華南師范大學教育學系劉良華教授的《教師專業(yè)成長》一書。這是他的一本教育講演錄,非常符合一線教師的閱讀習慣和接受水平。所以我們把這本書推薦給了書香社團的老師們看。他用鮮活的案例和生動的講解為我們解答這樣一個問題:教師該選擇何種方式成長?其實萬變不離其宗,還是四個關(guān)鍵詞:學習、實踐、思考、寫作。
全書的章節(jié)分導言和五講。
導言:“最受學生歡迎的十種老師”
1像父親一樣嚴而有度 2 像母親一樣慈愛 3 實習教師 4 寬容的教師 5 帥哥教師 6 溫柔的美女教師 7 風趣幽默的教師 8 充滿愛心的教師9以身作則的教師10有真才實學的教師
第一講:教師應具備哪些課程智慧?
吃透教材;補充教材;更新教材
第二講:教師應具備哪些教學智慧?
傳道
授業(yè)
解惑
第三講:教師應具備哪些管理智慧?
民主管理
管理技巧
教師威信
好書推薦: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 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李鎮(zhèn)西.愛心與教育. 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第四講:教師應具備哪些人格魅力?
主動精神
樂觀心態(tài)
第五講:怎樣通過行動研究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教師學習
教師行動
生活情趣
整本書中,我覺得劉教授講得最形象,對我觸動最大的就是授業(yè)這節(jié)內(nèi)容。
他說: “授業(y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這里的“授業(yè)”主要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在學業(yè)上達到掌握的水平。在重視“筆紙”考試的現(xiàn)實社會中,“授業(yè)”可能是中小學教師和家長最關(guān)心的主題。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講解知識,關(guān)鍵在于教師是否能夠引起學生的有效學習。而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可以歸結(jié)為兩句話:學習就是打游戲,學習就是認地圖。
第一句話:學習就是“打游戲”,與之相關(guān)的概念是“及時反饋與矯正”。中國教師和中國家長目前面臨的最頭疼的問題是學生接近“無度”地沉溺于“網(wǎng)絡游戲”中。學生為什么愿意把自己交付給網(wǎng)絡游戲?網(wǎng)絡游戲究竟有什么誘惑力?原因可能是,游戲里面隱含了學習的秘密。游戲里面隱含的第一個秘密是,任何游戲總是為游戲者提供及時的反饋。游戲里面隱含的第二個秘密是,任何游戲總是讓游戲者滿懷希望,無論游戲者經(jīng)歷了多少失敗,但只要游戲還在延續(xù),游戲者就有成功的希望。實際上,這兩個秘密是相互纏繞的,它讓參與者滿懷成功的希望,并為參與者提供及時的顯示成功或失敗的反饋。
第二句話就是“學習就是認地圖”,這也是一條教育隱喻。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看看用哪種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習者在一個星期之內(nèi)掌握整個北京市地圖的所有街道。掌握和理解的標準是:你問“安外大街88號”在哪里,學習者就可以回答出從大興出發(fā),經(jīng)過哪些街道就可以抵達那個地方。
最有效的辦法是,學習者最好先確定自己在哪里,然后找出“主干道”,比如東西走向有幾條主干道,南北走向有幾條主干道。掌握了主干道之后,再去學習“分支”和“分岔”的街道,這就是“整體學習”。
如果老師一條街道一條街道慢慢地教,那么,學生可能永遠都不會掌握和理解北京地圖。
學習就是打游戲,學習就是認地圖。這兩個隱喻提示我們:及時反饋與整體學習這兩條原則是多么的重要。
最能引起我共鳴的是“成為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這一章節(jié)內(nèi)容。
教師的主動精神,樂觀心態(tài)和快樂情緒與教師的課程智慧,教學智慧和管理智慧一起構(gòu)成了“學生最喜歡的教師”的基本要素。
“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除了具有基本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之外,尚需具備基本的專業(yè)人格,比如主動精神,樂觀心態(tài),快樂情緒。教師的主動精神,樂觀心態(tài)和快樂情緒與教師的課程智慧,教學智慧和管理智慧一起構(gòu)成了“學生最喜歡的教師”的基本要素。
教師的主動精神
教師的主動精神究竟意味著什么?從在學校中遇到的成功教師以及在文本,電影中所看到的那些成功教師來看,教師的主動精神至少意味著:第一,善于創(chuàng)造性地執(zhí)行,不讓自己陷入被動和瑣碎;第二,善于人生規(guī)劃或生涯設計,為自己爭取發(fā)展的機會;第三,像螞蟻一樣自強不息,遇到任何障礙都不斷尋找新的出路。
教師的樂觀心態(tài)
選擇教師這個職業(yè),意味著要選擇一種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生活方式。樂觀的第一個指標是寬容。寬容的人不會對他人有太多的挑剔,也不會因他人不關(guān)注自己而一味抱怨。樂觀其實很簡單:停止抱怨。樂觀的第二個指標是“賞識”。不僅寬容,還能做到對他人賞識,這是一個進步。渴望賞識是人性中最可愛的弱點。樂觀的第三個指標是內(nèi)心“寧靜”,有“激情”,能快樂地生活。人總是喜歡和那些能夠給人帶來快樂的人在一起。快樂是一種能力。能夠把笑聲帶給別人的人,有一種能力,叫感染。喜歡把痛苦帶給別人的人,也有一種能力叫傳染。。
怎樣成為快樂的教師
有幸福感的人,是那些擁有創(chuàng)造性生活的人,是那些“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的人;所謂痛苦的人,是那些生活在種種束縛中的人。
成為一個有活力的人,這就是教育對教師和學生的全部期待。
人的幸福感來自三個要素:一是有情趣;二是愛人與被人愛;三是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
書中有許多真知灼見的觀點,足以讓我們禪定靜思:
◆ 能上好一堂課的教師不一定是學生喜歡的教師。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管理智慧。
◆ 管理智慧的核心是教師的民主精神以及相關(guān)的管理技巧和管理威信。
◆ 一位老師讓學生敬畏的原因可能是他的思想魅力,也可能是他的人格魅力。學生喜歡老師,是因為老師有愛心,對學生好。
◆教師的行動研究包括教師學習,教師研究與教師寫作。
◆ 當憑借個人經(jīng)驗無法解決問題時,教師需要獲得他人的經(jīng)驗和智慧的支持。
◆如果教師學習之后,能夠用新的觀念來看待和發(fā)現(xiàn)學校的問題并想方設法解決問題,那么教師就可以算是進入了研究狀態(tài)。
◆如果教師既不閱讀,也不觀察,也沒有改進自己的行動,這就意味著這個教師今天的生活是一種“混世”狀態(tài)。
◆做正確的事情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
書中還有一個很能體現(xiàn)萬瑋老師(很出名的班主任,著有《班主任兵法》)管理技巧的案例,我從中深切體會到教師的教育智慧是多么重要。
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處理班里發(fā)生偷盜事件的。這樣的事件不可能很多,但總會遇到這些事情。
比較常見的辦法就是用語言感化。比如,老師說:“同學們,今天某某同學的東西丟了,而拿東西的人就在我們當中。在老師眼中,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純潔可愛的。我不相信有人故意做這個事情。我想一定是有人覺得某同學的東西很好玩,借去玩了,,但是后來忘了還了。我們老師們就喜歡這樣處理,有一些學生就真的聽話了。但是,現(xiàn)在的孩子不笨了,現(xiàn)在的孩子偷了東西以后,你這樣說,他在下面冷笑:這個老師太笨了,我是偷的,怎么叫玩的,根本不是拿來玩的,還回去?見鬼去吧!現(xiàn)在的孩子一旦想偷你的東西,就不會被你簡單的技巧給糊弄過去。
我們來看看萬瑋老師是怎么處理這件事情的。
一個叫小光的學生,他的好譯通被別人偷走了。這個好譯通是他媽媽花了2000多塊錢買回來的。晚自習快結(jié)束的時候,老師宣布,我們班小光同學丟了一個很貴重的好譯通。這個好譯通可能現(xiàn)在還在我們教室里面,我們今晚要好好地找一找,爭取把它找出來。今晚要是不把它找出來,大家都不要想回去睡覺了。
第一步,每個同學先把自己的書包和抽屜找一遍。每個同學都要找,不管你偷了沒有。然后,所有的人都到教室外面排隊,由老師和幾名班干部在教室里面再找一遍。你說這樣有什么好處呢?這就保證這個好譯通一定不會被留在教室了。老師宣布:先出去排隊,然后,幾個班干部在每個書包里找。然后,他一定會把這個好譯通轉(zhuǎn)移到口袋里。
接下來,第二步,宣布五分鐘后,準備搜身,嚇死你。但是現(xiàn)在想上廁所的同學先去上廁所。這時候,有學生說要去上廁所,老師同意。另外有個同學也要去,老師說:等一等,一個一個分別去。等前面的人回來了,下一個再去。很多同學上完廁所之后,突然有個從廁所回來的學生大喊:老師,找到了,在廁所里面的墻角找到的。你看看,這就是這位萬瑋老師對學生搞的一點“陰謀詭計”。很有意思。
本文編號:185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8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