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昌電影中的青少年成長問題及其教育學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1-06-26 12:42
楊德昌作為華語電影中最負盛名的導演之一,其作品擁有豐富的寓意性、指向性和批判性,并特別關注青少年成長問題,可以說是絕佳的教育學案例。本文嘗試運用發(fā)展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來對楊德昌電影中的青少年成長問題作出分析,探索影片中家庭、學校、社會這三個層面的教育環(huán)境對青少年人格發(fā)展的作用和影響,在此基礎上歸納楊德昌通過電影藝術所表現(xiàn)出來的青少年成長觀并闡發(fā)其教育意義。文章首先從成長類型與敘事結構兩方面闡述了作為楊德昌電影創(chuàng)作基本關切的青少年成長問題。依據(jù)成長的不同類型,將楊德昌電影中青少年的成長類型分為“個體成長”、“心理成長”、“關鍵人物成長”三類。在敘事結構上,楊德昌的八部作品幾乎都是以青少年的個體成長與啟蒙為出發(fā)點,以發(fā)展受阻或者情感受阻為敘事轉折,以成長失控為敘事結尾。其次從青少年人格發(fā)展的現(xiàn)實話題入手,以楊德昌影片中的青少年成長案例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發(fā)生的身份認同、家庭關系、兩性關系等問題,來揭示楊德昌影片中青少年成長所遭遇的困境。其三,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層面探索楊德昌電影中的教育環(huán)境對青少年成長造成的影響。在家庭環(huán)境層面,重點分析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對于子女...
【文章來源】:杭州師范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提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對象及其背景
二、研究現(xiàn)狀及研究意義
第一章 作為楊德昌電影創(chuàng)作基本關切的青少年成長問題
第一節(jié) 楊德昌電影中的三種成長類型
一、個體成長類
二、心理成長類
三、關鍵人物成長類
第二節(jié) 楊德昌電影中固定的成長敘事結構
一、成長的敘事動機和起點
二、成長受阻的敘事轉折
三、成長失控的敘事結尾
第二章 楊德昌電影中有關青少年人格發(fā)展的三個現(xiàn)實話題
第一節(jié) 青少年身份認同的迷失與回歸
一、多種文化交錯下的身份迷失
二、“生生而和諧”的中國文化身份認同
第二節(jié) 父親角色的缺位和重構
一、父親角色的缺失與衰退
二、父親角色的強化與重構
第三節(jié) 殘酷青春與兩性思辨
一、青春的慌亂與女性的物化
二、愛情的求真與兩性的思辨
第三章 楊德昌電影中的青少年教育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 楊德昌電影中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一、專制的父親與忽視孩子的母親
二、多子女的家庭結構對于個體的塑造
三、失敗的家校教育互動
第二節(jié) 楊德昌電影中的學校教育環(huán)境
一、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和日常管理
二、政治功利主義下的威權教育理念
三、學校的同伴關系對于個體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楊德昌電影中的社會教育環(huán)境
一、“本省人”與“外省人”的歷史矛盾對個體的影響
二、緊張的時代氛圍和幫派斗爭對個體的影響
三、試圖逃離社會現(xiàn)實的失敗嘗試
結語
第一節(jié) 楊德昌的青少年成長觀及其教育學意義
一、成長是一個開放的過程
二、成長是個性化的發(fā)展
三、成長是主動發(fā)展與外力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
四、成長所受外力影響是復合地、立體地發(fā)生作用的
第二節(jié) 尾聲
參考文獻
(1)學術著作
(2)期刊論文
(3)學位論文
(4)電子文獻
作者簡歷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探析國產(chǎn)女性電影的成長敘事[J]. 田爽. 傳媒論壇. 2019(18)
[2]東北亞電影文化身份認同研究——以戛納電影節(jié)等四大節(jié)獎獲獎影片為例[J]. 劉婷. 電影藝術. 2019(04)
[3]論出生順序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J]. 羅震雷,李洋. 校園心理. 2017(03)
[4]文化研究與都市人生教育學[J]. 周勇. 教育學術月刊. 2017(04)
[5]獨立個體,如何共在——楊德昌《一一》結構分析與釋義[J]. 萬沖. 藝苑. 2016(05)
[6]衰落—變革—更生:美國霸權的內(nèi)在韌性與未來走向——基于二戰(zhàn)后兩輪戰(zhàn)略調(diào)整的比較研究[J]. 金燦榮,王浩. 當代亞太. 2015(06)
[7]童稚的靈光:楊德昌電影中的現(xiàn)代性突圍[J]. 秦洪亮. 鄭州師范教育. 2015(03)
[8]20世紀中國現(xiàn)代主義和全球化現(xiàn)代性——以臺灣新電影的三位作者導演為考察中心[J]. 張誦圣,金林.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8)
[9]角色對偶與循環(huán)印證——楊德昌電影《一一》的敘事結構[J]. 靳小蓉. 寫作. 2013(Z3)
[10]社會教育:不宜是補充[J]. 侯懷銀. 中國德育. 2013(02)
博士論文
[1]個性教育論[D]. 劉文霞.南京師范大學 1997
碩士論文
[1]楊德昌電影中的青少年形象分析[D]. 余璧軒.上海師范大學 2019
[2]臺灣新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建構研究[D]. 朱玨穎.蘭州大學 2018
[3]楊德昌電影中的男性形象分析[D]. 張杰.上海師范大學 2015
[4]父親參與教養(yǎng)與兒童社會適應的相關研究[D]. 王漫漫.東南大學 2015
[5]論社會環(huán)境與青少年健康發(fā)展[D]. 陳娟.安徽大學 2014
[6]兩岸電影中的經(jīng)典青春敘事比較—姜文、王朔、楊德昌[D]. 楊揚.廈門大學 2014
[7]當代臺灣青春電影研究[D]. 張璐.重慶大學 2012
[8]記憶再現(xiàn)的復調(diào)與對話[D]. 康倩茹.浙江大學 2010
[9]侯孝賢與楊德昌電影比較研究[D]. 王錦川.南京藝術學院 2009
[10]1980年代以來臺灣成長題材電影研究[D]. 竇娟.南京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251366
【文章來源】:杭州師范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提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對象及其背景
二、研究現(xiàn)狀及研究意義
第一章 作為楊德昌電影創(chuàng)作基本關切的青少年成長問題
第一節(jié) 楊德昌電影中的三種成長類型
一、個體成長類
二、心理成長類
三、關鍵人物成長類
第二節(jié) 楊德昌電影中固定的成長敘事結構
一、成長的敘事動機和起點
二、成長受阻的敘事轉折
三、成長失控的敘事結尾
第二章 楊德昌電影中有關青少年人格發(fā)展的三個現(xiàn)實話題
第一節(jié) 青少年身份認同的迷失與回歸
一、多種文化交錯下的身份迷失
二、“生生而和諧”的中國文化身份認同
第二節(jié) 父親角色的缺位和重構
一、父親角色的缺失與衰退
二、父親角色的強化與重構
第三節(jié) 殘酷青春與兩性思辨
一、青春的慌亂與女性的物化
二、愛情的求真與兩性的思辨
第三章 楊德昌電影中的青少年教育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 楊德昌電影中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一、專制的父親與忽視孩子的母親
二、多子女的家庭結構對于個體的塑造
三、失敗的家校教育互動
第二節(jié) 楊德昌電影中的學校教育環(huán)境
一、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和日常管理
二、政治功利主義下的威權教育理念
三、學校的同伴關系對于個體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楊德昌電影中的社會教育環(huán)境
一、“本省人”與“外省人”的歷史矛盾對個體的影響
二、緊張的時代氛圍和幫派斗爭對個體的影響
三、試圖逃離社會現(xiàn)實的失敗嘗試
結語
第一節(jié) 楊德昌的青少年成長觀及其教育學意義
一、成長是一個開放的過程
二、成長是個性化的發(fā)展
三、成長是主動發(fā)展與外力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
四、成長所受外力影響是復合地、立體地發(fā)生作用的
第二節(jié) 尾聲
參考文獻
(1)學術著作
(2)期刊論文
(3)學位論文
(4)電子文獻
作者簡歷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探析國產(chǎn)女性電影的成長敘事[J]. 田爽. 傳媒論壇. 2019(18)
[2]東北亞電影文化身份認同研究——以戛納電影節(jié)等四大節(jié)獎獲獎影片為例[J]. 劉婷. 電影藝術. 2019(04)
[3]論出生順序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J]. 羅震雷,李洋. 校園心理. 2017(03)
[4]文化研究與都市人生教育學[J]. 周勇. 教育學術月刊. 2017(04)
[5]獨立個體,如何共在——楊德昌《一一》結構分析與釋義[J]. 萬沖. 藝苑. 2016(05)
[6]衰落—變革—更生:美國霸權的內(nèi)在韌性與未來走向——基于二戰(zhàn)后兩輪戰(zhàn)略調(diào)整的比較研究[J]. 金燦榮,王浩. 當代亞太. 2015(06)
[7]童稚的靈光:楊德昌電影中的現(xiàn)代性突圍[J]. 秦洪亮. 鄭州師范教育. 2015(03)
[8]20世紀中國現(xiàn)代主義和全球化現(xiàn)代性——以臺灣新電影的三位作者導演為考察中心[J]. 張誦圣,金林.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8)
[9]角色對偶與循環(huán)印證——楊德昌電影《一一》的敘事結構[J]. 靳小蓉. 寫作. 2013(Z3)
[10]社會教育:不宜是補充[J]. 侯懷銀. 中國德育. 2013(02)
博士論文
[1]個性教育論[D]. 劉文霞.南京師范大學 1997
碩士論文
[1]楊德昌電影中的青少年形象分析[D]. 余璧軒.上海師范大學 2019
[2]臺灣新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建構研究[D]. 朱玨穎.蘭州大學 2018
[3]楊德昌電影中的男性形象分析[D]. 張杰.上海師范大學 2015
[4]父親參與教養(yǎng)與兒童社會適應的相關研究[D]. 王漫漫.東南大學 2015
[5]論社會環(huán)境與青少年健康發(fā)展[D]. 陳娟.安徽大學 2014
[6]兩岸電影中的經(jīng)典青春敘事比較—姜文、王朔、楊德昌[D]. 楊揚.廈門大學 2014
[7]當代臺灣青春電影研究[D]. 張璐.重慶大學 2012
[8]記憶再現(xiàn)的復調(diào)與對話[D]. 康倩茹.浙江大學 2010
[9]侯孝賢與楊德昌電影比較研究[D]. 王錦川.南京藝術學院 2009
[10]1980年代以來臺灣成長題材電影研究[D]. 竇娟.南京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2513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xinli/325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