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性別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關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16 21:32
性別角色特征是指那些能夠真正區(qū)分開男女的人格特征。它是在個體社會化進程中形成的。高中階段是個體社會化進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時期。開展高中生性別角色特征的研究不僅可以豐富性別差異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而且為高中生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了更為合適的性別角色模式。因此,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本文在對性別角色的國外研究歷程、相關量表、理論構建及國內研究現(xiàn)狀進行詳細述評的基礎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三個問題,即:1、結合Bem與Spence的方法,并參考錢銘怡的大學生性別量表的編制,以高中生作為研究對象,以社會贊許性為基礎,編制含有正、負項目的高中生性別量表(HSRI);2、使用包含十個因子的SCL-90與自編的HSRI負性量表,來考察我國高中生負性性別角色特征與多種負性心理健康指標的關系;3、用自編的HSRI正性量表與16PF兩量表,從人格層面考察不同性別角色高中生的創(chuàng)造力水平。研究結果表明:1、編制的高中生性別角色量表具有較好的分半信度與同質性信度和較好的建構效度。根據(jù)量表正式施測的結果,采用Spence的中位數(shù)分類法,將被試分為雙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四種類型。在本...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中文關鍵詞>
"><英文摘要>
"><英文關鍵詞>
第一部分: 問題的提出
一、國外研究狀況
二、雙性化量表的研究與理論構建
三、我國的研究現(xiàn)狀
四、問題的提出
第二部分:研究過程與討論
研究一 高中生性別角色量表的編制
一、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結果
三、討論
研究二 性別角色負性量表與負性心理健康指標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三 性別角色正性量表與創(chuàng)造力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結果
三、討論
第三部分 建議
第四部分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試論創(chuàng)造力及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J]. 劉樹仁. 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 1999(04)
[2]關于性別刻板印象的初步調查[J]. 錢銘怡,羅珊紅,張光健,陳萍,姚萍. 應用心理學. 1999(01)
[3]兒童性別角色發(fā)展的理論研究[J]. 朱莉琪,方富熹. 心理學動態(tài). 1998(04)
[4]婦女及性別研究中國化未來發(fā)展[J]. 周顏玲.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1998(03)
[5]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錢春城. 武漢教育學院學報. 1998(04)
[6]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 陳光磊. 菏澤師專學報. 1998(01)
[7]創(chuàng)造力研究的新進展[J]. 武欣,張厚粲.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01)
[8]關于性別心理差異研究的幾個問題[J]. 楊雄.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04)
[9]性別差異與兩性化人格[J]. 方俊明.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03)
[10]論個性與創(chuàng)造力[J]. 俞國良.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04)
本文編號:3086636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中文關鍵詞>
"><英文摘要>
"><英文關鍵詞>
第一部分: 問題的提出
一、國外研究狀況
二、雙性化量表的研究與理論構建
三、我國的研究現(xiàn)狀
四、問題的提出
第二部分:研究過程與討論
研究一 高中生性別角色量表的編制
一、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結果
三、討論
研究二 性別角色負性量表與負性心理健康指標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三 性別角色正性量表與創(chuàng)造力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結果
三、討論
第三部分 建議
第四部分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試論創(chuàng)造力及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J]. 劉樹仁. 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 1999(04)
[2]關于性別刻板印象的初步調查[J]. 錢銘怡,羅珊紅,張光健,陳萍,姚萍. 應用心理學. 1999(01)
[3]兒童性別角色發(fā)展的理論研究[J]. 朱莉琪,方富熹. 心理學動態(tài). 1998(04)
[4]婦女及性別研究中國化未來發(fā)展[J]. 周顏玲.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1998(03)
[5]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錢春城. 武漢教育學院學報. 1998(04)
[6]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 陳光磊. 菏澤師專學報. 1998(01)
[7]創(chuàng)造力研究的新進展[J]. 武欣,張厚粲.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01)
[8]關于性別心理差異研究的幾個問題[J]. 楊雄.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04)
[9]性別差異與兩性化人格[J]. 方俊明.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03)
[10]論個性與創(chuàng)造力[J]. 俞國良.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04)
本文編號:30866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0866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