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深度教學:內(nèi)涵、特征與標準
[Abstract]:......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項目”課程知識的教育價值及其實現(xiàn)機制研究“(CCNU16A03012)的研究成果 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公派訪問學者項目資助
【分類號】:G42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文曉;論科學的教學觀[J];教育探索;2000年08期
2 臧宏;我的教學觀[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3 項麗華;論教學藝術的幾個基本問題[J];廣西社會科學;2000年03期
4 高凌飚;教師的教學觀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下)[J];學科教育;2002年11期
5 成尚榮;從學習出發(fā):教育教學的回家之路[J];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07期
6 汪青松;試論新世紀名師的教學風格[J];中國成人教育;2003年03期
7 張瑞祥,徐慶俊;關于“度”的教學觀[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4年10期
8 曉諭;中國需要自己的課程與教學觀[J];人民教育;2004年11期
9 謝延龍;生命與教學[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4年05期
10 李子建;尹弘飚;;反思課程與教學的關系:從理論到實踐[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梁建平;;新型教學觀建立的途徑與策略[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九次年會交流論文論文集[C];2004年
2 王騰飛;杜錦麗;;建立大扶放教學觀 推進素質教育[A];跨世紀園丁工程論叢[C];2000年
3 何成宏;;教學思想十問[A];全國高校教學督導論文集[C];2005年
4 許磊;燕良軾;;緘默知識視域下教師錯誤教學觀的轉變[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張傳燧;;孔子“學習中心”教學論思想及其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葉長龍;;以創(chuàng)新教育為核心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7 吳霓;;試析元代教學思想的特異性[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吳曉玲;劉中猛;;論教學的徹底性:一種再建構的歷史視角[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向陽;;陶行知論教學與現(xiàn)行教學論[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8年
10 李永平;;教學與更新教育觀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河南省臨潁一高 董曉杰;淺談現(xiàn)代教學觀[N];學知報;2010年
2 鐘啟泉;有效教學的理念[N];中國教師報;2003年
3 黃兆全 陜西省漢中中學副校長;在教學展示和體驗中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9年
4 王和平;創(chuàng)新教育的教學觀[N];中國信息報;2011年
5 確山縣盤龍鎮(zhèn)中心校 張志國;教師要樹立素質本位教學觀[N];駐馬店日報;2005年
6 本版編輯 江蘇省泰興中學 馬張留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張衛(wèi)華 常州市新北區(qū)安家中心小學 陳春松 姜堰市蘇陳實驗小學 丁正后 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世業(yè)中學 耿昌福 南京市下關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郭學萍 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學 陸利東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賁友林;讓教育教學反思成為我們的職業(yè)習慣[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7 牟為姣;有效教學理念及其實施[N];吉林日報;2010年
8 李松林;課程與教學——多維度助力推進新課程改革[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鐘啟泉;有效教學的最終標準是學生成長[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汪靜;促進素質教育 更新教學觀念[N];漢中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愛菊;走向主體間性的生存——教學沖突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盧炳惠;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余嘉云;生態(tài)化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王健康;教學風險管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5 陸明玉;教學論發(fā)展的方法論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王健;教學實踐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鐘志賢;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劉萬海;重返德性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鄭和;追尋生命的教學觀[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柳士彬;遮蔽與澄明[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蓮;基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微課應用研究[D];寧夏大學;2015年
2 張麗娜;翻轉課堂在生物教學中有效應用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3 張亭;中學化學“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踐與評價[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李倩;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教學在高職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5年
5 趙錚;微型學習視野下的微課設計與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6 杜艷麗;多媒體任務型詞匯教學在中職幼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7 張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8 王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年
9 張嘉萊;翻轉課堂在中職幼師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6年
10 王佳;實訓類項目教學階段性成果間的關聯(lián)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4648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46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