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資源主動推送服務匹配模型設計與驗證
本文選題:主動推送服務 + 教育信息資源; 參考:《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摘要】:信息時代,教育信息資源的海量化與學習者快速獲取滿足自己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教育信息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出來。首先,學習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檢索和鑒別資源,這大大加重了學習者的學習負擔,致使無處不在的學習演變成無處不在的搜索。其次,信息素養(yǎng)的不同,導致不同學習者個體所搜集到的教育信息資源優(yōu)劣程度不同,信息素養(yǎng)較高的學習者可以獲取優(yōu)質的資源,而信息素養(yǎng)較低的學習者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則比較困難,這逐漸加劇“優(yōu)者更優(yōu),貧者更貧”。再次,普適性資源難以滿足所有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非主流的優(yōu)質資源往往因主流資源的盛行而被永久性埋沒,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最后,千篇一律的學習路徑和學習系統(tǒng)容易忽視學習者的認知規(guī)律,引起學習者的認知過載和學習孤獨,對學習者造成不容忽視的影響。作為緩解信息時代下“信息迷航”的有效手段,教育信息資源主動推送服務已經(jīng)成為眾多學者和專家的研究對象,但是研究成果及其應用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過文獻研究和內(nèi)容分析法,比較現(xiàn)有的教育信息資源主動推送服務模型,從客觀的角度總結其存在的不足,從而揚長避短,構建教育信息資源主動推送服務匹配模型。通過分析學習者與教育信息資源的屬性特征和關聯(lián)關系,確定該模型中的影響因素及其內(nèi)在的匹配關系,設計基于該匹配關系的教育信息資源主動推送服務模型,并從學習者模塊、教育信息資源模塊、學習者與教育信息資源之間的匹配關系以及主動推送服務的實現(xiàn)機制等方面來闡釋教育信息資源的主動推送服務。最后,設計、開發(fā)基于該匹配模型的模擬系統(tǒng),對教育信息資源主動推送服務匹配模型的可行性進行驗證。在此過程中著重設計教育信息資源、學習者的特征信息,設定其內(nèi)在的匹配關系,并根據(jù)該匹配關系實現(xiàn)教育信息資源的主動推送服務。最終通過模擬實驗來分析、檢驗教育信息資源主動推送服務匹配模型的可行性。
[Abstract]: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quant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he rapid acquisition by learner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at meet their individual learning need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First of all, learners need to spend a lot of time, energy retrieval and identification of resources, which greatly increased the burden of learning, resulting in ubiquitous learning into ubiquitous search.Secondly, the differen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leads to different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llected by different learners. Learners with higher information literacy can obtain high quality resources.However,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learners with low information literacy to find suitable resources, which gradually intensifies the "better of the better and the poorer of the poor".Thirdly, universal resources are difficult to meet the individual learning needs of all learners. Non-mainstream high-quality resources are often permanently buried because of the prevalence of mainstream resources, resulting in a serious waste of resources.Finally, the same learning path and learning system tend to ignore the cognitive rules of learners, causing cognitive overload and learning loneliness,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As an effective means to alleviate the "information confus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active push servic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has become the research object of many scholars and experts, but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its application effect are not ideal.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ontent analysi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existing active push service model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summarizes its shortcomings from an objective point of view, and builds a matching model of active push servic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ttribut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ers and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ir internal matching relationships in the model are determined, and an active push service model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based on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is designed.From the aspects of learner modul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 module,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er and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 and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active push servic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active push servic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Finally, a simul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matching model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In this process,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learners'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are designed, and their internal matching relationship is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the active push servic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realized.Finally, the feasibility of active push service matching model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tested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43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小勇,祝智庭;教育信息資源的本地化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05期
2 劉喜懷;朱立軍;;關于我省網(wǎng)絡教育信息資源建設的研究[J];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學報(綜合版);2003年04期
3 余慧娟;教育信息資源要走進課堂[J];人民教育;2004年11期
4 何貴陽,魏金萍,楊蘭;加強學校網(wǎng)絡教育信息資源建設 促進教育信息化[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5 李玲鞠;論網(wǎng)絡教育信息資源的獲取[J];情報探索;2005年06期
6 郭治虎;楊曉宏;;甘肅省教育信息資源建設現(xiàn)狀分析[J];軟件導刊;2005年05期
7 賈春燕,楊曉宏;甘肅省教育信息資源建設初探[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5年04期
8 胡衛(wèi)星;;網(wǎng)絡教育信息資源的組織模式問題研究[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06年04期
9 葉惠文;莫f虎;;教育信息資源系統(tǒng)安全及解決方法[J];中國信息界;2006年13期
10 唐檢云;賀佐成;;談教育信息資源共享的環(huán)境優(yōu)化[J];教育信息化;2006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申小玲;;加強現(xiàn)代遠程教育信息資源的共建與共享[A];貴陽市經(jīng)濟社會文化大發(fā)展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理論研究[C];2010年
2 曾介平;;教育信息資源與教師素養(yǎng)的和諧發(fā)展 課題《教師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專項研究》研究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3 段寶霞;;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投資問題探討[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蔡新元;;面向對象的網(wǎng)絡設計教育資源構建[A];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C];2003年
5 劉麗萍;;整合外語教育資源,構建信息資源數(shù)據(jù)庫[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6 王蓓蓓;孫雪冬;;遼寧省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現(xiàn)狀分析[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梁雄靜;;構筑“三位一體”的信息化教育網(wǎng)絡[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沈殿萱;全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N];江蘇教育報;2010年
2 楊冰之;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益[N];光明日報;2005年
3 見習記者 鄭旺;教育信息化迸發(fā)千億級采購需求[N];中華工商時報;2012年
4 本報記者 邸曉偉;教育升級“云”推動[N];中國電腦教育報;2013年
5 本版撰稿 王英;揚信息風帆 開教育新路[N];吉林日報;2002年
6 記者 郜云雁;第五代教育資源浮出水面[N];中國教育報;2001年
7 黃智軍;教育資源共享難在何處[N];計算機世界;2006年
8 雷小鵬 吳瑞 記者 強國峰;謀百年計 走強縣路[N];延安日報;2010年
9 前線;2006教育行業(yè)信息存儲大會[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朱振岳;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教育[N];中國教育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房曉瑞;知識管理視角下的教育信息資源管理系統(tǒng)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朱愛芝;基礎教育信息資源區(qū)域共建共享模式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3 周杰;基于用戶反饋的教育信息資源質量提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4 徐劉杰;網(wǎng)絡教育信息資源動態(tài)發(fā)展利用的周期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5 夏秀明;網(wǎng)絡教育信息資源動態(tài)發(fā)展的知識節(jié)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6 野秋旭;基于云計算的教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7 姜雨晴;教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仿真平臺設計與開發(fā)[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8 馬佳佳;教育信息資源個性化推送服務中的學習者模型分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
9 劉靜;教育信息資源主動推送服務匹配模型設計與驗證[D];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
10 孫新方;區(qū)域特色教育信息資源建設實踐及推進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7533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75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