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體制論文 >

流動兒童歧視知覺與學校適應的關系:一項追蹤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2-04 11:58

  本文關鍵詞: 流動兒童 歧視知覺 學校適應 調節(jié)作用 出處:《東南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使人口流動性加大并導致流動兒童規(guī)模不斷擴大,其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性問題也引起各界廣泛的關注。研究顯示我國流動兒童總體心理、社會適應水平相對較差,歧視則是最為普遍也是隱性傷害最大的心理健康影響因素之一。但到目前為止,歧視知覺對學校適應的影響與作用機制尚未得到清晰的認識。流動兒童的歧視知覺與其學校適應之間是否存在雙向的消極影響,這種影響是否在學校適應的不同領域存在不同,而社會支持與性別是否會對這二者間關系產(chǎn)生影響?這些問題的探究對歧視知覺領域的理論研究以及對促進流動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等實踐領域均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采用追蹤研究設計探討了流動兒童的歧視知覺與其學校適應之間的雙向關系,同時探討了性別以及社會支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在兒童初一上學期期中考試之后,邀請流動兒童(男孩157人,女孩124人;M年齡=13.09歲,SD=1.13)填寫歧視知覺問卷和社會支持問卷,同時邀請流動兒童的父母及老師評價兒童在學校的適應情況。一年之后,再次收集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采用交叉滯后分析、分層回歸以及簡單斜率分析等方法進行處理。研究結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別、歧視知覺和學校適應本身的連續(xù)性之后,流動兒童第一年知覺到的歧視正向預測其第二年的學校適應問題,但兒童第一年的學校適應問題不能預測其第二年的歧視知覺;(2)流動兒童的歧視知覺與社會適應存在性別差異;男孩知覺到的歧視和學校適應問題顯著高于女孩;同時,對于男性流動兒童來說,第一年的歧視知覺顯著正向預測第二年教師報告的外顯問題行為:對于女性的流動兒童來說,第一年的歧視知覺對第二年的外顯問題行為預測作用不顯著;(3)社會支持會影響流動兒童的歧視知覺與社會適應間的關系;除教師報告的客觀支持顯著預測流動兒童第二年的內隱問題以外,社會支持對流動兒童學校適應的主效應均不顯著,但是社會支持的調節(jié)作用顯著;對于客觀支持與高支持利用度的流動兒童來說,第一年的歧視知覺可以顯著正向預測第二年的教師報告的內隱問題行為;而對于客觀支持與支持利用度較低的流動兒童來說,這種預測作用并不顯著。研究結論:(1)流動兒童的歧視知覺對于流動兒童的學校適應存在單向的消極的影響。歧視知覺體驗越多,流動兒童的學習問題、外顯和內隱問題行為越多,因此弱化流動兒童的歧視體驗對其心理行為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2)社會支持對于流動兒童的歧視知覺與其學校適應之間的關系存在調節(jié)作用;對于高客觀支持與高支持利用度的流動兒童來說,歧視知覺顯著正向預測其內隱問題行為,即歧視體驗強烈,內隱問題行為越嚴重;對于低客觀支持與低支持利用度的流動兒童,歧視知覺對內隱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并不顯著,因此需加強對流動兒童情感上的支持,并在進行社會支持的時注意以一種平等的互惠的方式,發(fā)揮流動兒童的主動性;(3)流動兒童的歧視知覺與學校適應存在性別差異;男生歧視知覺體驗女生顯著高于女生,并且學習問題與外顯問題行為更多;對于男性流動兒童來說,歧視知覺顯著正向預測其外顯問題行為,即歧視知覺體驗強烈,外顯問題行為越多;對于女性流動兒童來說,歧視知覺對外顯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不顯著,因此,需要對男性流動兒童給予針對性的支持與幫助。
[Abstract]: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first year ' s perception of discrimination can not predict the second year ' s school adaptation . ( 3 ) The perception of discrimination percep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discrimination perception . Therefore , there is a need for targeted support and help for male migrant children .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5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劉電芝;黃會欣;賈鳳芹;龔茜;黃頎;李霞;;新編大學生性別角色量表揭示性別角色變遷[J];心理學報;2011年06期

2 劉霞;趙景欣;師保國;;歧視知覺的影響效應及其機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2期

3 劉秀勤;王文強;李韻;楊麗明;陳麗清;陳素真;;農(nóng)村初中生歸因方式與心理健康狀況的性別差異[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1期

4 劉霞;申繼亮;;流動兒童的歧視知覺及與自尊的關系[J];心理科學;2010年03期

5 藺秀云;方曉義;劉楊;蘭菁;;流動兒童歧視知覺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及其心理機制[J];心理學報;2009年10期

6 方曉義;范興華;劉楊;;應對方式在流動兒童歧視知覺與孤獨情緒關系上的調節(jié)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8年04期

7 郭伯良,王燕,張雷;班級環(huán)境變量對兒童社會行為與學校適應間關系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5年02期

8 錢銘怡,張光健,羅珊紅,張莘;大學生性別角色量表(CSRI)的編制[J];心理學報;2000年01期

9 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1994年02期



本文編號:149015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9015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85b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