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的INTASC評價標準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基于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的INTASC評價標準研究 出處:《當代教育與文化》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評價標準 教學能力 教學策略 教學反思
【摘要】:美國州際新教師評估和支持聯(lián)合會研發(fā)的新教師評價標準在美國有較大的影響,該評價標準從學生發(fā)展、教師表現(xiàn)、專業(yè)責任三個方面提出了新教師應該達到的10項標準,為新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明確了方向。該評價標準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效能、強調(diào)教師的教學效能和凸顯教師的專業(yè)責任,這反映了教師評價的新趨勢。通過評價標準來促進新教師的教學計劃、實施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Abstract]:The new teacher evaluation standard developed by the Interstate New teacher Assessment and support Federat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i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performa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10 standards that new teachers should meet in thre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which makes clear the direction of new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is evaluation standard focuses on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It emphasizes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highlights teachers'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which reflects the new trend of teachers' evaluation. It can promote new teachers' teaching plan, implement and improve their reflective ability through evaluation criteria.
【作者單位】: 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7年度研究課題“幼兒園教師課程決策研究”(2017SCG036)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51
【正文快照】: 科學的教師評價標準能夠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提高教學效果。隨著世界基礎(chǔ)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特別是當整個社會環(huán)境對教育質(zhì)量提出更高要求的時候,制定教師評價標準成為世界各國教師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1987年,美國州際新教師評估和支持聯(lián)合會(The Interstate NewTeache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和學新;教學策略的概念、結(jié)構(gòu)及其運用[J];教育研究;2000年12期
2 王健;井西學;李福洪;;論成功教學策略的內(nèi)涵和構(gòu)成[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3 黃高慶,申繼亮,辛濤;關(guān)于教學策略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8年11期
4 高慎英;論教學策略的實質(zhì)、生成與建構(gòu)[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07期
5 王曦,李秋蕊,王愛珍,李秀琴,張雷;運用心理知識,改進教師的教育教學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00年05期
6 蔡淑蘭;論教學策略的特征[J];內(nèi)蒙古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S1期
7 沈翰;教學策略問題初探[J];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2期
8 喻平;論教學策略[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0年05期
9 朱素霞;;校本課程推行的困難——從引入教學策略的角度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9期
10 樊澤恒;網(wǎng)絡(luò)教學策略的結(jié)構(gòu)及特征分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2004年05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特級教師 金哲民;教學策略的科學運用[N];東方城鄉(xiāng)報;2008年
2 北京教育學院 時俊卿;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學策略[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樟樹市義成中學 鄧永忠;探究性學習教學策略的實現(xiàn)途徑[N];宜春日報;2010年
4 王兆正;做錯的同學請舉手[N];天津教育報;2008年
5 深圳市華富小學校長 李小松;如何建構(gòu)有效教學策略[N];中國教育報;2004年
6 中央電化教育館 王珠珠;數(shù)字化資源應用與教學策略[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5年
7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 皮連生;育人識教需懂心[N];中國教育報;2008年
8 趙培敏;“六導”教學策略[N];中國教師報;2003年
9 陳萍 黃河;給教學習慣注入腦科學的營養(yǎng)[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李曉紅;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N];朔州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婭;電子書包在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2 朱毛奇;基于未來課堂的教學策略設(shè)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3 文琴;“以學生為中心”的網(wǎng)絡(luò)教學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4 劉世麗;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參與的教學策略[D];上海師范大學;2016年
5 翟樹紅;“翻轉(zhuǎn)課堂”教學策略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實驗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6年
6 田學敏;高中數(shù)學概念微課導入的實驗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
7 崔乃鵬;國內(nèi)外視頻公開課教學策略的比較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8 李東洋;基于多屏展示的語文教學策略選擇的研究[D];揚州大學;2014年
9 劉子銘;基于遺傳算法的教學策略優(yōu)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年
10 陳滿琪;菲律賓華文教師教學策略與工作滿意度、自尊的狀況及其關(guān)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4017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01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