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教學論文 >

論新興微型課程開發(fā)的三種模式

發(fā)布時間:2017-06-23 00:10

  本文關鍵詞:論新興微型課程開發(fā)的三種模式,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微型課程開發(fā)在世界許多國家逐步興起;谝延醒芯砍晒,該文梳理并闡明新興微型課程開發(fā)的三種模式,認為微課程開發(fā)呈現(xiàn)出從校本模式到信息化模式再到整合模式的發(fā)展演變走向。微型課程開發(fā)的校本模式聚焦于班級層面,對校本課程開發(fā)進行深化拓展和吐故納新;信息化模式緊跟教育信息化的潮流,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凸顯微型課程開發(fā)的信息化取向;整合模式則超越校本模式和信息化模式,呼應學習化社會的發(fā)展,追求以人的學習為本的信息技術和課程開發(fā)的雙向整合,最終創(chuàng)生出新的信息化課程文化。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現(xiàn)代教育研究與開發(fā)中心;
【關鍵詞】微型課程開發(fā) 校本模式 信息化模式 整合模式
【基金】: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10年度后期資助項目“學習化課程論稿——課程文化哲學初探”(項目編號:GD10HJY0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青年課題“學習哲學視角下學習型社會建設深化路徑研究”(課題編號:CKA120159)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校本微型課程開發(fā)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D12YJY02) 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高校小學教育專業(yè)實驗型教學專業(yè)化課程體系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微型課程,又稱迷你課程、微課程或微課,是一種持續(xù)時間短、主題集中、能夠靈活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及時反映時代發(fā)展動態(tài)的小型課程。20世紀80年代以來,微型課程開發(fā)是世界許多國家課程領域興起的一種新趨勢[1]。事實上,微型課程的雛形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60年代美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甫全;學習化課程芻論:文化哲學的觀點[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4期

2 黃甫全;略論新世紀學習化課程的特征和形態(tài)[J];教學與管理;2001年13期

3 曾文婕;;微型課程: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新方向[J];教育科學研究;2009年02期

4 黃甫全;試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質及基本原理[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5 劉儒德;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問題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6 徐玉珍;校本課程開發(fā):概念解讀[J];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04期

7 田秋華;;微型課程及其開發(fā)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09年05期

8 黃甫全;整合課程與課程整合論[J];課程.教材.教法;1996年10期

9 曾文婕;;微型化: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深化之路[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年04期

10 劉運華;衷克定;趙國慶;;新加坡微型課程研究項目的實踐與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05年1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谷陟云;李小紅;;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問題與對策[J];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張蕾;關于構建大課間體育活動課程的若干思考[J];安徽體育科技;2003年02期

3 吳峰;方斌;;大學體育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維度和實踐思考[J];安徽體育科技;2005年06期

4 李鳳華;張博;;如何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實現(xiàn)素質教育[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王鐘;;默會知識與中小學美術教學[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年01期

6 朱芳轉;;高師院校國防教育課程建設改革探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09期

7 韓雪;課程整合的理論基礎與模式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8 蔣世玉,史燕,徐武;高師體育教育專業(yè)體操必修課程改革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9 宋會君;學校體育學課程內容的完善與優(yōu)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10 何元春;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模式多元化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妮婭;;校本課程背景中的教師專業(yè)成長[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2003年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2 黃勇;;關于數(shù)學教材與信息技術整合研究的思考[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自然科學篇)[C];2004年

3 龔大潔;潘沁艷;郝雪;王苑;;初中《科學》課程實施中教師面臨問題初探[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季建成;張娟芳;;社區(qū)——校本課程不可或缺的邊緣[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5 賈建華;;“夾具應用技術”課程的教改實踐[A];2006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6年

6 賈建華;;《夾具應用技術》的課程建設[A];2007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張景斌;姚未然;;高中數(shù)學與其他理科整合課程研究初探[A];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李妍蓉;;高等農業(yè)院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yè)課程設置優(yōu)化研究[A];第二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張瑜;周偉紅;朱廣濤;王寶珍;;普通化學教育功能的全方位釋放[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10 于玉林;;會計信息化會計整合論[A];中國會計學會第四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上)[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金世余;我國中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佳;高中物理教科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鄧睿;我國中學教師職業(yè)成就感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薛原;生命化教育視野下中學體質健康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趙可云;教育技術實驗研究方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邢志芳;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價值及實現(xiàn)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陳迪;互動媒體支撐下的課堂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佳;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個案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宮偉偉;促進高中生個性發(fā)展的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韓冬雷;論高中歷史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的實施策略[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星;我國旅游管理專業(yè)課程改革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嚴艷琳;高中新課程四要素耦合評價的探究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宮成剛;黑龍江省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王長城;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課程的開發(fā)[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倪萍;高中思想政治課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建設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程一軍;新中國60年學校體育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司雯萍;后現(xiàn)代主義課程觀對鄉(xiāng)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啟示[D];蘇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儒德,陳琦;計算機整合于教育:作為學習對象、學習工具和教學工具[J];電化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2 李克東;數(shù)字化學習(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J];電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3 曲萌;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后現(xiàn)代主義[J];教學與研究;1995年06期

4 黃甫全;新中國課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教育研究;1999年12期

5 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意義[J];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6 尹弘飚;李子建;;論課程改革中的教師改變[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7 笪佐領,葛軍;論普通高中微型課程的設置[J];課程.教材.教法;1992年03期

8 王建軍;教師參與課程發(fā)展:理念、效果與局限[J];課程.教材.教法;2000年05期

9 徐玉珍;校本課程開發(fā):概念解讀[J];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04期

10 呂達,劉捷;課程發(fā)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與學校更新——第七屆兩岸三地課程理論研討會綜述[J];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沙培寧;微型課程[J];中小學管理;2002年03期

2 汪麗;;中小學生態(tài)型信息技術微型課程現(xiàn)實意義探微[J];中小學電教;2010年Z1期

3 曾文婕;;微型課程: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新方向[J];教育科學研究;2009年02期

4 焦金金;;項目學習模式下的微型課程設計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年12期

5 ;博覽在線[J];廣西教育;2009年23期

6 梁碧湘;;開設微型課程 優(yōu)化數(shù)學課程的內容[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4期

7 馮恩洪;改革單一的課程結構 實行“規(guī)范加選擇”教育[J];基礎教育研究;1994年06期

8 ;博覽在線[J];廣西教育;2010年02期

9 孫以灌;;陶行知的課程化素質教育體系[J];愛滿天下;2002年06期

10 王斌華;課程設計的步驟、方案和選擇(下)[J];全球教育展望;199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以灌;;陶行知的課程化素質教育體系[A];紀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20周年——陶研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江蘇省南京市夫子廟小學校長 馮愛東;“孔夫子”也是一個校本教育資源[N];中國教育報;2008年

2 記者  沈祖蕓;教師可自由選擇培訓機構和課程[N];中國教育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王柏玲;家長聯(lián)合會:有實權,辦實事[N];文匯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劉淼;學校時興“海洋班”[N];青島日報;2011年

5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崔允o7;校本課程本土化的積極探索[N];中國教育報;2008年

6 朱小蔓 王善峰;城鄉(xiāng)理解教育:學校價值觀教育的新內容[N];中國教育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陳蘇芳;以培養(yǎng)師范生教學設計能力為主線的微型課程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2 羅丹;微型課程的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3 趙云菲;小件的設計與開發(fā)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紅梅;How-to網(wǎng)絡課程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馬庚明;支持情境認知的移動學習課程設計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論新興微型課程開發(fā)的三種模式,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347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7347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63c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