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教學論文 >

青少年應激與心理韌性的關系及情緒調節(jié)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7 03:05

  本文關鍵詞:青少年應激與心理韌性的關系及情緒調節(jié)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同樣也充滿著競爭,激烈的競爭所產生的學習壓力,以及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有時候難以應對,青少年如果缺乏較高的心理韌性,那么極易表現(xiàn)出高度的焦慮。另外,由于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在人際交往、人際相處方面容易出現(xiàn)問題,而又不懂得如何處理或者處理不當,由此引發(fā)抑郁(感覺到不快樂)、孤獨、敵對、恐懼等負性情緒。近年來,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人們逐漸認識到情緒對人的成功的巨大作用,所以關注青少年的情緒作用機制對于青少年的情緒管理至關重要。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RSCA)、情緒調節(jié)問卷(ERS)和正性負性情緒量表(PANAS)對650名青少年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針對600名有效問卷,采用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探討了在年級、性別、生源地等人口學變量上,青少年應激、心理韌性、情緒調節(jié)方式,以及情緒的差異。主要得出如下結論: (1)目前青少年應激的主要來源是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和受懲罰等三個方面。應激及其各維度存在著性別、生源地、年級、以及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差異。 (2)青少年心理韌性的各因子得分高低依次為:家庭支持、人際協(xié)助、情緒控制、目標專注和積極認知。在人際協(xié)助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和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差異。在心理韌性上,存在著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差異。在情緒控制和積極認知上,均存在年級差異。 (3)青少年更傾向于選擇認知重評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在認知重評上,不存在性別差異和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差異,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在表達抑制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不存在顯著差異。 (4)青少年情緒的整體情況是,正性情緒多于負性情緒。青少年體驗到較多的正性情緒。在正性情緒上,存在著性別、生源地、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差異。在負性情緒上,存在年級差異。 (5)應激、心理韌性、情緒調節(jié)方式與情緒顯著相關。 (6)認知重評和心理韌性在應激和正性情緒之間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認知重評和心理韌性在應激和負性情緒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關鍵詞】:應激 心理韌性 情緒調節(jié)方式 正性情緒 負性情緒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緒論9-15
  • 1.1 研究背景9
  • 1.2 問題提出9-11
  • 1.3 研究目的11
  • 1.4 研究步驟11-13
  • 1.5 研究意義13-15
  • 1.5.1 理論意義13-14
  • 1.5.2 實踐意義14-15
  • 第2章 文獻綜述15-22
  • 2.1 應激的研究綜述15-17
  • 2.1.1 應激的概念15-16
  • 2.1.2 應激的相關研究16-17
  • 2.2 心理韌性的研究綜述17-20
  • 2.2.1 心理韌性的概念17-19
  • 2.2.2 心理韌性的相關研究19-20
  • 2.3 情緒調節(jié)的研究綜述20-22
  • 2.3.1 情緒的定義20-21
  • 2.3.2 情緒調節(jié)的相關研究21-22
  • 第3章 研究設計22-29
  • 3.1 研究思路22
  • 3.2 研究模型與研究假設22-23
  • 3.2.1 研究模型22
  • 3.2.2 研究假設22-23
  • 3.3 研究方法23-29
  • 3.3.1 研究工具23-24
  • 3.3.2 研究對象24-25
  • 3.3.3 統(tǒng)計分析方法25
  • 3.3.4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25-29
  • 第4章 研究結果29-51
  • 4.1 青少年應激的研究29-34
  • 4.1.1 青少年應激的各因子描述性統(tǒng)計29
  • 4.1.2 不同生源地的青少年應激的差異顯著性檢驗29
  • 4.1.3 不同性別的青少年應激的差異顯著性檢驗29-30
  • 4.1.4 獨生和非獨生子女的青少年應激的差異顯著性檢驗30
  • 4.1.5 不同年級的青少年應激的方差分析30-33
  • 4.1.6 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的應激的差異顯著性檢驗33-34
  • 4.2 青少年心理韌性的研究34-35
  • 4.2.1 青少年心理韌性各因子的描述性統(tǒng)計34
  • 4.2.2 青少年心理韌性的差異檢驗34-35
  • 4.2.3 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的心理韌性的差異顯著性檢驗35
  • 4.3 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研究35-38
  • 4.3.1 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描述性統(tǒng)計35-36
  • 4.3.2 不同生源地的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差異顯著性檢驗36
  • 4.3.3 不同性別的青少年兩種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差異36-37
  • 4.3.4 獨生和非獨生子女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差異顯著性檢驗37
  • 4.3.5 不同年級的青少年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方差分析37-38
  • 4.3.6 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差異顯著性檢驗38
  • 4.4 青少年情緒的研究38-40
  • 4.4.1 不同生源地的青少年情緒的差異顯著性檢驗38-39
  • 4.4.2 不同性別的青少年情緒的差異顯著性檢驗39
  • 4.4.3 獨生和非獨生子女的情緒的差異性顯著檢驗39
  • 4.4.4 不同年級的青少年情緒的方差分析39-40
  • 4.4.5 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的情緒的差異顯著性檢驗40
  • 4.5 青少年應激與心理韌性的關系及情緒調節(jié)方式之間的關系40-51
  • 4.5.1 高應激組和低應激組的心理韌性差異顯著性檢驗40-41
  • 4.5.2 青少年應激與心理韌性、情緒調節(jié)的相關分析41-43
  • 4.5.3 應激、心理韌性和認知重評對情緒的回歸分析43-46
  • 4.5.4 心理韌性和認知重評在應激與情緒之間的中介效應分析46-51
  • 第5章 討論51-57
  • 5.1 青少年應激的特點51-52
  • 5.1.1 青少年應激的總體情況51
  • 5.1.2 青少年應激在不同生源、性別、年級的差異分析51-52
  • 5.2 青少年心理韌性的特點52-53
  • 5.2.1 青少年心理韌性的總體情況52-53
  • 5.2.2 青少年心理韌性在性別、年級等變量上的差異53
  • 5.3 青少年情緒的特點53
  • 5.4 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特點53-54
  • 5.5 青少年應激與心理韌性、情緒調節(jié)方式和情緒的關系54-55
  • 5.6 研究假設檢驗結果55-57
  • 第6章 總結與展望57-61
  • 6.1 結論57-58
  • 6.2 啟示與建議58-59
  • 6.3 不足與展望59-61
  • 參考文獻61-66
  • 附錄66-70
  • 致謝7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元花;段水蓮;郭子賢;;公安專業(yè)新生心理應激與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2 王雪;;青少年生活事件的應激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12期

3 葉盈;何W,

本文編號:39868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9868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33b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