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兩種社會性軟件的大學生交互學習模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2 01:13
社會性軟件的興起既是一種技術標志,也是互聯(lián)網應用模式從傳統(tǒng)的“人—機對話”逐漸轉變?yōu)椤叭恕藢υ挕钡默F(xiàn)實反映。由于Blog、Wiki等社會性軟件的社會影響力日益增長,它向學校教育教學領域的滲透是今后一種不可忽視的發(fā)展趨勢。社會性軟件能在學校教育中能發(fā)揮何種作用、如何發(fā)揮作用是教育技術專業(yè)研究者關注的一個富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本研究的文獻研究表明:社會性軟件教學應用在國內尚屬初始階段,迫切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方法指導。本研究首先對社會性軟件應用于教育教學的理論基礎做了系統(tǒng)的挖掘和梳理,廓清了社會性軟件應用于教育教學的主要理論依據及其與教學實踐的契合性。在此基礎上,研究者從信息時代大學生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的需求出發(fā),以自主學習與協(xié)作學習并行的思路,構思了一個以Blog+Wiki為支撐環(huán)境的交互學習模式。模式的設計基于知識既是實體又是過程的新知識觀,針對傳統(tǒng)的大學課程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少社會交互的現(xiàn)狀。利用社會性軟件的強交互性,結合課程內容的學習,以Blog為支持自主學習的工具,以Wiki為支持協(xié)作學習的工具,設計交互主題和協(xié)作任務,在教學中二者組合使用,形成一種無技術障礙...
【文章來源】: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2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jié) 社會性軟件的興起
一、什么是社會性軟件
二、社會性軟件的具體形態(tài)
三、社會性軟件的功能
四、社會性軟件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jié) 社會性軟件與教學
一、人類學習方式的變遷
二、社會性軟件與大學生學習
第三節(jié) 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博客
二、維客
三、交互性學習
第四節(jié)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與文獻綜述
一、關于社會性軟件
二、關于Blog與Wiki的教育應用研究
第五節(jié) 研究問題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一、研究的理論意義
二、研究的實踐價值
第二章 研究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社會學理論
一、社會交往理論與“共同體感”
二、情景學習理論
三、社會認知理論
第二節(jié) 學習理論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二、羅杰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三、自主與協(xié)作學習的理論
第三節(jié) 教學理論
一、教學本質特殊交往說
二、布魯納的學習過程觀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jié)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內容的界定
二、研究過程和研究方法
三、研究總體規(guī)劃
第二節(jié) 大學生使用Blog與Wiki的現(xiàn)狀調查
第三節(jié) Wiki中的內容及條目設計及Blog的主題設計及其目的
一、Blog的主題設計
二、Wiki的條目設計
第四節(jié) 學習活動設計
一、交互活動設計
二、數據收集的方法
第四章 結合《學習論》課程教學的行動研究
第一節(jié) 第一輪行動研究
一、目標
二、計劃與行動
三、觀察與反思
第二節(jié) 第二輪行動研究
一、調整
二、目標
三、計劃與行動
四、觀察與反思
第三節(jié) 第三輪行動研究
一、目標
二、策略
三、觀察與反思
第五章 模式應用效果分析
第一節(jié) 本研究效果分析涉及的方面及其依據
第二節(jié) 研究過程中的數據采集及分析方法
一、數據收集
二、數據分析
第三節(jié) 個人訪談(教師學生專家)
一、案例與訪談
二、教師訪談
三、學生訪談
第四節(jié) 數據處理
一、行動研究階段
二、驗證階段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研究局限
第一節(jié) 研究結論
一、研究結論
二、研究成果
三、創(chuàng)新點
第二節(jié) 研究局限
一、研究局限
二、后續(xù)研究
參考文獻
附錄一 社會性軟件應用狀況調查問卷
附錄二 應用效果的調查問卷
附錄三 應用效果研究的訪談提綱
附錄四 學生Blog作品
附錄五 Wiki作品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作品
致謝
華南師范大學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
學位論文使用授權聲明
本文編號:3431597
【文章來源】: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2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jié) 社會性軟件的興起
一、什么是社會性軟件
二、社會性軟件的具體形態(tài)
三、社會性軟件的功能
四、社會性軟件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jié) 社會性軟件與教學
一、人類學習方式的變遷
二、社會性軟件與大學生學習
第三節(jié) 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博客
二、維客
三、交互性學習
第四節(jié)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與文獻綜述
一、關于社會性軟件
二、關于Blog與Wiki的教育應用研究
第五節(jié) 研究問題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一、研究的理論意義
二、研究的實踐價值
第二章 研究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社會學理論
一、社會交往理論與“共同體感”
二、情景學習理論
三、社會認知理論
第二節(jié) 學習理論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二、羅杰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三、自主與協(xié)作學習的理論
第三節(jié) 教學理論
一、教學本質特殊交往說
二、布魯納的學習過程觀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jié)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內容的界定
二、研究過程和研究方法
三、研究總體規(guī)劃
第二節(jié) 大學生使用Blog與Wiki的現(xiàn)狀調查
第三節(jié) Wiki中的內容及條目設計及Blog的主題設計及其目的
一、Blog的主題設計
二、Wiki的條目設計
第四節(jié) 學習活動設計
一、交互活動設計
二、數據收集的方法
第四章 結合《學習論》課程教學的行動研究
第一節(jié) 第一輪行動研究
一、目標
二、計劃與行動
三、觀察與反思
第二節(jié) 第二輪行動研究
一、調整
二、目標
三、計劃與行動
四、觀察與反思
第三節(jié) 第三輪行動研究
一、目標
二、策略
三、觀察與反思
第五章 模式應用效果分析
第一節(jié) 本研究效果分析涉及的方面及其依據
第二節(jié) 研究過程中的數據采集及分析方法
一、數據收集
二、數據分析
第三節(jié) 個人訪談(教師學生專家)
一、案例與訪談
二、教師訪談
三、學生訪談
第四節(jié) 數據處理
一、行動研究階段
二、驗證階段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研究局限
第一節(jié) 研究結論
一、研究結論
二、研究成果
三、創(chuàng)新點
第二節(jié) 研究局限
一、研究局限
二、后續(xù)研究
參考文獻
附錄一 社會性軟件應用狀況調查問卷
附錄二 應用效果的調查問卷
附錄三 應用效果研究的訪談提綱
附錄四 學生Blog作品
附錄五 Wiki作品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作品
致謝
華南師范大學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
學位論文使用授權聲明
本文編號:34315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43159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