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教學論文 >

教育是否有助于社會垂直流動?

發(fā)布時間:2021-06-08 23:51
  教育是改變個人命運的重要手段,在個體社會階層決定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教育機會也具有明顯的代際傳遞性,間接導(dǎo)致社會階層的固化。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從經(jīng)驗層面回答究竟個體受教育程度是否能夠顯著促進社會垂直流動,從而打破階層固化弊端;谥袊C合社會調(diào)查CGSS(2013)的數(shù)據(jù),我們運用有序因變量模型等研究方法發(fā)現(xiàn),個體受教育程度與其社會階層及收入等級密切相關(guān)。由于受教育程度具有明顯的代際傳遞性,在數(shù)據(jù)樣本時間跨度內(nèi),個體的受教育程度高低對社會垂直流動性促進作用并不顯著,但父母受教育程度對于促進子女社會階層垂直流動性有顯著促進,從而驗證了教育對于社會階層流動的作用具有隔代顯現(xiàn)的特征,也說明了教育在長期中有助于打破社會階層的固化。我們的研究也表明,社會地位和財富、收入都對后代社會階層提升有促進作用,但社會地位的促進作用表現(xiàn)出明顯的收益遞減,而收入與財富的促進作用不會明顯遞減。 

【文章來源】:浙江學刊. 2018,(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文獻綜述
    (一) 教育促進社會垂直流動的作用
    (二) 教育抑制社會垂直流動的作用
        1. 教育的文化再生產(chǎn)機制
        2. 家庭資源對教育機會獲取的影響
    (三) 財富和權(quán)力的代際傳遞性可能削弱社會的垂直流動性
三、模型、變量與方法
    (一) 模型設(shè)定
        1. 教育對個體社會階層和收入等級歸屬的影響
        2. 教育對個人收入水平的影響
        3. 教育在社會垂直流動性中的作用
    (二) 變量和數(shù)據(jù)來源介紹
        1. 被解釋變量
        2. 核心解釋變量
        3. 控制變量
    (三) 方法介紹
四、檢驗結(jié)果與分析
    (一) 教育在個人社會階層和收入等級決定中的作用
    (二) 教育在個人收入決定中的作用
    (三) 教育對個體社會階層變動的作用
五、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公共職位世襲呈現(xiàn)的階層固化及其治理路徑[J]. 張鈴棗.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2)
[2]農(nóng)村能力貧困、權(quán)利貧困與農(nóng)民階層固化、政府信任感——以湖北省鄂東北農(nóng)村地區(qū)為例[J]. 黃萬華,陳翥.  經(jīng)濟論壇. 2014(04)
[3]高校擴招與高等教育機會的性別平等化——基于中國綜合社會調(diào)查(CGSS2008)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J]. 張兆曙,陳奇.  社會學研究. 2013 (02)
[4]基于社會資本視角的階層固化剖析[J]. 劉宏偉,劉元芳.  天府新論. 2012(06)
[5]階層固化、社會流動與社會穩(wěn)定[J]. 馬傳松,朱撟.  重慶社會科學. 2012(01)
[6]社會資本、發(fā)展機會不均等與階層固化[J]. 王文龍.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4)
[7]家庭背景影響了人們教育和社會階層地位的獲得[J]. 張翼.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10(04)
[8]教育與當今中國社會階層流動[J]. 楊傳昌,侯立元.  教育學術(shù)月刊. 2009(02)
[9]高等教育公平的歷史軌跡——云南大學近五十年不同社會階層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機會探析[J]. 張建新.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8(06)
[10]論教育對二戰(zhàn)后美國社會階層流動的影響[J]. 劉艷.  學術(shù)論壇. 2007(01)

博士論文
[1]教育:社會階層再生產(chǎn)的預(yù)演一項對H市兩所高中的研究[D]. 顧輝.上海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社會階層固化中的政府責任研究[D]. 楊菁慧.南京大學 2013
[2]城市底層階級階層固化問題研究[D]. 郭萬琴.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2
[3]社會資本的代際轉(zhuǎn)換和階層固化[D]. 譚奕飛.吉林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21946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21946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60d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