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教學論文 >

傳承與嫁接:中國教育基本概念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轉換

發(fā)布時間:2020-04-28 23:56
【摘要】:我們經(jīng)常聽到小孩子向成人發(fā)問:“這是什么?”在大人告訴小孩那是什么之后,有的小孩會繼續(xù)問:“它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呢?”對于小孩子這樣的問題,很多成年人都會覺得無言以對;蛟S,我們可以借助于歷史教科書或者大型工具書解決部分問題,但是,在現(xiàn)有的出版物中,關于事物命名的研究寥若晨星。 我們的提問方式跟小孩子一樣,我們想知道:為什么教育機構被稱作學校,教育者被稱作教師,而學習者被稱作學生?當然,我們的提問比小孩子要深一層:我們不但想知道像教育、教學這樣抽象的教育概念名稱的由來,而且特別關注概念本身的演變。我們假定概念屬性和概念名稱之間從歷史長時段來看是名實相符的。由于概念屬性處于經(jīng)常的變化之中,而概念名稱相對穩(wěn)定,所以,只有當概念屬性發(fā)生重大變化時,概念名稱才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概念名稱的變化,也就是表達概念的詞匯的變化。詞匯變化可能表現(xiàn)為新詞代替舊詞,也可能表現(xiàn)為舊詞獲得新義。鑒于詞匯與概念之間的這種關系,我們采取了通過考察表達教育概念的詞匯的演變情況去分析概念本身的演變情況的研究策略。 中國近代教育概念的變革比以往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要劇烈,因而,我們把教育概念從傳統(tǒng)到近代的轉換作為研究的重點。研究的結果印證了一個簡單而樸實的真理:中國現(xiàn)代教育概念作為一種歷史流傳物,它首先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概念發(fā)展演變的結果,而西方教育概念的引進,則對中國現(xiàn)代教育概念的產(chǎn)生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們力圖遵循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把實踐的變革看成是觀念變革的基本動因。不過,本文盡量避免從任何一種歷史觀念中演繹出教育概念的歷史。我們希望,在我們比較詳細地討論了教育機構、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教學這五個教育基本概念在歷史上的演變情況之后,教育實踐和教育制度在教育概念演變中的決定作用,能夠自然地顯現(xiàn)出來。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G5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歡迎訂閱2012年《中國教育學刊》[J];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10期

2 ;中國教育電子公司[J];中小學管理;1995年11期

3 ;《中國教育報》發(fā)文稱愛讀書才是真正的教師[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年19期

4 朱曼華;;談說中國教育的“不是”[J];留學生;2010年Z1期

5 高峰;九問中國教育[J];基礎教育;2004年04期

6 南懷瑾;;中國教育的基礎是家庭[J];基礎教育;2007年06期

7 王開東;;教育的三個陰差陽錯[J];教師博覽;2011年09期

8 李建;張勇強;;首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暨《中國教師報》出版100期慶典部分領導、報告專家及主持人[J];發(fā)現(xiàn);2005年02期

9 王傳濤;;高考狀元之殤,是中國教育之殤[J];芳草(經(jīng)典閱讀);2011年08期

10 曉霞;;首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暨《中國教師報》出版100期慶典在京隆重舉行[J];發(fā)現(xiàn);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仁鏡;;注重發(fā)揮新聞攝影的傳播作用[A];按“華賽”標準共創(chuàng)中國新聞攝影新輝煌——第七屆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暨“華賽”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許林;;視覺傳播時代的圖片傳播——兼評《中國教育報·攝影》專版[A];創(chuàng)新“兩翼齊飛”機制 服務建設小康大業(yè)——第八屆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文集[C];2007年

3 李琦;;記1978年周老率中國教育代表團訪美[A];宗師巨匠 表率楷模——紀念周培源文集[C];2002年

4 ;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日程安排表[A];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會刊[C];2007年

5 李韓芬;;從中美教育差異論公共圖書館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作用[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中國教育家大會簡介[A];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會刊[C];2007年

7 ;會員活動介紹[A];第三屆中國教育家大會論文集[C];2006年

8 田利軍;;30年代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思想大討論述論[A];中國現(xiàn)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周可楨;;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教育新趨向[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蔡其勇;;中英國家課程標準比較研究[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孫軍;青島優(yōu)秀教師獲贈2009年《中國教育報》[N];中國教育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靳曉燕 蘇雁;“規(guī)劃綱要”:中國教育從這里“再出發(fā)”[N];光明日報;2009年

3 張磊;準格爾旗 兩位校長獲中國教育大獎[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9年

4 CUBN記者 張志亮;“魚吃蝦”須細嚼慢咽重管理中國教育并購投資趨勢加速[N];中國聯(lián)合商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姜泓冰 吳焰 陳星星;1問 中國教育如何擺脫“危機”[N];人民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朱虹 張意軒 陳星星;五問中國教育[N];人民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鄭娜;從諾獎看中國教育[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8 本報記者 文藝橙;郝平委員:中國教育“走出去、引進來”正逢其時[N];光明日報;2010年

9 ;中國足球比中國教育希望要大些[N];南方周末;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鄭立華;給中國教育開100份診斷報告[N];中國商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章小謙;傳承與嫁接:中國教育基本概念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轉換[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平海;中國教育早期現(xiàn)代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邵曉楓;百年來中國師生關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4 黃健江;20世紀末中國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fā)史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5 王彥力;走向“對話”[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彩霞;二十世紀中國學校校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李秉中;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制度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蘭軍;民國時期中國教育在國際教育論壇上的展現(xiàn)[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張正鋒;權力的表達:中國近代大學教授權力制度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10 趙寧寧;尋找教育政策制定的研究基礎[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毅;中國自由教育思想的歷史追尋[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2 陳啟強;論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中的校企合作[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3 李愛香;如何才能辦好高等職業(yè)教育:德國經(jīng)驗的啟示[D];山東大學;2008年

4 郭宗禮;中美庚款興學論析(1904-1929)[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吳建章;試論同文三館洋教習與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關系[D];東華大學;2005年

6 曾爽;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7 崔艷麗;民國試行大學區(qū)制度失敗原因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田雯;多元智力理論及其對我國教育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秦莉;中國與新加坡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德育比較[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郭秀娟;20世紀50年代末中美中學數(shù)學教育現(xiàn)代化的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264400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64400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ea7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