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教學論文 >

高中生交往焦慮與人際歸因關系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11-16 16:09
【摘要】:目的探討高中生交往焦慮與人際歸因的關系,對預防高中生交往焦慮提供依據。方法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在云南、廣東、黑龍江、湖北等5省15個城市抽取8 500名高中生進行交往焦慮問卷和人際歸因策略調查。結果父母親教育程度高,父母管教方式嚴格的學生交往焦慮較低(P值均0.05),與教師和同學有較好的關系、成績優(yōu)良、居住地社會風氣及學校風氣較好的學生交往焦慮得分明顯低于其他學生(P值均0.01)。低年級高中生將人際關系的成效歸因為內部原因的比例較高年級高(χ2=12.263,P=0.015)。外傾歸因與交往焦慮顯著相關(r=0.334,P0.01),且人際關系外傾性歸因得分越高交往焦慮的得分也越高。結論改善家庭學校及社會環(huán)境以及幫助學生正確看待自己及人際關系,對降低高中生社交焦慮有積極意義。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school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nxiety and interpersonal attribution,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nxiety. Methods 8 500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15 cities in Yunnan, Guangdong, Heilongjiang, Hubei and other provinces by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to investigate communication anxiety questionnaire and interpersonal attribution strategy. Results 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was high, and the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nxiety was lower (P < 0.05), which had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had good results. The scores of communication anxiety of students with better social and school atmosphe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other students (P < 0.01). The propor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attribute the effec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o internal reason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igher grade (蠂 ~ 2 = 12.263 / P ~ (0.015). Extroversion attribut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ommunicative anxiety (r = 0.334P 0.01), and the higher the extraversion attribution score was, the higher the score of communication anxiety was. Conclusion improving the homeschoo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helping students to view themselve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orrectly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reduc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social anxiety.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兒少衛(wèi)生與婦幼保健學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972496)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彭純子,鄧盤月,馬惠霞,陳兵,胡勤,周浩惠;大中學生社交焦慮特征初探[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4期

2 沈悅;馬世超;;初中獨生子女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孤獨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04期

3 栗文敏;劉麗;;社交焦慮研究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08期

4 董廷廷;;大學生社交焦慮與歸因方式關系研究[J];社會工作(下半月);2010年10期

5 張彩虹;曹和安;;大學生人際歸因的研究進展[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5年03期

6 史俊霞;余毅震;;青少年攻擊行為社會心理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年10期

7 潘佳雁;將歸因理論應用于同伴關系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敏;莊偉;曹暉;趙富才;;高職大學生完美主義與自我接納、交往焦慮的關系[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 謝章明;解登峰;;大學生人際交往自信水平及其調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王文娟;葉培結;王立金;;醫(yī)學新生社交焦慮與其自尊及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曹暉;肖偉;曹聘;王鵬;;大學生社交焦慮與應對方式關系分析[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5 曹暉;曹聘;王鵬;;社交焦慮、應對方式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03期

6 謝威士;阮越;;自我效能感在家庭外支持與交往焦慮間的中介作用[J];大理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7 楊社娥;何玉桃;辛慶敏;楊泰生;;對大學新生學業(yè)成就、人際關系歸因的初步探討[J];大理學院學報;2010年07期

8 陳孔斌;熊波;;潛艇官兵社交焦慮與人格特征相關性研究[J];東南國防醫(yī)藥;2010年01期

9 汪濤;譚靜;李敏;張夔;馮正直;;醫(yī)學生社交焦慮與自尊和人格特征的關系[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年11期

10 林瓊芳;;少數民族大學生社交焦慮特征初探[J];高教論壇;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福軍;王暉;施昕強;;歸因風格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2 宮本宏;潘燕燕;何金彩;蔣索;;護理本科女生人際歸因風格特點及其與心理健康程度自我評價的關系[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換屆選舉暨“‘治未病’及亞健康防治論壇”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薛云珍;認知偏差與抑郁癥關系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2 許志紅;大學生人際困擾與應對策略的心理社會機制及認知干預[D];吉林大學;2010年

3 趙勇;青少年危險行為的社會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經機制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海嬌;青少年親子關系和友誼關系的特點及其與抑郁和孤獨感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徐敏;高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和諧、社交焦慮的關系[D];河南大學;2011年

3 段潤芳;自信心訓練對高職生社交焦慮及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郭龍;兒童社交焦慮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氣質類型關系之探討[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5 陳振幫;大學生社交焦慮與自我監(jiān)控、自我表露的關系[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6 馮文惠;團體沙盤游戲對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干預[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薄祺雯;社交自我效能感問卷在中國職業(yè)人群中的效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趙飛飛;大學生自尊、社交焦慮和自我和諧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亞偉;大學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社交回避和苦惱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孔維蕾;男性青少年犯罪者父母養(yǎng)育方式、社會支持特點初探[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勝利;歸因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干預研究之概觀[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02期

2 黃潔華;人本主義對孤獨感的相關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年01期

3 何進軍;中小學生欺侮行為方式與特點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年03期

4 李慧民;犯罪青少年父母養(yǎng)育方式及與自身文化程度的關系[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年01期

5 彭純子,鄧盤月,馬惠霞,陳兵,胡勤,周浩惠;大中學生社交焦慮特征初探[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4期

6 李英,劉愛書 ,張守臣;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焦慮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04期

7 呂英;呂昀;;父母不同教養(yǎng)傾向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1期

8 趙亮培,鹿元香;歸因理論與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9 黃楚玉,馮明暉,李婉君,古偉芳;大陸與港澳地區(qū)研究生歸因傾向的調查與分析[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2003年04期

10 張志雄;;甘肅省少年兒童行為問題調查(摘要)[J];上海精神醫(yī)學;199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林鐘敏;;大學生對學習的責任判斷[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瑞莉;;兒童內向傾向人格特征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85年06期

2 肖芳英;;從文化角度淺析中西語言的差異[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12期

3 陳德志;;文本“結構”的兩種理解[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 孫曉玲;吳明證;;與幸福有緣[J];大眾心理學;2003年03期

5 曉文;;兒童氣質與因“質”施教[J];父母必讀;1986年02期

6 松竹;李滿;;藝術創(chuàng)作的動力是心理需要和心理動機[J];武漢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3期

7 劉亞;王振宏;馬娟;霍靜萍;;大學生外傾性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情緒和自尊的鏈式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年05期

8 馬有;中西文化的不同特質[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9 孫建國;;她為何向我咆哮[J];中國西部;2014年12期

10 陳誠;劉麗紅;薛揚文;徐海燕;;大學生的決策風格及其與外傾性、神經質的關系研究[J];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武文全;內傾性學生與外傾性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風格差異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吳娟;高職院校學生對于心理咨詢接納的相關因素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233597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33597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817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