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主體性教育視野中的師生關系
發(fā)布時間:2017-09-15 11:49
本文關鍵詞:論主體性教育視野中的師生關系
【摘要】: 我國的主體性教育,是指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主體性哲學理論為基礎,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教育現(xiàn)代化的要求,旨在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自主地、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認識和實踐活動地社會主體的教育活動。師生關系是一個主要由教學關系、情感關系、道德倫理關系三個層面的關系構成的關系體系,它作為學校教育中一種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際關系,不僅是教育活動一種外在條件和背景,更是實現(xiàn)主體性教育目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手段。而我國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嚴重的抑制了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本文首先對主體性教育的背景、哲學基礎、時代內(nèi)涵和發(fā)展趨勢進行了概述,繼而在主體性教育的視野中對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進行了分析和批判,并對以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為根本的新型師生關系進行了闡述:主體性教育師生關系的本質(zhì)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交往關系,以信任、欣賞、理解、對話為應遵循的原則。要建構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可通過四個途徑:在觀念層面上更新知識觀;在評價層面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在操作層面改善班級管理;同時調(diào)整師生角色,尤其是重新定位教師的角色與功能,指出主體性教育中的教師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合作者,是學生主體精神的關懷者,是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引領者。希望能夠幫助中小學教師改善現(xiàn)實中的師生關系,推動素質(zhì)教育的開展。
【關鍵詞】:主體性教育 主體間性 師生關系 建構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G456
【目錄】:
- 內(nèi)容摘要4-5
- Abstract5-7
- 緒論7-14
- (一) 問題的提出7
- (二) 文獻綜述7-11
-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11-14
- 一、主體性教育概述14-22
- (一) 主體性教育興起的背景14-15
- (二) 主體性教育的哲學基礎15-18
- (三) 主體性教育的時代內(nèi)涵18-21
- (四) 主體性教育發(fā)展的趨勢21-22
- 二、主體性教育對傳統(tǒng)師生關系的挑戰(zhàn)22-31
- (一) 傳統(tǒng)師生關系的演變22-23
- (二)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意義23-24
- (三) 傳統(tǒng)師生關系對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影響24-27
- (三) 主體性教育對傳統(tǒng)師生關系的挑戰(zhàn)27-31
- 三、主體性教育視野中新型師生關系的建構31-46
- (一) 新型師生關系的本質(zhì)31-34
- (二) 新型師生關系應遵循的原則34-38
- (三) 新型師生關系建構的途徑38-46
- 結語46-47
- 參考文獻47-50
- 后記50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楊娜;方智娟;;構建“以人為本”和諧師生關系的理論思考[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2 石瑛;李砧;;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主體性發(fā)展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2年1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孟凡納;大學生逃課行為的意義障礙及其教育干預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孫靖;課堂學習共同體中師生文化沖突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國徽;“教師批評權”的實現(xiàn)困境及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袁偉萍;小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的教學設計個案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5 郭山;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師生關系思想在社會變遷中的演變及啟示[D];河北大學;2010年
6 趙丹;試論主體間性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7 許興梅;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8 裴利清;中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8563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8563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