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學的生命意象及其營造
發(fā)布時間:2024-03-21 22:36
混合教學的理解及其設計,見仁見智,結論繁多,但普遍存在忽視本能直覺,旁落"心靈涌動",流于知識客觀化,疏于求知欲喚醒等遠離教育生命本質的弊端。如何呈現主體直覺、想象奔涌、創(chuàng)造綿延等無法言說的生命意象,是混合學習設計必須思考的重大課題。就目標訴求而言,混合教學之生命意象及其營造,須樹立自由生長的目的觀,心靈交融的師生觀,知識流變的課程觀,培植"土壤"的方法觀。就實踐路徑而言,混合教學之線上教學設計,要組織與呈現有營養(yǎng)的知識,激發(fā)探究性活動,可促進自我評價反思;混合學習之線下教學設計,需提供成果展示、經驗陳述、合作交流與學習總結的欲望、機會與空間;最后,以教育之愛與自由審美融攝線上與線下空間,促進個體的詩性生活,實現線上線下的聯(lián)動。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34231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圖1混合學習的生命意象結構
圖1混合學習的生命意象結構門口”。在這其中,人與環(huán)境相融,個體猶如帶著面具,猶如狂歡節(jié)一樣,充斥釋放與輕松,每個生命是平等、自由的,他們能酣暢淋漓地釋放。個體的思想、行動與自己的直覺、本能、屬性相連,每一瞬間都是歷史的獨創(chuàng)時刻,這種時刻是不可預測的,每一瞬間都是一種創(chuàng)造(柏格森,....
圖2混合教學生命意象構建·25·
聯(lián)系”(北岡誠司等,2002),它通過線上群體思想狂歡與碰撞,線下個體好奇心敞開與創(chuàng)造力釋放,促進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培植“土壤”的隱喻,是為生命提供豐富的土壤與養(yǎng)料,促進生命的自由舒展與茁壯生長。圖2混合教學生命意象構建一方面,線上教學應利用媒介資源豐富的“營養(yǎng)知識”,促進個體生....
本文編號:39342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3934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