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改課改論文 >

大學生奉獻感和移情對其親社會行為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31 05:50
【摘要】: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主人,良好的情感道德素質、積極的人際交往觀念和正確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是他們所必須具備的素質。近年來,大學校園傷人事件,90后大學生冷漠旁觀等新聞不斷爆出,如果大學生擁有奉獻他人的情感,積極理解他人,對其做出親社會行為是否有影響?故此本研究以現存問題為依據,從認知和行為兩個方面入手對大學生奉獻感和移情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展開探索。實驗一探討大學生奉獻感和移情水平對親社會行為認知方面的影響,采用2(奉獻感:高、低)X2(移情水平:高、低)的兩因素組間實驗設計,因變量為加工圖片反應時、判斷圖片反應時和圖片親社會程度的評分。實驗結果顯示:(1)以加工圖片時間為因變量,奉獻感主效應顯著,高奉獻感大學生對圖片加工時間更快。移情主效應顯著,高移情水平大學生對圖片加工反應時間更快。二者交互作用顯著,高奉獻感低移情的大學生加工圖片反應時相比于低奉獻感低移情的大學生更快;(2)以判斷圖片時間為因變量,奉獻感主效應顯著,高奉獻感大學生對圖片進行判斷所用時間更短。移情主效應顯著,高移情水平大學生對圖片進行判斷所用時間更短。二者交互作用顯著,高奉獻感低移情的大學生判斷圖片反應時相比于低奉獻感低移情的大學生更短;(3)以圖片親社會程度評分為因變量,奉獻感主效應顯著,高奉獻感大學生認為圖片呈現內容對他人或社會的益處更大。移情主效應顯著,高移情水平大學生認為圖片呈現內容對他人或社會的益處更大。二者交互作用顯著,高奉獻感低移情的大學生相比于低奉獻感低移情的大學生認為圖片呈現內容對他人或社會的益處更大,高奉獻感高移情的大學生相比于低奉獻感高移情的大學生認為圖片呈現內容對他人或社會的益處更大。實驗二考慮情境對行為的影響,探討不同情境下奉獻感和移情對大學生親社會行為的影響,采用2(情境:安全、危險)X2(奉獻感:高、低)X2(移情水平:高、低)的混合實驗設計,因變量為做出親社會行為的可能性。實驗結果顯示:情境因素主效應顯著,安全情境下大學生更可能做出親社會行為;奉獻感主效應顯著,高奉獻感大學生更可能做出親社會行為;移情主效應顯著,高移情水平大學生更可能做出親社會行為;三者交互作用顯著,安全情境下,高奉獻感高移情大學生相比于高奉獻感低移情大學生更可能做出親社會行為,低奉獻感高移情大學生相比于低奉獻感低移情大學生更可能做出親社會行為。危險情境下,低奉獻感高移情大學生相比于低奉獻感低移情更可能做出親社會行為。通過分析以上結果可知,富有為他人付出,不求回報的情感——奉獻感和對他人感同身受能力的大學生可以較快的加工親社會行為內容并作出相應的判斷,同時他們在安全或危險的環(huán)境下也更可能發(fā)出相應的親社會行為。
【圖文】:

親社會行為,反應時,大學生,圖片


圖 3-2 奉獻感和移情對大學生親社會行為圖片加工反應時的交互作用3.4.2 不同奉獻感、移情水平大學生判斷圖片反應時的差異每個實驗條件下大學生判斷圖片階段反應時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為:表 3-3 不同奉獻感、移情大學生判斷反應時比較(M±SD)自變量水平 n M SD高奉獻感高移情組 20 693.02 99.56高奉獻感低移情組 22 815.58 236.50低奉獻感高移情組 19 680.84 97.57低奉獻感低移情組 20 1051.84 142.97以奉獻感(高、低)和移情(高、低)為自變量,以圖片判斷反應時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組間方差分析。結果顯示:(1)奉獻感主效應顯著,F(1,77)=10.15,,p<0.01,η2p=0.12,認為高奉獻感組判斷圖片所用反應時顯著短于低奉獻感組(M高奉=754.30,M低奉=866.34,p<0.01);(2)移情主效應顯

親社會行為,反應時,圖片,交互作用


士學位論文個體為移情低分組時,高奉獻感個體判斷圖片反應時顯M高奉=815.58,M低奉=1051.84,p<0.001);而個體為移組個體與低奉獻感組差異不顯著 (M高奉=693.02,M低.81)。具體結果和交互作用圖如下:表 3-4 奉獻感和移情對判斷圖片反應時的影響df F 1 10.15 1 49.25 1 12.48 000高移情組 低移情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B844.2;C912.6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駒;謝慧;張丹丹;;公平、合作與信任三種親社會行為的認知神經機制[J];心理學通訊;2019年02期

2 李嘉;;同情和共情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J];現代交際;2019年14期

3 朱止豐;白麗華;;兒童親社會行為研究綜述[J];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4 韓紅;梁麗玲;;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J];教育革新;2000年01期

5 張金麗;;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與親社會行為傾向的關系研究——以張家口市部分高校為例[J];唐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年03期

6 劉文雯;;農村留守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現狀與影響因素研究[J];心理月刊;2018年07期

7 馮翠仙;李楊柳;;大學生父親在位與親社會行為關系的實證研究[J];校園心理;2019年01期

8 謝婧;鄭春東;;欽佩感與群體關系對大學生親社會行為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年06期

9 鄭琳;孫妍;田悅;李偉;梁曉亮;;理工科大學生之間親社會行為傾向差異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年27期

10 宋潔;;公共德性教育意義探析——基于親社會行為與公共德性的現實[J];當代教育科學;201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蘇田;田麗麗;劉旺;閆昱如;張單單;周建華;;小學生親社會行為和學校幸福感的關系:在校關系需要滿足和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心理學與國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2 王子葉;張雪姣;劉拯豪;劉聰慧;;親社會行為中的眼睛效應:自我構念的調節(jié)作用[A];第二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8年

3 陳蘇雨;盧家楣;;大學生奉獻感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生命意義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8年

4 田思雨;張珊珊;張野;;小學高年級學生依戀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十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6年

5 黃潔珂;廖江群;;生理寒冷體驗和移情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A];第十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6年

6 羅鋰;付進;桂良;;感恩影響個體親社會行為的實驗研究[A];第十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6年

7 徐語旃;于玲;張文獻;陶婧;國露露;陳英敏;;初中生羞怯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共情的調節(jié)作用[A];第十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6年

8 劉艷麗;陸桂芝;;共情在尷尬與親社會行為間的中介作用[A];第十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6年

9 楊靜;宋爽;侯慶紅;項紫霓;張興慧;羅玉晗;王耘;;小學流動兒童、留守兒童的利他親社會行為:負性生活事件、重要人際關系的影響[A];中國心理學會發(fā)展心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5年

10 李幼穗;周坤;;3-6歲幼兒同情心及其對親社會行為影響的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 陳鋼;青少年網絡親社會行為呈現新特征[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

2 主持 云南大學教授 云南省政府督學 云南省高教學會常務副會長 省高教評估事務所所長 董云川 周宏;值得關注的大學生親社會行為傾向[N];中國教育報;2016年

3 暨南大學管理學院 彭元 李愛梅;金錢概念啟動降低親社會行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

4 陳軍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青少年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N];汕尾日報;2014年

5 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孫卉;家庭因素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6 張慶鵬 黎潔 寇_g 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親社會行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中國社會科學院杜會學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進入慈善榜做秀又何妨[N];北京科技報;2005年

8 昆明市云銅幼兒園 楊文蕊;幼兒園區(qū)角活動之我見[N];云南經濟日報;2018年

9 李荔;李紓:弱者更合作[N];北京科技報;2010年

10 北京師范大學 劉國芳 中央財經大學 辛自強;經濟人信念破壞信任[N];社會科學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金生;兒童同情心的結構及發(fā)展特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2 遲毓凱;人格與情境啟動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全海英;體育活動發(fā)展3~6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4 陳朝陽;親社會視頻游戲影響親社會行為傾向的心理機制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5 羅俊;親社會行為情境依賴性的檢驗[D];浙江大學;2015年

6 魏真瑜;博弈中的親社會從眾行為研究[D];西南大學;2017年

7 熊猛;流動兒童相對剝奪感:特點、影響因素與作用機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8 周興馳;狀態(tài)猜疑及其在組織中影響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7年

9 尹霞云;兒童與父親的關系:影響因素及兒童的心理適應[D];中南大學;2012年

10 高倩;網絡環(huán)境中利他懲罰的特點、影響因素和發(fā)生機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洪貝琪;個人規(guī)范激活預測親社會行為的多重中介機制[D];浙江大學;2019年

2 胡少賢;農村初中生社會支持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人際信任和自尊的鏈式中介作用[D];沈陽師范大學;2019年

3 陳登輝;不同類型自戀者在公開情境下的親社會行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年

4 張益菡;特質正念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9年

5 陳蘇雨;大學生奉獻感和移情對其親社會行為的影響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年

6 王旭升;大學生安全感、價值觀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年

7 屠秋萍;社會工作介入農村貧困兒童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7年

8 畢澤生;中學生公正世界信念、特質移情以及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年

9 王一琳;共情訓練對4-5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影響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年

10 金嬋;尷尬應對策略對大學生親社會行為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68939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68939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4cf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