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代自由教育中的接受學習
[Abstract]:The bystander's view of knowledge,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s of nature, was maintained by Socrates and others, so that "accepting learning" dominated the human way of seeking knowledge for a long time (the way of learning). This study finds that Socrates' learning style is a classical "receptive learning" model, but the learning style advocated by the school of wise people, which he strongly criticizes, has a strong color of "research-based learning".
【作者單位】: 廣東教育學院教育系
【分類號】:G4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林;對高校學生自我管理的思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2 張佳亮;;大學文化中的價值沖突[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3 王雪峰,高暢;尷尬的教育學和教育學的尷尬[J];保定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4 石伶亞;;試論維柯法學思想的原創(chuàng)性及其貢獻[J];北方法學;2008年01期
5 卞修全;;追尋西方憲法哲學的童年[J];比較法研究;2008年03期
6 閻光才;教育的功能、功用到功效──20世紀西方公共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的演進邏輯[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7 潘希武;;自由教育的政治性格[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8 陳桂生;“德育目標”引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2期
9 薛曉陽;教育的超越本質(zhì)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3期
10 施曉光;;為“理性人和民主社會”的高等教育——赫欽斯的《美國高等教育》思想辨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7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唐德海;大學課程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3 閻光才;識讀大學:組織文化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張遠增;高等教育評價方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婁立志;論目前我國教育的主導價值[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張華;經(jīng)驗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7 黃忠敬;知識·權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李家成;關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陳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祁型雨;利益表達與整合[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招架“蘇格拉底”[J];人生十六七;2003年07期
2 ;遠山[J];基礎教育;2006年10期
3 ;遠山[J];基礎教育;2007年11期
4 蔣光宇;;悟魏書生的故事之讓心境之花結出快樂之果[J];內(nèi)蒙古教育;2011年15期
5 顏煦之;于千;;堅持就是勝利[J];金色少年;2006年Z1期
6 許亮生;;快樂是個不速之客[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中學時代);2011年04期
7 ;消除無聊的方法[J];人生十六七;2006年12期
8 韻致;;你是最優(yōu)秀的[J];中學生數(shù)理化(七年級數(shù)學)(配合人教社教材);2011年09期
9 何三坡;;圣賢眼中的美女[J];家庭之友(愛侶);2011年02期
10 赫偉;;智慧與美丑[J];下一代;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艾建偉;;新課程下年輕化學教師的成長和發(fā)展[A];中國化學會第三屆關注中國西部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范蓀;誰殺死了蘇格拉底[N];中華讀書報;2011年
2 梁駿;蘇格拉底的現(xiàn)實意義[N];北京日報;2003年
3 本報記者 夏晨;為什么要自由教育?[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4 若新(自由撰稿人);蘇格拉底式的發(fā)問[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5 申作宏(學人);蘇格拉底的審判[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6 李祖德;《蘇格拉底之道》:做一個現(xiàn)代“牛虻”[N];中華新聞報;2006年
7 衛(wèi)華;蘇格拉底“小盒子”里的大人物[N];人民法院報;2007年
8 朱曉;也談蘇格拉底的審判[N];人民法院報;2002年
9 萬圣書園總經(jīng)理 劉蘇里;蘇格拉底與雅典城邦[N];中華讀書報;2008年
10 謝鴻飛;公民與法律:蘇格拉底[N];人民法院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燦;“誠言”與“關心自己”[D];復旦大學;2010年
2 曾譽銘;自由與德性[D];復旦大學;2006年
3 潘希武;學校道德教育的路徑轉變與作用界定[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吳廣瑞;如何追求幸福?[D];浙江大學;2011年
5 吳妍;西方自由教育的流變與分化[D];西南大學;2009年
6 高慎英;論學習方式的變革及其知識假設[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7 梁衛(wèi)霞;“基督教界”的“助產(chǎn)術”[D];復旦大學;2005年
8 林志雄;修辭術與哲學之爭及“理想的演說家”[D];浙江大學;2007年
9 劉巖峰;柏拉圖正義觀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10 張鑫焱;知識/力量的反諷[D];浙江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小建;孔子與蘇格拉底生死觀之比較[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瓊;蘇格拉底和諧社會理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3 楊冬曉;析《云》中的詩與哲學之爭現(xiàn)象[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娟華;倫理的政治化與倫理的哲學化[D];河南大學;2005年
5 鄭宇;“自然”與“習俗”[D];南昌大學;2010年
6 姜濤;讀柏拉圖的美諾篇[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琴;由德性是否可教探析亞里士多德德性教化方式[D];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魏虹;蘇格拉底的友愛哲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楊美虹;定義法的失效:蘇格拉底在美德問題前的困惑[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曉霞;自由教育涵義的演變[D];汕頭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4417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441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