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精英與統(tǒng)治秩序:西方雄辯家教育的闡釋與訴求
[Abstract]:Western eloquent education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elite ethics, moral norms and ruling order, because it can fully meet the need to maintain the social monarchical order. As a result, it was used by the state power as a basic tool to stabilize social order. In fact, eloquent education has become a concept system with the nature of national ideology in the history of the West. The social elite rules and constructs the moral order as the means, thus achieves the social ideal goal.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上海政法學院;
【分類號】:G4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鏡人;;英國人文主義教育思想萌芽與發(fā)展的社會背景考察[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2 徐國棟;;物文主義民法觀的產生和影響[J];河北法學;2009年01期
3 姚利民;中外教育家有效教學思想初探[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4 王海驪;李憶華;;中西方大學理念演進及比較[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5 冒榮;趙群;;學術自由的內涵與邊界[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6 楊巨平;王志超;;試論演說家與雅典民主政治的互動[J];世界歷史;2007年04期
7 王桃英;;盧梭兒童教育思想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8期
8 劉黎明;;論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教育思想[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9 雍正江;試論10-13世紀西歐修道院經濟繁榮的影響[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10 繆榕楠;;從輝煌到衰微——中世紀大學教師職業(yè)安全的歷史考察[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任鐘印;;略論夸美紐斯教育思想的幾個特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楊梅;;西方幼兒游戲思想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保星;;外國學校管理史話(四)——西歐中世紀的學校[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易紅郡;;十九世紀影響英國中等教育政策的三大報告[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周誼;;外國教育史研究與當代中國教育改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華程;城市與教堂:制度視野下歐洲中世紀大學的發(fā)生與演進[D];西南大學;2011年
2 皮軍功;幼兒生活教學論[D];西南大學;2011年
3 董吉賀;論“負面”教育的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林成堂;教師的感情表演規(guī)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馮平;壓抑與超越:高校管理異化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6 田聯(lián)進;中國現(xiàn)代高等教育制度反思與重構[D];南京大學;2011年
7 秦柯;以北京市海淀區(qū)為例的當前我國中學室外環(huán)境設計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8 唐澤靜;高中英語教師知識及其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佳;西方元素對中國近代學前教育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10 吳航;游戲與教育——兼論教育的游戲性[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古鴻燕;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葛娟;論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D];蘇州大學;2010年
3 李怡;論教育懲罰在高校中的合理使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石菁;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分層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梅;初中物理探究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傅能榮;美國農村教師政策的歷史發(fā)展與改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林志偉;權力視野下的教育懲罰[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忠元;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省級統(tǒng)籌”投入政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郝民;對學校教育中懲罰的理性思考[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燕;基督教教會對歐洲中世紀大學教學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芳;在哈佛俱樂部吃飯——也談美國的社會精英階層[J];社會;2002年07期
2 謝岳;市場轉型、精英政治化與地方政治秩序[J];天津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3 雷鐘哲;;孫教授“道歉”的戒勉意義[J];觀察與思考;2009年08期
4 ;熊丙奇:我們社會沒有精英[J];中國西部;2009年Z2期
5 ;媒體[J];今日中國(中文版);2011年03期
6 關一刀;;王候將相寧有種乎?——揭開社會精英們的神秘面紗[J];文化月刊;2000年07期
7 蔣篤運;當代大學生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談《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的道德涵義[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2期
8 李齊全;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領域中的道德要求[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9 袁恩楨;論社會主義價值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的經濟基礎[J];學術月刊;1997年01期
10 韓鵬;試論企業(yè)道德[J];甘肅社會科學;199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覃勇;;從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差別看道德的繼承和揚棄[A];2003年“求實、創(chuàng)新、發(fā)展——面向新世紀的廣西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王希艷;;科學研究中的道德問題——動物實驗引發(fā)的道德爭論[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3 韓敬;;關于孔子思想的評價問題[A];孔學研究(第四輯)[C];1998年
4 韓升;;公共管理的倫理維度探究[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李學迎;;基督教與儒教的禁欲思想比較[A];2007年山東大學“海右”博士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高春花;;論恥感的道德價值——以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為例[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7 張月紅;;從倫理道德的視角再談一稿多投[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二集)[C];2004年
8 崔宏;;職業(yè)特征·規(guī)范定位·道德恪守——對“注冊會計師為什么要遵守職業(yè)道德”問題的一個回答[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9 鄔智;;古代西方首論教育的昆體良[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趙麗霞;;試探如何引導市場主體樹立信用道德規(guī)范[A];哈爾濱市工商行政管理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會刊暨2001年度獲獎優(yōu)秀理論文章調研成果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王華超;“法治”和“德治”[N];人民日報;2000年
2 彭哲暉;驗房師規(guī)范作業(yè)提上日程[N];中華建筑報;2007年
3 楊秀芝;牢記“八榮八恥” 樹立道德規(guī)范[N];駐馬店日報;2006年
4 記者 韓潔;踐行道德規(guī)范 增強道德意識[N];遵義日報;2008年
5 齊齊哈爾大學人文學院 呂春華;當代科技人員的責任和道德規(guī)范思考[N];齊齊哈爾日報;2008年
6 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 鄧文輝;把誠信熔鑄成新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基因[N];南方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徐兢輝;文明,繪就和諧宜居畫卷[N];無錫日報;2010年
8 王慶環(huán);北大加強師德建設和學術道德規(guī)范[N];光明日報;2006年
9 記者 延宏;中國科協(xié)發(fā)布《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guī)范》[N];科技日報;2007年
10 記者 岳建輝;韭園鎮(zhèn):“文明風”吹出和諧新面貌[N];周口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淑娜;論道德教育的生命理念[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陳文鋒;媒體的道德箴言[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高恒天;道德與人的幸福[D];復旦大學;2003年
4 陳祥松;當代中國流動人口管理倫理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5 譚維智;道德減法[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徐大建;市場經濟與企業(yè)倫理論綱[D];復旦大學;2002年
7 李巨瀾;失范與重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高玉平;道德客觀性的證明[D];吉林大學;2006年
9 張云平;WTO法的倫理學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10 張德蘇;周室衰亂與孔子救世的人性思索[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鋼;道德法律化探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2 周櫻;從后現(xiàn)代視野看《小城畸人》中的個人屈從[D];蘇州大學;2006年
3 孫金波;當代大學生道德失范現(xiàn)狀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校秉慧;媒體公關的功能及道德問題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杜濤;我國網絡輿論引導探索與思考[D];鄭州大學;2005年
6 陳君;《斷背山》背后的道德困境[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孫紅娟;論我國公務員道德建設[D];吉林大學;2008年
8 蔣紅利;論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條件下的消費倫理[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9 于松;當代大學生道德失范問題研究[D];貴州大學;2010年
10 伊梅;新形勢下的“師愛”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1363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136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