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程意識與專業(yè)成長
本文選題:教師 + 課程意識; 參考:《教師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摘要】:教師課程意識屬于社會職業(yè)意識范疇之一,是教師個體與群體基于職業(yè)實踐,在其職業(yè)環(huán)境中通過履行專業(yè)職責而形成的關于課程規(guī)律的體認。課程意識指導著教師的課程實踐,映射著教師職業(yè)的專業(yè)化程度。課程意識的生成與提升,需要相應的實踐環(huán)境。
[Abstract]:Teachers' curriculum consciousness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social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It is the recognition of curriculum law formed by teachers' individual and group based 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their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by performing their professional duties. Curriculum consciousness guides teachers' curriculum practice and reflects the specializ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 The formation and promotion of curriculum consciousness need the corresponding practice environment.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45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郭元祥;教師的課程意識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靳玉樂,張麗;教師參與課程發(fā)展:問題與對策[J];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2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倪梁康;“我思故我在”及其現象學的解析與重構[J];開放時代;1999年02期
2 姜海燕;姜德剛;;部分教師對新課改抵觸的原因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7年08期
3 張傳開,余在海;本體論的爭論與實踐范疇的深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4 李美輝;自我意識在西方哲學史上的發(fā)展歷程[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5 郭嚶蔚;論黑格爾辯證法的理論內涵[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王凱;教育敘事:從教育研究方法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方式[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7 陳新漢;;自我評價活動論綱[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8 張傳開,余在海;交往范疇和交往實踐觀研究之評說[J];巢湖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李留義;;承認關系中的人性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10 翟鵬玉;“那”生態(tài)文化圈與主體際交往實踐[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國壇;;馬克思哲學勞動主題引論——兼與吳曉明教授對話[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2 王善超;;對馬克思“異化”理論的再認識[A];人的基本理論研究——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的基本觀點研究”子課題研究[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邁;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中的存在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郭艷君;歷史與人的生成[D];黑龍江大學;2002年
3 戴兆國;孟子德性倫理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何明星;《管錐編》詮釋方法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5 陳迎年;感應與心物——牟宗三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楊慶峰;技術作為目的[D];復旦大學;2003年
7 周穎;閱讀之旅:從主體性到修辭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熊在高;當代境遇中的價值論研究與現代性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黃文前;自由意志——叔本華哲學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堯新瑜;學校道德課程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宏鋼;桂西南農村小學新課程實施個案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倪雅萍;地理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鄭先俐;專業(yè)場景中教師課程知識發(fā)展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巫肇卉;課堂中的知識建構:教師實踐的檢討[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趙永勤;論校長課程領導的理念與策略[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金芳;教師校本課程開發(fā)能力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孫興娟;中學拓展型課程開發(fā)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梁巧華;校本課程開發(fā)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影響[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商利民;教師專業(yè)學習共同體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周新華;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本因校制宜開發(fā)中職數學校本課程[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郭元祥;課程觀的轉向[J];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薛升喜;王會華;;讓紅雪蓮開滿教師心靈的花園[J];遼寧教育;2011年Z2期
2 李吉會,鄧清蘭;教師工作評價標準[J];中小學管理;1996年10期
3 張楚廷;;學生也有想錯的權利[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年07期
4 胡慧穎;;加強學校人力資源的開發(fā)與管理[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06期
5 宋寧娜;;教育改革與教師工作[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本刊編輯部;;“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特別報道之一 尋找17件為教師而做的事[J];上海教育;2011年18期
7 唐海寶;;為了教師的幸福感,我們還能做些什么?[J];思想理論教育;2011年18期
8 劉新杰;趙富增;;校長應為教師減負做些什么[J];教書育人;2011年20期
9 徐偉;;對學校管理本質的認識與思考[J];云南教育(視界時政版);2011年04期
10 張玉森;施曉梅;;中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教育藝術;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明霞;;中小學教師工作家庭沖突現狀及相關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楊應元;;民辦學校教師心理的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張宏雷;劉鐵京;;再析影響中學教師心理的幾個相關因素及對策[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廖全忠;巫文暉;劉水平;;“三心二意”為人師[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5 靳宇倡;;大學教師工作枯竭:教師心理健康研究的新領域[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6 楊靜;;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7 楊靜;;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8 瀚青;;徐特立師道理論研究[A];紀念徐特立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孫詠梅;;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身體健康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遼寧卷)[C];2010年
10 張笑云;;一種綜合評估教師工作的數學模型[A];數學及其應用文集——中南模糊數學和系統(tǒng)分會第三屆年會論文集(上卷)[C];199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湖北省監(jiān)利縣上車灣鎮(zhèn)中心校 朱培垓;讓家訪回歸教師工作常規(guī)[N];中國教育報;2009年
2 ;為教師工作和生活創(chuàng)造更優(yōu)環(huán)境[N];文匯報;2009年
3 肖川;教師的課程意識[N];中國教育報;2003年
4 ;教師工作如何評價[N];文匯報;2003年
5 記者 彭薇;從“今日無事”到“思考源泉”[N];解放日報;2009年
6 李 健;老師,生成你的課程意識[N];中國教師報;2003年
7 山東省壽光世紀學校副校長 寧杰;提高教師工作的幸福指數[N];中國教師報;2007年
8 記者 谷少傳;讓龍崗成為教師工作生活的樂土[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9 ;怎樣面對教師工作上的懈怠[N];中國教師報;2004年
10 江蘇省南通市二中 張日華;尋找教師工作的動力之源[N];中國教育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炳輝;新課改視域下教師課程意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胥興春;教師工作價值觀及其影響效應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3 吳國平;新課程行動中的教師成長[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力娟;中小學教師狀態(tài)焦慮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5 金瑛;基于學校發(fā)展的教師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王衛(wèi)華;教學機智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7 魏淑華;教師職業(yè)認同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8 呂國光;教師信念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洪修;學校課程實施的組織社會學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洪志忠;教師績效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ng;學生課程意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艷波;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工作評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王萍;從“恪守”到“超越”[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陳曙光;論教師的課程意識及其生成[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5 覃瑩;創(chuàng)生意識:教師課程意識的應然追求[D];西南大學;2008年
6 李琳琳;盤錦市中職學校教師職業(yè)倦怠現狀與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金香;教師心理健康及其維護[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8 張影;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教師課程意識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D];西南大學;2009年
9 龐軍朋;教師負性情緒對學校德育的影響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10 羊馮;論教師美的兩種取向[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029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002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