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安全性教育:全球化進程中大學德育的新課題
本文選題:意識形態(tài)的安全性 + 全球化進程。 參考:《江漢論壇》2008年04期
【摘要】:大學德育以意識形態(tài)教育為內容,以回應培養(yǎng)什么人為宗旨。市場經(jīng)濟的物化、科學技術的弱化等因素,淡化了我國大學德育關于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安全性教育,使全球化進程中大學德育面臨新的課題。對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安全性教育必須有新的認識視角,通過主體性教育、載體性教育、針對性教育等加強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安全性教育,提高大學德育的實效性。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akes ideological education as its content and aims at responding to what kind of person to cultivate. The materialization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weaken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y down the safety education of national ideology in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make the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face new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The security education of national ideology must be viewed from a new angle of view. Through subjective education, carrier education, targeted education and so on, the safety education of national ideolog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作者單位】: 廣東商學院思想理論教學部
【基金】: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研究課題“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途徑與方法研究”(06AIJ013016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金燦榮;江帆;;試析朝鮮反美主義情緒的來源和未來發(fā)展[J];當代亞太;2007年10期
2 黃力之;;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現(xiàn)實性問題[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雁飛 ,陸廣泉 ,孟慶保;淺探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保障被害人權益問題[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2 周中明;姚鼐的婦女觀和他筆下的婦女形象[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3 張傳文,張紅;試論道德與法律的矛盾運動——以儒家思想為主要分析對象[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4 李明宇;李麗;;科教興農(nóng)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年02期
5 顏曉峰;論關系創(chuàng)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6 于洪波;;馬克思的經(jīng)濟表與社會再生產(chǎn)理論的創(chuàng)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7 葛賢平;對存在主義教育哲學的幾點認識[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8 劉力;;論民主的內涵與原則[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9 陳軼藝,劉衛(wèi)國;體育科學發(fā)展動因的哲學思考[J];安徽體育科技;2003年03期
10 程六生;;加強高校中層干部隊伍建設 牢固樹立十種觀念[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汪瓊枝;;傳統(tǒng)義利觀與馬克思主義正義觀價值基點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經(jīng)、社建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邢榮;;現(xiàn)代性矛盾的現(xiàn)實根源——馬克思的資本視角[A];北京高校政經(jīng)、社建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郭建寧;;利益協(xié)調與社會和諧[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4 郭建寧;;利益協(xié)調與社會和諧[A];“2006·學術前沿論壇”北京市哲學會分論壇論文集[C];2006年
5 李少靜;;國際化進程中的北京農(nóng)學院主體意識探微[A];都市型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C];2007年
6 魏永征;;在“一國兩制”下對表達自由與公共權力的界定——一位中國大陸學者看《基本法》23條立法[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7 杜秀娟;陳凡;;馬克思《資本論》的生態(tài)哲學思想解讀[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8 盧立峰;李兆友;;論科技創(chuàng)新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影響[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9 葛秋萍;;知識資本化市場準入的技術轉移躍遷機制[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三)[C];2007年
10 吳易風;;從社會主義商品生產(chǎn)到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理論發(fā)展軌跡[A];當代中國與它的外部世界——第一屆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鑫;論鄧小平的發(fā)展觀及其在中國的實踐[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2 劉旭東;現(xiàn)代課程的價值取向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0年
3 李煒;中國區(qū)域經(jīng)濟結構的金融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4 陳則孚;知識資本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5 袁愛玲;學前創(chuàng)造教育課程及其理論構建[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皮立波;現(xiàn)代都市農(nóng)業(yè)的理論和實踐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1年
7 楊慶媛;中國城鎮(zhèn)土地市場發(fā)展問題研究[D];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1年
8 賀朝霞;論建國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對資本主義問題的認識[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鄒鐵力;中國共產(chǎn)黨的私營經(jīng)濟理論與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劉燕;貴州省土地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研究[D];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瀾波;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生活方式與人的全面發(fā)展[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2 黃一芳;哈貝馬斯科學技術意識形態(tài)理論述評[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3 李仙飛;馬克思個性觀新探[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4 謝衛(wèi)紅;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5 李仁涵;國企產(chǎn)權制度改革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6 齊成民;論新潮社對新文化建設的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7 劉雪屏;清末電信業(yè)的歷史考察[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8 于民;在中世紀和近代之間[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9 涂曉敏;泰國軍人政權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0年
10 趙守山;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人本管理模式的哲學思考[D];鄭州大學;200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克明;斯大林模式:未能正確處理同資本主義的關系——蘇聯(lián)解體原因新探[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M.L.康帕涅拉 ,梁光嚴;全球化:過程與解釋[J];國外社會科學;1992年07期
2 劉振喜;國際經(jīng)濟合作的過去與未來[J];國外社會科學;1993年06期
3 李慎之;全球化:21世紀的大趨勢[J];科技導報;1993年06期
4 楊平;外部環(huán)境:有利的條件與不利的因素[J];社科信息文薈;1995年21期
5 黃仁偉;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是全球化的基礎和動因[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6期
6 ;學術界關于“全球化”的爭議[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7 趙衛(wèi)東;研究全球化 爭取主動權[J];松遼學刊(人文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8 丁一;全球化興中國文化的趨向──著名國際問題研究專家李慎之訪談錄[J];探索與爭鳴;1996年10期
9 郭貴民;合力論·全球化[J];學術論壇;1996年04期
10 克拉夫基,彭正梅;現(xiàn)代世界的核心問題和教育的任務——對國際教育的設想[J];全球教育展望;199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蔡康忠;;電站鍋爐制造業(yè)全球化中的合作與競爭[A];第一屆國際機械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2 千子;;四十六國學者匯聚北京研討城市民族文化[A];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lián)合會2000年中期會議論文集[C];2000年
3 胡果;;國際人類學民族學2000年中期會議開幕 主題:城市民族文化的維護與相互影響[A];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lián)合會2000年中期會議論文集[C];2000年
4 孫亭;;21世紀文藝擂臺的新霸主——大眾傳媒文藝興盛的歷史必然性[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學術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5 李文華;;全球變化與全球化對山地環(huán)境的影響及對策(摘要)[A];中國科協(xié)2001年學術年會分會場特邀報告匯編[C];2001年
6 張周志;;和而不同 整合創(chuàng)新[A];西部大開發(fā)與價值觀念更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羅承選;;塑造獨立創(chuàng)業(yè)者人格——大學面向新世紀的重要使命[A];中國煤炭教育科研優(yōu)秀成果文集[C];2001年
8 于文洲;張明新;申涵清;;推行“全員主動規(guī)范生產(chǎn)維修(ANTPM)” 搞好設備管理的決策與定位[A];第四屆全國設備管理經(jīng)驗交流研討會議論文集[C];2001年
9 高增杰;;東亞經(jīng)濟合作與中日關系[A];日本與東亞經(jīng)濟合作——第三屆日本研究青年論壇論文集[C];2001年
10 廖才茂;溫俊彬;;經(jīng)濟全球化的動因與中國的知識生產(chǎn)力戰(zhàn)略[A];透過互聯(lián)經(jīng)濟體系創(chuàng)造財富——第12屆世界生產(chǎn)力大會北京階段會議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費孝通;論中華文化在全球化中的歷史定位[N];北京日報;2000年
2 北京大學 朱善利;全球化 中小企業(yè)怎樣合拍[N];中國紡織報;2000年
3 費孝通;經(jīng)濟全球化和中國“三級兩跳”中的文化思考[N];光明日報;2000年
4 劉昕;經(jīng)濟全球化能給第三世界帶來福音嗎?[N];科技日報;2000年
5 人民日報記者 魯紹明、王丙飛;一些國家呼吁建立國際新秩序[N];人民日報;2000年
6 本報駐墨西哥記者 張金江 駐委內瑞拉記者 管彥忠;消除貧困 迎接挑戰(zhàn)[N];人民日報;2000年
7 記者 陳鵬;亞洲公共行政改革研討會在北京召開[N];人民日報;2000年
8 記者 楊晴川;亞太經(jīng)社會致力脫貧[N];人民日報;2000年
9 記者 張銘;專題研討金融功能[N];上海金融報;2000年
10 石祥利 劉綿錦;新全球化時代的新倫理精神[N];社會科學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閔銘;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桂翔;文化交往規(guī)律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3 王存剛;全球化與兩大制度演進[D];天津師范大學;2002年
4 肖文韜;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中我國經(jīng)濟安全問題與對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5 王永貴;經(jīng)濟全球化與21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陳建南;經(jīng)濟全球化中的國際直接投資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7 白宏;中國主要農(nóng)產(chǎn)品的國際競爭力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8 趙應云;沖突與融合[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馬騰;從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看經(jīng)濟全球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代恒猛;從消極福利國家到積極“福利社會”——經(jīng)濟全球化視角下西歐福利國家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用文;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中中國財稅制度的國際比較與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2 劉藝新;關于經(jīng)濟全球化的初步認識與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3 鄭平;IMF的金融危機救援機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4 陳榮華;盤錦市建筑塑料廠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5 劉成華;我國報紙的社會公益活動研究[D];鄭州大學;2001年
6 何豐倫;論世界歷史進程中的全球化時代[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7 劉春梅;金融全球化進程中發(fā)展中國家的金融風險——理論、實證與防范[D];河北大學;2001年
8 劉維芳;論全球化進程中的當代中國精神文明建設[D];新疆大學;2001年
9 蔡平;全球化與新疆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新疆大學;2001年
10 唐莉;全球化背景下國際政治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9554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955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