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校本課程剪裁試驗計劃的知識基礎(chǔ)
本文選題:校本課程 + 課程實施; 參考:《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5期
【摘要】:香港推行校本課程剪裁計劃,目的是將其課程作適當?shù)募舨?以切合學業(yè)成績稍遜學生的需要。1994年9月,共十間中學參加試驗計劃,結(jié)果顯示計劃確能使學業(yè)成績稍遜學生獲益。試驗計劃成功協(xié)助錄取大量成績稍遜的學生,是在于采取了三方面的策略:1.調(diào)整課程內(nèi)容,重新鞏固學生學習基礎(chǔ);2.改善教材、教法,切合學生的需要;3.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本文透過課程剪裁計劃,反思香港教育及課程改革的規(guī)模是否過大,以致未能集中處理學與教的問題。
[Abstract]: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ailoring Scheme in Hong Kong aims to tailor the curriculum to suit the needs of underachievers. In September 1994, a total of 10 secondary schools participated in the pilot sche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heme does benefit students with lower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success of the pilot scheme in recruiting a large number of underachievers was due to the adoption of a three-pronged strategy: 1. Adjust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and re-consolid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foundation. Improv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Through the curriculum tailoring programme, this paper reflects on whether the scale of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reform in Hong Kong is too large to focus on the issu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作者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
【分類號】:G42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萬大林;泰國課程研究中心介紹(續(xù))[J];課程.教材.教法;1984年01期
2 馬多斯;蔣品相;;美國的教育評定和教師專業(yè)責任制[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6年04期
3 李有發(fā);課程評價與課程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1988年06期
4 劉恩山;;澳大利亞中學生物教學中的考試與考核[J];生物學通報;1988年05期
5 陳俠;再談?wù)n程原理[J];課程.教材.教法;1989年04期
6 張博;幼兒教育課程模式初探[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3期
7 黃海旺;面向21世紀的日本初中課程改革[J];教育學報;1990年02期
8 SWAPNA BORAH;王振國;姜向東;;遠距離教育(一)[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1990年01期
9 孟志堅;課程研究論[J];中國遠程教育;1992年10期
10 趙偉禮;把德育貫穿于整個課程系統(tǒng)[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2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德林;;挑戰(zhàn)自我 適應超越——關(guān)于小教大專如何應對新課改的思考[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yōu)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2 閻鴻森;;對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幾點意見[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主體性教育理念之歌——主體教育研究與實踐[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二——教苑擷英[C];2002年
4 胡平;;摭談新課程與學校發(fā)展[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二——教苑擷英[C];2002年
5 蔡劍鳴;;堅持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二——教苑擷英[C];2002年
6 孫廣華;;弘揚東林文化 創(chuàng)造時代特色——建構(gòu)東林校園新文化之探[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五——現(xiàn)代教育新論[C];2002年
7 張均;孫廣華;;“研究性學習”教學過程的探索[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五——現(xiàn)代教育新論[C];2002年
8 李俐;吳頏琛;;學習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構(gòu)建“培養(yǎng)現(xiàn)代人”的教育新體系——無錫市實驗幼兒園“生活·學習·做人”課程[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三——“陶花”綻放江南岸[C];2002年
9 陳婕平;;發(fā)現(xiàn)、調(diào)整、合作——“生活、學習、做人”課程實施的新策略[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三——“陶花”綻放江南岸[C];2002年
10 時敏燕;;讓孩子的生活插上翅膀——江蘇省無錫市東林小學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思考和實踐[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三——“陶花”綻放江南岸[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遼寧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 楊騫;校本課程開發(fā)應注意的問題[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記者 李建平;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項目啟動[N];中國教育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唐青林;校本課程:給學生自主發(fā)展的空間[N];中國教育報;2000年
4 田古路;二十一世紀人才的搖籃[N];中國成人教育信息報;2000年
5 孫鶴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必須依賴教育[N];吉林日報;2000年
6 記者 蘇軍;研究性學習列高中課程[N];文匯報;2000年
7 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 朱士雄;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N];新華日報;2000年
8 萬燕;日本:著力培養(yǎng)學生生存能力[N];中國婦女報;2001年
9 本報記者 李建平;個性,在校本課程中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1年
10 記者 李建平;全國普通高中將使用新課程方案[N];中國教育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愛玲;學前創(chuàng)造教育課程及其理論構(gòu)建[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楊曉萍;學前教育回歸生活課程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周海濤;走向創(chuàng)新時代的大學課程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余志文;香港校本課程發(fā)展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楊中樞;學校課程管理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馬正學;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王牧華;課程研究的生態(tài)主義向度[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鄭桂華;基于網(wǎng)絡(luò)的語文校本課程研究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董翠香;我國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與實踐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10 唐麗芳;課程改革中的學校文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牧華;生態(tài)主義課程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吳品杉;“研究性學習”的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3 鄭曉梅;我國基礎(chǔ)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4 常小勇;高等職業(yè)教育課程設(shè)置的初步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5 張艷華;我國學校體育思想流變及大學體育課程演進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魏斌;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文化哲學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竭艷麗;臺灣、內(nèi)地九年一貫數(shù)學課程改革之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8 李輝;高中生物校本課程開發(fā)實踐中若干問題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劉宇;我國初中綜合課程實施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趙大川;普通高中化學校本課程的構(gòu)建與評價[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8200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820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