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育均衡問題的思考
本文關(guān)鍵詞: 教育均衡 教育資源配置 出處:《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教育均衡不能單純理解為教育資源配置的"削峰填谷"或"造峰揚谷"。作為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教育均衡所涉及的不同要素間存在一定的辯證關(guān)系,所以有必要思考三大問題:在量變到質(zhì)變原則下,如何優(yōu)化教育資源;在對立統(tǒng)一原則下,如何促進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互補;在否定之否定原則下,如何靈活調(diào)整教育資源配置方式。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equilibrium cannot be understood as "cutting the peak and filling the valley" or "creating the peak and spreading the valley" in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s a dynamic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is a certain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elements involved in the educational equilibrium.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hink about three major problems: how to optimize educational resources under the principle of quantitative change to qualitative change; how to promote th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under the principle of unity of opposites; under the principle of negation of negation, How to adjust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flexibly.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52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賈曉靜;;我國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綜述[J];教育導刊;2007年02期
2 呂曉虹;;造峰揚谷:均衡教育之核心理念探略[J];教育評論;2007年02期
3 翟博;教育均衡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新境界[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4 石中英;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基本原則[J];人民教育;2002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文瑜;對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豐富和發(fā)展鄧小平理論的幾點認識[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2 袁銀枝;淺談制度主客體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3期
3 李海紅;論新形勢下腐敗現(xiàn)象及其防治對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4 鄭文瑜;試論學分制條件下如何加強大學生自律意識的培養(yǎng)[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1期
5 于學強;;論鄧小平對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2期
6 焦秀君;;關(guān)于發(fā)展黨內(nèi)民主的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2期
7 鄧曉宇;;淺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示范作用[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S1期
8 宋曉榮;;探析鄧小平的制度建黨思想[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9 鄭文瑜;;從加強師德建設做起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10 趙秀花;;鄧小平的發(fā)展思想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炳林;;思想爭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王春璽;;堅持走獨立自主的中國道路——以中國與拉美改革道路的選擇為視角[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顏杰峰;;黨內(nèi)民主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陳明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共和國的靈魂[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王銳;;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政協(xié)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吳群芳;;和諧社會視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達中的政府職能[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鄭陳榮;;論公平正義在構(gòu)建高校和諧校園中的作用及其實踐原則[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王祺國;;省級以下人民檢察院實行垂直管理體制研究[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9 高燕;;馬克思主義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國的運用與發(fā)展[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陶伯華;;智慧思維學精要——《思維科學概論》第十篇[A];中國思維科學研究論文選2011年專輯[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楊素秋;“文革文學”與“新時期文學”的關(guān)聯(lián)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劉宇輝;高等教育視角下的人力資本投資與經(jīng)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5 陳麗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縣長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建國;新疆國有資產(chǎn)管理研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7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霍躍;中國民間投資國際拓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呂曉萍;我國以工促農(nóng)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強;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利益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志明;信息化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李靜;大學生大愛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許春艷;未就業(yè)大學畢業(yè)生群體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樊新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統(tǒng)分結(jié)合模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劉志艷;城市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占民;論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國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閾中的民生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曉晶;中國特色多黨合作制度理論與實踐發(fā)展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秦曉宇;論科學發(fā)展觀對鄧小平發(fā)展理論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10 張超;高校校園網(wǎng)絡文化建設[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啟林;孔鍇;;全球化視域下的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申仁洪;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問題和對策——第32期廣東教育沙龍綜述[J];教育導刊;2002年23期
3 翟博;教育均衡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新境界[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4 于建福;教育均衡發(fā)展:一種有待普遍確立的教育理念[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5 鄭曉鴻;教育公平界定[J];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6 文U,
本文編號:15096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509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