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健康人格結構量表編制
本文關鍵詞: 大學生 健康人格 量表編制 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 出處:《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依據理論構想,通過對240名大學生的開放式問卷結果的調查分析和400名大學生的預試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編制了正式的大學生健康人格結構量表,共28道題,分為5個維度:正確的自我意識、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富有創(chuàng)新和開拓精神、和諧的人際關系、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運用正式量表對抽取的三所大學共406名被試進行測試,采用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模型擬合良好,信度、效度等測量學指標達到統計學要求,由此表明,該量表是一個穩(wěn)定、可靠的測量工具。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concep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240 college students' open questionnaire results and th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400 college students' pre-test scale, the formal college students' healthy personality structure scale was developed. A total of 28 questions are divided into five dimensions: correct self-awareness, good social adaptability, full of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spirit,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406 subjects from three universities were tested with formal scale. The result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odel fitted well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was good. The validity and other measurement indexes meet the statistical requirements, which shows that the scale is a stable and reliable measurement tool.
【作者單位】: 漳州師范學院應用心理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2004年度重大課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教社政司函[2004]256號)的子課題研究成果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人格作為一種重要的心理品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人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與事業(yè)成功。通常認為人格是一個人相對持久、穩(wěn)定的心理行為特征的總和。健康人格是一種和諧統合的人格,人格統合良好的特征包括客觀的認知與正確的自我意識、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與積極的情緒體驗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梁平,楊實俊;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廣西高教研究;1997年01期
2 鄭雪;;健康人格的理論探索[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3 趙洪云;;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和塑造[J];現代教育科學;2005年11期
4 張紅旗;論大學生健康人格及其培養(yǎng)[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5 徐夫真;;對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重塑的觀照——一種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視野[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6 李祚山;大學生健全人格特征的內隱觀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新田;論目前我國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吉林大學;2004年
2 呂文波;大學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實驗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6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昭紅;;健康家庭建設與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塑造[J];重慶社會科學;2009年07期
2 趙文昌;張麗艷;邵金龍;李琳;;基于心理學視角下的體育教育人格塑造功能[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3 梁沛好;;淺論網絡創(chuàng)作與健康人格的關系[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黃纓;余欣欣;;高職生自我效能、自尊和健康人格的關系研究[J];高教論壇;2009年06期
5 劉敏;;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職業(yè)倦怠現象探析[J];甘肅高師學報;2010年05期
6 陳競秀;;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模式探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年20期
7 茍娜;;自尊、自立、自信與創(chuàng)造性動機的關系[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1年01期
8 秦素瓊;余欣欣;;大學生健康人格、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侯建峰;;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人格教育[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10期
10 鄭楠;;大學生人格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徑探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鄭信軍;道德敏感性[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2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D];西南大學;2009年
3 方宏建;大學生人格培育的機理與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鶯;大學生健康人格及其教育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呂文波;大學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實驗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6年
3 胡光;互聯網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響及相應對策[D];吉林大學;2007年
4 孫鳴鵑;當代大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李海青;當代中國人的戀家心理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胡俊;普通高校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程度與人格特質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涂偉仕;體育與女性人格養(yǎng)成[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趙美森;高校輔導員心理和諧的建設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9 彭素娥;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當代大學生立德成才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10 余金芬;工作情境中的健康人格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貴仁;;論馬克思人的全面發(fā)展觀[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2年03期
2 王大賢;論當代大學生的人格教育[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社科版);1999年02期
3 張公社;中國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的幾種取向[J];教育科學;2003年03期
4 杜時忠;教育人文意義的失落與追尋[J];教育研究;1999年09期
5 楊啟亮;中國傳統道德精神與21世紀的學校德育[J];教育研究;1999年12期
6 陳學法;個性培養(yǎng)與素質教育[J];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7 梅汝莉;中國傳統德育現代價值芻議[J];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8 藍維;政治教育與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9 郝萃英,張建華;人格論綱——兼論當代大學生的人格塑造[J];齊魯學刊;1999年02期
10 蘭剛;大學生道德價值觀表層結構研究[J];青年研究;1996年09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蔡隆;網絡時代與中學生健康人格[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2 李新田;論目前我國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吉林大學;2004年
3 俞紅;大學生人格發(fā)展教育研究[D];武漢大學;2003年
4 張玉芬;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5 雷杰;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探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6 管敏;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分析及其對策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沖;;中小學生沉浸體驗量表編制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1年08期
2 秦素瓊;余欣欣;;大學生健康人格、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周婷玉;;青少年人格工程調研報告出爐[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1年Z3期
4 羅曉穎;鮑景華;;試論哲學教學中的“道德關懷”[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11年02期
5 孫歆然;;論合唱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6 朝天小學課題組;;在團體心理輔導中引導學生自我構建健康人格[J];大眾心理學;2006年01期
7 石成長;;成長隱疾———由藥家鑫事件看中國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的缺失[J];人人健康;2011年13期
8 ;廣州市越秀區(qū)朝天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簡介[J];大眾心理學;2007年05期
9 楊振;;英語教學要滲透人格教育[J];基礎教育參考;2011年08期
10 朱云;;英語閱讀技術的中介作用及其習得方法[J];中學教育;2002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德勝;王采薇;戴世良;;大學生對于同志的態(tài)度量表編制及其信效度分析[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2 陳易芬;陳慧如;林鎂惠;;思考風格量表編制與師生配對教學成效之探討[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朱百里;;談大學生健康人格的構建策略[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6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06年
4 喬文淵;;論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整合[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曾琳娜;;從大學生健康狀況探索高校健康教育的內容[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6 ;附錄:其他論文[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7 湯壽旎;;音樂情緒易感性的stroop效應研究及其量表編制[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8 謝小慶;;國家職業(yè)漢語能力測試(ZHC)的效度分析[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計測量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9 李慧;董毅;;夢威脅事件問卷的編制及信度和效度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陳善平;;體育消費需要量表的編制和信效度分析[A];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宜春學院副教授 楊健;培養(yǎng)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途徑[N];宜春日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唐彤東;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一課[N];重慶日報;2003年
3 市委常委、軍分區(qū)政委 常文林;如何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健康的心理人格[N];潮州日報;2008年
4 祁立剛;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N];光明日報;2005年
5 尚軍;如何塑造客運職工的健康人格[N];伊犁日報(漢);2006年
6 記者 李健 周文麗;“奔向2008”首都大學生健身長跑活動啟動[N];北京日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馬小麗 實習生 蘇日娜;完善醫(yī)保制度:為莘莘學子成長護航[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8年
8 本報記者 姚琳 實習生 王瑩;大學生消費面面觀[N];保定日報;2005年
9 記者 劉垠;科技活動如何培養(yǎng)青少年健康人格[N];大眾科技報;2007年
10 蘇雁;蘇州15萬大學生健康無憂[N];光明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彥平;中學生社會適應量表的編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冬;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評價量表研制及初步應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閻小妍;基于胃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數據的結構方程建模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9年
4 胡春雨;體質與情志致病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5 鄭顯亮;大學生網絡利他行為:量表編制與多層線性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曾慧;中華成人智力量表老年常模的制定及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7 肖漢仕;中學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編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預[D];中南大學;2007年
8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D];西南大學;2009年
9 邢占軍;中國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量表的編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楊軍;急性應激反應量表編制及實測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瑞賢;大學生健康人格量表的修訂[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洋;大學生健康人格量表的初步編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玉芬;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新箏;論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羅曉軻;論校園心理環(huán)境對大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影響[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6 陳紹珍;當前我國高校人格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房志明;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8 王瑩;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黑龍江科技學院;2011年
9 張玉;大學生健康人格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10 任秀潔;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健康人格形成[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4671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46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