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與人的價值創(chuàng)造——來自日本道德教育的課題
本文關鍵詞:道德教育與人的價值創(chuàng)造——來自日本道德教育的課題
更多相關文章: 人的價值創(chuàng)造 道德教育 牧口教育學
【摘要】:不論是日本還是中國,學問淪為學歷的道具,教育精神已然荒廢,再加上兒童的道德意識薄弱,"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的必要性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在展望日本道德教育的課題的同時,既考察作為中日兩國確立教育的最終目的的關鍵詞-價值創(chuàng)造的概念,也考察道德教育的最終方向。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教育學院
【關鍵詞】: 人的價值創(chuàng)造 道德教育 牧口教育學
【分類號】:G531.3
【正文快照】: 一、前言中日兩國的傳統(tǒng)道德意識都比較薄弱,做學問淪為取得學歷的道具,這正招致著人心的荒廢。最近日本的初高中生的問題行為和惡性事件的真正原因,據(jù)說是缺乏以培養(yǎng)豐富人性為核心的“自發(fā)性”“自律性”和“自主性”。在重新認識2003年提出的中央教育審議會的教育基本法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頌文;日本、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文化特點[J];中小學管理;1996年04期
2 馮龍良;亞麗;;思想道德教育的健全與完善[J];價值工程;2011年21期
3 王賀;;論孔子德育思想的踐行途徑[J];教學與管理;2011年24期
4 郭穎;;從知識人到幸福人——對當代學校道德教育的檢視[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11年03期
5 劉亭亭;;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核心——“心靈教育”探析[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年08期
6 周靜;;家庭德育中的“榜樣”效用及存在問題[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張夫偉;;道德教育:自由選擇與價值引導的二重變奏[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徐冬青;;關于學校道德教育重建的思考[J];復旦教育論壇;2011年04期
9 王欣;;道德教育與禮儀訓練的歷史演進及其關系辨析[J];黑河學刊;2011年08期
10 梁紅;;《三字經(jīng)》對當今道德教育的啟示[J];教師;2011年2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亞然;;德育視角下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樹偉;道德教育別玩“花臉”[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曾曉桃 袁國基 楊健君;洞口道德教育甘霖滋潤10萬青少年[N];湖南日報;2009年
3 周艷;道德教育:從娃娃抓起[N];江蘇教育報;2010年
4 李淑貞;淺說道德教育[N];平頂山日報;2007年
5 本報評論員 張立偉;最困惑的是道德教育[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1年
6 王麗英;中日道德教育的異同[N];中國教師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柳艷芳 通訊員 趙士輝;如何造就心靈美好的未來一代[N];天津教育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宋曉夢;道德教育在探討中努力前行[N];光明日報;2004年
9 河南省鶴壁市教委主任 隋步景;道德教育別忘了傳統(tǒng)[N];光明日報;2001年
10 記者 蔣增科;強化道德教育 推進均衡發(fā)展 為建設美好未來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N];咸陽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桂清;美國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趙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陳瑞生;學校精神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尹偉;道德量化評價的反思與超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崔欣,
本文編號:10667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066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