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華預科生“然后”的習得情況研究
本文關鍵詞:來華預科生“然后”的習得情況研究
【摘要】:來華預科生在一年的學習過程中,"然后"是習得難點,也是教學重點。來華預科生"然后"的習得情況有其自身習得特點。本文通過整理大量語料,歸納"然后"的使用情況,分析偏誤現(xiàn)象,尋找偏誤原因,深入探究來華預科生"然后"的習得情況。同時,提出適用于預科生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本文希望通過考察"然后"的習得情況,為來華預科生時間詞的教學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留學生教育學院;
【關鍵詞】: 習得情況 偏誤分析 教學策略
【分類號】:H193
【正文快照】: 來華預科生在一年的在漢語學習過程中,使用“然后”時,偏誤率很高,較難掌握。請看下面幾個例子: (1)下課然后回家的路,大衛(wèi)沒坐公共汽車而去公車站。(刪除) (2)你得找到好工作,后來再孝敬爸爸。(錯用) 例(1)中“然后”應該刪除,例⑵中應將“后來”改為“然后”。通過上述例子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彭爽;金曉艷;;漢語時間標記語的序列性考察[J];漢語學習;2009年03期
2 金曉艷,彭爽;后時連接成分辨析[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3 陸儉明;現(xiàn)代漢語時間詞說略[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年01期
4 黃玉花;韓國留學生的篇章偏誤分析[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婉梅;表處所的“在Np”的語義分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2 孫宜春;;“NP+V-起來+AP(VP)”句式的語義結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樊友新;;從“被就業(yè)”看“被”的語用功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馮鳴;英語表持續(xù)時段的for短語和漢語時量詞語的比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5 何清順;漢英詞匯重疊式附加意義對比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6 陳紅燕;;基于對外漢語教學的“用”字介詞框架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7 盧英順;現(xiàn)代漢語中的“延續(xù)體”[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8 王祥榮;兒童語言中的“上”、“下”類方位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9 肖奚強;范圍副詞的再分類及其句法語義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孔令達;;“VP+過”的功能[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影;付莉;;韓國中小學生“是”的錯序偏誤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2 袁明軍;;《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的擬聲詞[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祝東平;高彥怡;;副詞“就”的釋義[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陳萬龍;;方位詞“前”的歧義用法[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魏亮珍;;淺析《呂梁英雄傳》中的“給”[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寇金鳳;;淺析篇章連接成分“當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梁銀峰;;《祖堂集》助動詞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8 汪如東;;淺析“不差錢”[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9 馬紅妹;王挺;陳火旺;;漢英機器翻譯中時間短語的分析與時制計算[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2002年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張俊萍;馮志偉;;利用時點層級系統(tǒng)消解t+t歧義結構及相關應用[A];全國第八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JSCL-2005)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石喬;基于語料庫的漢語醫(yī)患會話修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李紅梅;韓國語范圍表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劉春蘭;《訓世評話》語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王用源;漢語和藏語復音詞構詞比較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谷峰;先秦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吳淑瓊;基于漢語句法結構的語法轉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文平;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馬晶晶;表人名詞類詞綴“X手”、“X者”、“X員”分析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烏曉麗;“X+—N比—N+VP”表義功能新探[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滿蕾;東北方言數字詞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張軍琿;基于統(tǒng)計的常用漢語副詞用法自動識別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7 田潔;現(xiàn)代漢語回聲拷貝式“A就A”結構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陶勝妃;現(xiàn)代漢語謂詞修飾詞前后位置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丁熠;“契合”類語氣副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劉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關變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戴浩一;黃河;;時間順序和漢語的語序[J];國外語言學;1988年01期
2 郭熙煌;時間順序的有序性和無序性——談英漢語言與文化特征[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3 肖奚強;外國學生照應偏誤分析——偏誤分析叢論之三[J];漢語學習;2001年01期
4 彭小川;關于對外漢語語篇教學的新思考[J];漢語學習;2004年02期
5 高寧慧;;留學生的代詞偏誤與代詞在篇章中的使用原則[J];世界漢語教學;1996年02期
6 屈承熹;漢語副詞的篇章功能[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年02期
7 張誼生;副詞的篇章連接功能[J];語言研究;1996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閆麗萍;新疆兩年制委培預科生漢語課程若干問題調查分析[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2 李大紀;民族預科生的心理障礙[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1995年04期
3 Jane;;鄉(xiāng)村俱樂部的預科生[J];流行色;2006年10期
4 劉江濤;少數民族預科生漢字偏誤分析[J];語言與翻譯;2005年01期
5 張建新;影響預科生漢語閱讀的主要原因及教學對策[J];語言與翻譯;1999年04期
6 祁偉;預科生學習漢語的焦慮感研究[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7 卜祥坤;周寧;;多媒體技術在預科生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塔里木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8 郭衛(wèi)東;影響預科生漢語學習的因素分析[J];語言與翻譯;2001年01期
9 ;預科學習十注意(英文)[J];海外英語;2009年09期
10 劉小玲;;新疆籍預科生《基礎漢語》教學探討[J];科技咨詢導報;200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胡雯潔;;西北地區(qū)預科生的壓力源調查[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郭厚方;;發(fā)展民族地區(qū)教育的重大舉措:興辦高師預科班[A];布依學研究(之四)——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三次年會暨第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3年
3 韓思奇;張立文;;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初步構想[A];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全國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基本情況[A];中國民辦教育大典[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郭丹 通訊員 陳超;73所高校在湘招1884名預科生[N];團結報;2009年
2 記者馬效軍;定向生預科生招錄政策有調整[N];甘肅日報;2003年
3 本報記者 高柱 實習生 顏琨;高校“預科生”有點變味[N];工人日報;2004年
4 ;預科生3G[N];通信產業(yè)報;2005年
5 記者 王晶;省教育廳通報三起招生詐騙[N];湖北日報;2006年
6 記者 郭丹 通訊員 陳超 實習生 向穎;56所高校在湘招收581名預科生[N];團結報;2008年
7 李鵬翔;湖北:“預科生”騙局需當心[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8 記者 王云霞;定向生預科生取消特征分[N];蘭州日報;2006年
9 高蕾;北京建工:將在西部招收預科生[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我省學生可報考澳門5所高校[N];山西科技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玲;維吾爾族預科生漢語完句成分學習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琦;新疆班少數民族預科生學校適應情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2 范璐璐;朝鮮族預科生的學校適應研究[D];延邊大學;2013年
3 楊卉紫;預科生漢語學習倦怠分析及對策研究[D];喀什師范學院;2012年
4 王斐;維吾爾族預科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才”和“就”的習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5 王珊珊;華中師范大學漢語預科教育情況調查[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6 楊艷萍;呼和浩特蒙古族預科大學生的語言使用和語言態(tài)度調查[D];內蒙古大學;2010年
7 何愛晶;少數民族預科生學習策略調查報告[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黃歡;少數民族預科生詞匯學習策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于麗;維吾爾族高校預科生漢語韻律偏誤分析[D];新疆大學;2005年
10 趙姍姍;結合任務法的來華預科生醫(yī)學漢語課教學設計[D];山東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9346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93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