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合詞及其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離合詞及其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離合詞 性質(zhì) 對外漢語 離合詞教學
【摘要】:"離合詞"是現(xiàn)代漢語詞匯中存在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經(jīng)陸志偉先生首次提出后便受到了語言學界的廣泛關注。對于離合詞的語法性質(zhì)問題學術界一直有爭議,在離合詞的對外漢語教學方面存在"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狀況。本文致力于對離合詞的定性及教學問題進行探討,提出離合詞是詞而非短語的看法,并著重闡述了離合詞的對外漢語教學原則和方法。
【作者單位】: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關鍵詞】: 離合詞 性質(zhì) 對外漢語 離合詞教學
【分類號】:H195
【正文快照】: XIANDAI一、引言漢語是一種不依賴于形態(tài)變化的孤立語,很多詞和短語之間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楚!半x合詞”便是處于這二者之間的一類語素組合,所構成的兩個語素合在一起時表達一個完整的意義,又可以分離開來使用。例如:“革命、洗澡、理發(fā)、睡覺、請假、見面”等等。這種可“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饒勤;離合詞的結構特點和語用分析──兼論中高級對外漢語離合詞的教學[J];漢語學習;1997年01期
2 周上之;離合詞是不是詞?[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3 于晶晶;;離合詞探析[J];理論界;2005年12期
4 段業(yè)輝;論離合詞[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5 李清華;談離合詞的特點和用法[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3年03期
6 ;離合詞的確定與離合詞的性質(zhì)[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6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牟桂芳;;英漢語動詞對比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李京廉;;現(xiàn)代漢語被動句中“被”字詞性研究綜述[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錢明耀;何茹;;淺析英語中的話題現(xiàn)象[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4 張藝凡;;江蘇如皋方言詞綴簡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5 周曉宇;;“再”與“又”的語義特點[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年10期
6 宋亞云;張蓉;;再談漢語形容詞的鑒別標準[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7 周有斌;淺談形補謂語句[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8 趙家新;“得”字句后段的語義[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Z1期
9 周有斌;性質(zhì)形容詞謂語句中狀語初探[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10 鄭軍;也說現(xiàn)代漢語連詞范圍[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嘉憶;;漢譯英口譯材料的難度判斷[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影;付莉;;韓國中小學生“是”的錯序偏誤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3 張思潔;;形合與意合的哲學思辨[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4 沈煥生;朱磊;;基于信息內(nèi)容的關鍵詞抽取研究[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五屆信息論學術年會暨第一屆全國網(wǎng)絡編碼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5 呂曉玲;;閩南方言南安話的類結構助詞“得”、“說”、“伊”、“通”[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杜衡;李林霞;;技術特征團和外延比較法——對修改超范圍的判斷方法小議[A];專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7 龔千炎;;現(xiàn)代漢語的時間系統(tǒng)[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8 靳光瑾;郭曙綸;肖航;章云帆;;語料庫加工中的規(guī)范問題——談《信息處理用現(xiàn)代漢語詞類標記集規(guī)范》[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9 田長生;;淺談《論語》中的復疊現(xiàn)象[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阮緒和;;江西武寧(上湯)話的程度副詞“死、幾、蠻”[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元蓮仙;漢韓語言對比研究及在對韓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南開大學;2010年
4 王用源;漢語和藏語復音詞構詞比較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王艷紅;美國黑人英語漢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艷紅;唐五代方位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楊先明;0-5歲漢語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認知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9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雪;俄漢語詞匯理據(jù)性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馬晶晶;表人名詞類詞綴“X手”、“X者”、“X員”分析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烏曉麗;“X+—N比—N+VP”表義功能新探[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婧一;元代筆記分詞理論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曹萍;府城官話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石娜;從形合意合角度比較《傲慢與偏見》兩譯本[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張友學;句首介詞“在”的隱現(xiàn)及其對外漢教學的啟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曠金輝;漢英名詞前置修飾語語序?qū)Ρ妊芯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陶勝妃;現(xiàn)代漢語謂詞修飾詞前后位置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饒勤;離合詞的結構特點和語用分析──兼論中高級對外漢語離合詞的教學[J];漢語學習;1997年01期
2 韓陳其,季龍花;論語詞組合關系歷時變化的理據(jù)[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3 吳道勤,李忠初;“離合詞”的語法性質(zhì)及其界定原則[J];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4 謝耀基;詞和短語的離合問題[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5 劉大為;關于動賓帶賓現(xiàn)象的一些思考(上)[J];語文建設;1998年01期
6 王海峰;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動因芻議[J];語文研究;2002年03期
7 李清華;談離合詞的特點和用法[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3年03期
8 趙金銘;能擴展的“動+名”格式的討論[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4年02期
9 沈懷興;“離合”說析疑[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年06期
10 施茂枝;述賓復合詞的語法特點[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勇;漢語動賓型離合詞的語用分析[J];語言研究;2002年S1期
2 蔡國妹;離合詞探源[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3 沙吾麗·庫爾班別克;淺談離合詞教學[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4 王彬;;離合詞研究綜述[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5 肖模艷,張驍;也談離合詞[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6 劉江濤;離合詞特點再認識[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4期
7 鄭海麗;;留學生使用離合詞的情況調(diào)查及分析[J];社會科學家;2005年S2期
8 任海波;王剛;;基于語料庫的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形式分析[J];語言科學;2005年06期
9 周麗萍;;離合詞研究綜述[J];南開語言學刊;2005年01期
10 黃曉琴;;“離合詞”研究綜述[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琪;;近年對外漢語離合詞教學研究綜述[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史曉東;;漢英機器翻譯中離合詞的處理[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2002年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韓敬體;一部精品詞典[N];中華讀書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海峰;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2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林美淑;對韓漢語教學離合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4 崔智娟;韓語母語者習得漢語動賓式離合詞偏誤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靖石;離合詞研究述評[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姚億兵;離合詞離合形式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及其應用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春霞;基于語料庫的離合詞研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1年
4 劉彩華;英語國家留學生的動補式離合詞教學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
5 童玲;普及化等級詞匯表中離合詞調(diào)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6 金普;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揚州大學;2009年
7 由玉欣;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離析現(xiàn)象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8 張麗捚;初級漢語離合詞使用情況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翁杜薇;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宋英智;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8753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75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