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對外漢語論文 >

留學生習得“之后”的考察

發(fā)布時間:2017-09-12 10:42

  本文關鍵詞:留學生習得“之后”的考察


  更多相關文章: 之后 留學生 習得 偏誤類型 教學策略


【摘要】:"之后"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個常用詞,也是對外漢語中級階段詞語。該文以中介語語料為基礎,分析了留學生在不同階段習得"之后"的情況,歸納了留學生在習得"之后"的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的偏誤類型,并在以上兩者的基礎上提出了"之后"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之后 留學生 習得 偏誤類型 教學策略
【分類號】:H195
【正文快照】: “之后”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個常用詞,主要有兩種用法:一是作時間名詞,表示在某個時間的后面;一是作方位名詞,表示在某個處所的后面�!秾ν鉂h語初級階段教學大綱》中的《對外漢語初級階段詞匯大綱》將其定位為“二級詞匯”[1],《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又將其定位為“乙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周健;;語塊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價值與作用[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2 李曉琪;;母語為英語者習得“再”、“又”的考察[J];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02期

3 魯健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雯;;詞塊理論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2 戴媛媛;;《說文解字》“心”部字與常用簡化漢字對應分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3 汪穎;;三個平面語法理論與對外漢語語法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5期

4 何貞慧;朱樂紅;;漢語存現(xiàn)句的界定分類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5 盧小寧;從漢字“吃”看漢語詞語的信息特征[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6 熊鶯;;日漢語氣助詞對比研究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宋桔;;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xiàn)代漢語副詞二語習得研究評述[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9期

8 楊泉;馮志偉;;一種新型詞頻統(tǒng)計方法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長江學術;2010年01期

9 李遐;;多義范疇與漢語情態(tài)動詞習得——以“要”為例[J];昌吉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10 曾玉;;也評《漢語口語速成(基礎篇)》[J];長沙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漢字應用水平測試研究"課題組 ;張一清;;《漢字應用水平等級標準》研制報告[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2 “漢字應用水平測試研究”課題組 ;孫曼均;;漢字應用水平測試用字的統(tǒng)計與分級[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3 蘇新春;;元語言研究的三種理解及釋義型元語言研究評述[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韓玉華;;香港考生在PSC“說話”中常見的語法偏誤分析[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智慧;基于對外漢字教學的漢字構形理論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孟德騰;現(xiàn)代漢語嵌入式預制語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曾海清;現(xiàn)代漢語同語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7 李菡幽;基于學習策略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語法偏誤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翠英;搭配的動態(tài)觀及其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9 方向紅;基于內涵邏輯的現(xiàn)代漢語連接詞及關聯(lián)句式語義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10 李琳;外國學生習得漢語語氣副詞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曉偉;語塊理論與對外漢語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敏;對外漢語輕聲詞教學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唐文成;越南學生漢語“是……的”句式的習得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白克寧;越南留學生漢語趨向補語習得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王宣予;中高級階段越南留學生漢語“得”字補語句習得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蒙慧怡;澳大利亞中文教材《你好》的特點分析[D];暨南大學;2010年

7 崔亞麗;泰國學生漢語習得中狀語語序偏誤研究及其教學策略[D];山東大學;2010年

8 周茜茜;海外華裔兒童網絡漢語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黃金;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條件復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10 馬淋淋;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V+O’+T”句式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姚寶梁;預制語塊與中學英語口語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4年04期

2 魯川;;“預想論”:現(xiàn)代漢語順序的認知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01期

3 魯健驥;中介語理論與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誤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4年03期

4 孫德坤;外國學生現(xiàn)代漢語“了·le”的習得過程初步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3年02期

5 魯健驥;偏誤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文字應用;1992年01期

6 魯健驥;中介語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1993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茂林;留學生“比”字句習得的考察[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劉麗萍;;留學生對漢語復句中關聯(lián)詞語的習得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年06期

3 陳羽;;日本學生漢語語音習得的常見問題及教學策略[J];三江學院學報(綜合版);2005年Z1期

4 周錚;;留學生漢語語素“老”的使用情況分析及教學策略[J];文教資料;2010年36期

5 裴蓓;孫鵬飛;;留學生漢字認知教學初探[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年04期

6 張先亮;孫嵐;;留學生習得能否式“V得/不C”的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J];漢語學習;2010年05期

7 王藝佳;;論比較句式在留學生漢語習得中面臨的難題[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8 趙雪蓮;;外國留學生漢語可能補語否定形式使用的偏誤分析[J];考試周刊;2009年38期

9 彭淑莉;;留學生習得漢語“被”字句的偏誤類型分布考察——基于看圖寫話的調查研究[J];珠海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10 孫丹;;廣義轉折關系復句偏誤的三個平面分析與教學[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宏帆;;“把”字句的習得研究及其教學——基于中介語語料庫的研究[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李順琴;;漢語顏色詞的教學策略[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劉善濤;李敏;;基于信息庫的新詞詞匯共性分析與教學策略研究[A];中國計算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9-2011)[C];2011年

4 楊海明;;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定位與“管用、精當、易學”——以東南亞華裔留學生“了”教學為例[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歐妮;;突顯地域性 增強實用性——由通用對外漢語口語教材的不足引起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6 張秀婷;尤浩杰;楊琪;;獎學金理工科學歷留學生漢語補習的難點及解決辦法[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7 烏鳳蘭;王磊;;初級漢語口語教學交際化的嘗試[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8 王磊;;任務型教學法運用于漢語“第二課堂”的探索[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9 阮朝輝;;應用文教學策略簡論[A];貴州寫作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文集[C];2002年

10 楊同用;;關于編纂現(xiàn)代漢語常用實詞搭配詞典的設想——以第二語言學習者為使用對象[A];2004年辭書與數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巍;黑大留學生:漢語改變命運[N];哈爾濱日報;2007年

2 劉菲;學漢語有100個理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3 本報記者 姜小玲;“保衛(wèi)漢語”的呼聲漸出水面[N];解放日報;2005年

4 楊明方邋單子津;首屆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決賽舉行[N];人民日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武翩翩;警惕“漢語危機” 強化母語意識[N];文藝報;2005年

6 記者  梁捷 任生心;漢語國際推廣工作漸入佳境[N];光明日報;2006年

7 葉飛;激情奧運 快樂漢語[N];中國文化報;2008年

8 羅霞;云師大國際漢語推廣優(yōu)勢漸顯[N];云南日報;2008年

9 邱齊龍;俄羅斯少年中國學漢語[N];中俄經貿時報;2008年

10 昕樺;語言熱的背后是經濟實力的博弈[N];中國審計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美淑;對韓漢語教學離合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2 李琳;外國學生習得漢語語氣副詞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何潔;漢語兒童早期語法中的“自己”[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4 陳楚芬;面向泰國漢語教學的現(xiàn)代漢語“了”的考察[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吳勇毅;不同環(huán)境下的外國人漢語學習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6 魏紅;面向漢語習得的常用動詞帶賓情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孔艷;英語國家留學生漢語語篇銜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8 榮維東;寫作課程范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元蓮仙;漢韓語言對比研究及在對韓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周新玲;詞語搭配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翟美玲;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反問句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李芳蘭;留學生朗讀說話中停延能力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3 張述娟;漢語篇章中主要的銜接方式及留學生偏誤考察[D];暨南大學;2003年

4 孫欣;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程度副詞考察[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5 解曉寧;留學生看圖寫話中典型“把”字句表現(xiàn)分析及其對教材編寫的啟示[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6 張靜;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名量詞偏誤分析及教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7 李靜;高等職業(yè)技術院�!皯脤懽鳌苯虒W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8 魏耕耘;留學生表趨向意義趨向補語的習得研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1年

9 胡建剛;初級留學生標點符號的使用特征和偏誤分析[D];暨南大學;2002年

10 李俊巖;留學生形聲字意符表意意識的實證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

本文編號:83676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3676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96b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