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初級漢語教材漢字編排策略優(yōu)化建議
本文關(guān)鍵詞:泰國初級漢語教材漢字編排策略優(yōu)化建議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泰國 漢語教材 漢字認識 漢字編排
【摘要】:本文從泰國學生初級階段漢字學習的特點和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出發(fā),探討了對外漢語教材應(yīng)當如何從實際出發(fā),利用泰國學生的學習特點,利用漢字本身的獨特性切實有效地在教材中編排漢字教學內(nèi)容。文章主張教材中應(yīng)設(shè)立專項板塊展示漢字的結(jié)構(gòu)特點、文化含義、行筆規(guī)則、書寫規(guī)律等,此外還應(yīng)當采用恰當?shù)淖痔柡妥煮w以及使用漢字彩色套印技術(shù)。
【作者單位】: 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guān)鍵詞】: 泰國 漢語教材 漢字認識 漢字編排
【分類號】:H195
【正文快照】: 引言漢語教學在泰國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根據(jù)泰國教育部的政策,泰國各大高;旧隙奸_設(shè)了漢語課。大學里漢語課程的普遍開設(shè)為漢語在泰國的教與學提供了高級層次的實踐園地,也為泰國高校漢語教學研究搭建了平臺。筆者利用教學行動研究,通過教學實踐,探索了初級階段漢字教學,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蓉;;對外漢語教學中詞語的文化教學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9期
2 姜穎慧;;初級階段對外漢語教師課堂語言對策初探[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09期
3 劉立峰,施顯生;“捷龍識字法”的基本理念[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2年02期
4 方麗娜;;國別化教材的設(shè)計與編寫——以《悅讀華文,細品文化》為例[J];國際漢語學報;2010年00期
5 張樂;;對外漢語教學中語法研究的意義和特點[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2年07期
6 姬建國;;跨文化的語言施教能力:內(nèi)涵與評估[J];國際漢語教育;2012年02期
7 申莉;;英國威爾士地區(qū)漢語教學現(xiàn)狀與分析[J];國際漢語教育;2010年03期
8 姬建國;;國際漢語師資培訓路子的新思考基點[J];國際漢語教育;2012年01期
9 張苑;;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影響與作用[J];長沙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10 馬洪波;;對外漢語教學的決定因素和教學方法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年3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莊崇彪;金連文;;在線漢字書寫正誤及工整的智能評判算法[A];第十二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shù)年會(CCSP-2005)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謝玲玲;以文化為核心的美國漢語教學模式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2 吳平;文化模式與對外漢語詞語教學[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3 周新玲;詞語搭配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吳茗;現(xiàn)代漢語常用語素項屬性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5 劉甜;漢語空間極性詞組配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6 林秀艷;西藏中小學漢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7 唐智芳;文化視域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志海;對外漢語教師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胡園園;韓國學生漢語學習中的語音偏誤分析及相關(guān)對外漢語教學策略[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鐘翠蕓;與初級綜合教材相配套的對外漢字教學模式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4 付小琴;對外漢語初級教材語法點的選用與編排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5 張雅文;初級階段留學生動態(tài)助詞“過”的偏誤分析及教學建議[D];暨南大學;2011年
6 馬威;對土庫曼學生的漢語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杜選鳳;漢語學習軟件與英語學習軟件的對比分析及制作思路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高永強;對蒙漢語教學視野下“把”字句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9 方娟;印尼學生漢語比較句偏誤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徐航;論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文化導入[D];復旦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謀;泰國華文教育的現(xiàn)狀與前瞻[J];南洋問題研究;2005年03期
2 唐亞唯;;“中舉”——“我在泰國教漢語”系列之三[J];湖南教育(下);2011年05期
3 潘素英;;泰國學生漢語語法學習難點探討——以《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為參照[J];漢語國際傳播研究;2011年01期
4 黃艷梅,華玉明;華語在泰國[J];語文建設(shè);2001年01期
5 尉萬傳;;泰國華文教育若干問題管窺[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7年02期
6 李珊;;泰國漢語教學中非語言教學手段的運用[J];文教資料;2010年30期
7 方土;;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泰語學者來我國訪問[J];民族語文;1985年04期
8 李雨;《三國演義》在泰國[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5期
9 陳桂林;;對泰中學生漢語教學中的經(jīng)驗和問題淺談[J];青年文學家;2011年03期
10 廖恩喜;;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與泰國華文教育[J];南寧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文;;從法國漢語教材看法國漢字詞匯教學特點[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張立丹;劉昭;趙麗;;現(xiàn)代漢語教材的特點及教學方法[A];高教科研2006(中冊:教學改革)[C];2006年
3 李芳杰;楊巍;;導引 脈絡(luò) 準繩——《漢語100》編寫思路的構(gòu)擬與實施[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4 金美;;韓譯版高級漢語教材《新攻略中國語》熟語選用研究(論文摘要)[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羅青松;;試論定向漢語教材編寫的環(huán)境文化因素[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6 洪桂治;;淺談漢字教材與對外漢字教學[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崔永華;;對外漢語教學學科30年學術(shù)研究回顧[A];2008學術(shù)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gòu)——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上卷)[C];2008年
8 金天一;;韓國學習漢學的歷史概況及當前韓國高校漢語教學態(tài)勢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郭曙綸;;基于語料庫的HSK多功能例解字典:設(shè)想與樣例[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邢欣;;商務(wù)漢語案例閱讀教材編寫探討[A];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李啟昌 吳曉燕 楊昕雨;云師大200名青年志愿者活躍泰國搭建“漢語橋”[N];云南日報;2006年
2 倪穎邋實習生 王文君;赴泰漢語助教報名開始[N];鞍山日報 ;2008年
3 記者 章紅雨;北語社加大少數(shù)民族漢語教材市場拓展力度[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4 見習記者 廖小珊;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孔子學院 引進漢語教材數(shù)字出版服務(wù)系統(tǒng)[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5 記者 王保純;漢語教材已譯成幾乎所有語言[N];光明日報;2010年
6 張慧君;哥倫比亞安第斯大學孔子學院自編漢語教材出版[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7 本報記者 黃鑫;教材缺乏仍是主要問題[N];中國文化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陳菁霞;戚德祥:永遠為教學和科研服務(wù)[N];中華讀書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王坤寧;種類大幅度增長 全球覆蓋率達12.5%[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孫文振;民族漢語教材:為少數(shù)民族學生學漢語搭起“便捷橋”[N];中國民族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ZIN YU MYINT(黃金英);緬甸小學本土化漢語教材建設(shè)探討[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盛譯元;美國高校漢語教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3 徐武林(Burin Srisomthawin);漢語熟語在泰國的流傳及借用[D];浙江大學;2009年
4 番秀英;漢語和泰語個體量詞對比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5 王洋;對維漢語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桂樸成(Supachai Jeangjai);漢泰熟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陳楚芬;面向泰國漢語教學的現(xiàn)代漢語“了”的考察[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美玲;泰國華校小學漢語教學現(xiàn)狀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2 方雪;泰國漢語教學與漢語推廣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3 許翠英;泰國漢字教學的現(xiàn)狀與教學對策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4 張斌;戰(zhàn)后泰國華文教育之演變[D];廈門大學;2009年
5 胡惠蓮;泰國初級漢語課程的詞匯教學[D];廈門大學;2007年
6 劉曉勛;泰國高校中文系漢語語音教學研究[D];揚州大學;2009年
7 張凡;泰國大學入學考試漢語試題分析[D];暨南大學;2009年
8 李金蘭;泰國學生漢字習得途徑和方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石堅;泰國法政大學漢語專業(yè)漢語課程設(shè)置評介[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10 陳記運;針對泰國人漢語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制作與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6593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65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