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留學生漢語“和”字習得的偏誤分析
本文關(guān)鍵詞:西班牙留學生漢語“和”字習得的偏誤分析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和”連詞 偏誤分析 誤用 偏誤形成原因 對外漢語教學
【摘要】:本文針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一名西班牙留學生Antonio的幾次作文,挑揀了其中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的"和"字的誤用,對此進行偏誤分析和歸類,并解釋其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希望可以從這些分析中找出其對對外漢語教學的一些啟示。
【作者單位】: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華文學院國際漢語教育學院;
【關(guān)鍵詞】: “和”連詞 偏誤分析 誤用 偏誤形成原因 對外漢語教學
【分類號】: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陸儉明(1985)指出:“虛詞在各種語言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漢語由于缺乏嚴格意義的形態(tài)變化,虛詞就起著更為重要的語法作用!备鷵(jù)陸儉明先生的統(tǒng)計,留學生漢語偏誤百分之六十來自于虛詞。因此,對留學生虛詞的偏誤分析對于對外漢語教學具有指導意義。二、本文的研究思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華;;漢語里的“話題問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蔣慶榮;;漢語和日語條件句的對比[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3 王婷婷;;試論句尾“了”的使用條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4 于琳琳;;愛V不V句式的句法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5 孔燕;;說“蠻”與“罔”[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6 胡靜敏;;程度副詞“非!迸c“格外”辨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1期
7 李智;;基于語料庫統(tǒng)計分析留學生助詞“著”的偏誤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8 馮雪冬;;《平妖傳》中時間副詞的界定[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9 馮雪冬;;《平妖傳》時間副詞的分類[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10 李莉;試析副詞“卻”[J];保定師專學報;200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喬;;日語“人(ひ と)”和漢語“人家”的自稱用法對比[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影;付莉;;韓國中小學生“是”的錯序偏誤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3 邢紅兵;張旺熹;;現(xiàn)代漢語語法項目的標注及統(tǒng)計研究[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4 湯曉林;;語氣副詞“一旦”及其教學[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張建強;;基于語料庫的現(xiàn)代漢語疑問句使用情況調(diào)查[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李勁榮;;內(nèi)涵、外延與漢語修飾成分的標記隱現(xiàn)[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7 俞士汶;朱學鋒;劉云;;面向自然語言理解的漢語虛詞研究[A];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shù)研究——第十一屆全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李艷嬌;楊爾弘;;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連詞考察[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喻潔;;“再說”和“何況”用法及異同考察[A];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3年
10 沈冰;;試析語氣副詞“并”的語義與語用[A];第七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樹華;有些隱喻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劉春蘭;《訓世評話》語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張金圈;漢語單音方位詞與單音動詞的偏正性組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余成林;漢藏語系語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喬翔;漢英形修名結(jié)構(gòu)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卡依沙爾·艾合買提;現(xiàn)代維吾爾語情狀類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范麗君;漢藏語因果類復(fù)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玉婷;漢語會話他啟自修型修正的互動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林琳;“代詞+(的)+名詞”結(jié)構(gòu)中“的”字隱現(xiàn)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韓曉旭;《史記》時間詞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戴佳;現(xiàn)代漢語特殊結(jié)構(gòu)“V+得+發(fā)+X”[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魏春妮;“一樣”結(jié)構(gòu)的語義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龔晶晶;“比N還N”格式探析[D];湘潭大學;2010年
7 劉忠才;從順應(yīng)論看反問句的語用功能[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鄔述法;《九章算術(shù)》虛詞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唐瑩;留學生漢語動量詞習得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肖艷;中高級階段越南學生漢語常用篇章銜接手段偏誤分析[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大忠;語法偏誤分析二題[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5年04期
2 馮銳;;偏誤研究中的對比分析和偏誤分析[J];考試周刊;2008年27期
3 楊柳;程南昌;;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分析研究綜述[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8年07期
4 李影;付莉;;韓國中小學生“是”的錯序偏誤分析[J];語言與文化研究;2009年00期
5 施正宇;外國留學生字形書寫偏誤分析[J];漢語學習;2000年02期
6 張傳立;;越南留學生“得”字補語句偏誤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7 陳婷;;西語學生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誤分析及對策[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09年02期
8 王笑艷;;留學生使用“關(guān)于”一詞的偏誤分析[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9 劉明佳;;日本學生可能表達習得偏誤分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胡志軍;;與留學生量詞“個”有關(guān)的偏誤分析[J];科技信息;2012年2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影;付莉;;韓國中小學生“是”的錯序偏誤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2 張小翠;;對外漢語偏誤分析綜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鄧丹;;美國學習者漢語復(fù)合元音的偏誤分析[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魏瑋;;高級水平留學生使用“在”字介詞框架偏誤分析[A];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3年
5 袁義春;;小學生語言偏誤分析[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蘇嬌嬌;;副詞“也”的偏誤分析及其教學啟示[A];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3年
7 宋麗嫻;;斯瓦希里語學生漢語一級元音習得的偏誤分析[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0年
8 韓玉華;;香港考生在PSC“說話”中常見的語法偏誤分析[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鄧瑤;;PSC中雙音節(jié)詞語輕重格式的常見偏誤分析及對策[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張斐然;;從二語習得視角分析學生口譯的偏誤[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海南大學應(yīng)用科技學院 王玲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李漢平;日本學生漢語被動句的偏誤分析及探源[N];山西青年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Thea Sairine Wong(張賽英);印尼學生習得漢語“有”和“在”的偏誤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2 裴阮瑞微;漢越動物俗語的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婷媛;泰國宋卡王子大學學生漢語學習偏誤分析調(diào)查與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2 阿弗扎爾侯賽因;孟加拉語學生學習漢語語法的偏誤分析[D];云南大學;2010年
3 姜穎t;漢日兩字同形詞偏誤分析和教學對策[D];黑龍江大學;2011年
4 呂冰;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轉(zhuǎn)折連詞偏誤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5 楊慧敏;留學生使用副詞“再”“又”的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年
6 劉思思;馬達加斯加學生漢語語法學習偏誤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7 秦弋凡;外籍學生的漢語句法偏誤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3年
8 謝陽洋;漢語初級階段西語學生語序習得的偏誤分析[D];廈門大學;2014年
9 阮香草;輕重音在留學生學習漢語語法中的作用及其偏誤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10 吳菊英;日韓留學生轉(zhuǎn)折連詞習得偏誤分析[D];蘇州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5866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586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