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充”類詞的習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12 11:10
同義詞和近義詞是漢語詞匯中的重點與難點,對于留學生來說,同義詞和近義詞具有較大的掌握難度,在日常學習和交際中容易出現偏誤,更何況是像“充”類詞這樣的同素詞!俺洹鳖愒~均含有同一個語素,且詞義相似,同時在用法上的差別甚微。因此,留學生在學習和使用“充”類詞時,更加容易出現偏誤。與此同時,在對外漢語的教學實踐中,亦存在關于“充”類詞教學難度大的突出問題針對上述存在的這一現象,本文首先基于“充”類詞的定義及分類、詞義研究和句法研究三個不同的層面對其本體研究進行分析,隨后通過收集整理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中涉及留學生習得“充”類詞的語料,對留學生在使用這類詞的偏誤進行整理和歸納,從而分析并總結出偏誤產生的緣由。最后針對這一問題,給出相應的教學參考,以期為促進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參考。因此,本文的研究將從以下6個方面展開:第一章:緒論。針對本文研究的選題依據進行闡述,并對研究內容及其意義、研究方法和步驟進行詳細說明。第二章:“充”類詞的本體研究。通過整合分析現有的研究成果,完成“充”類詞的定義及分類。隨后基于CCL現代漢語語料庫中的相關例句,對“充”類詞的詞義和句法功能進行分析比較。第三章:...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緣由
1.2 相關研究綜述現狀
1.2.1 關于同素詞的研究
1.2.2 同素詞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1.2.3 關于“充”類詞的研究
1.3 研究內容與意義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意義
1.4 研究方法和步驟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步驟
2 “充”類詞的本體研究
2.1 “充”類詞的定義及分類
2.1.1 同素詞的定義及分類
2.1.2 “充”類詞的定義及分類
2.2 “充”類詞的詞義研究
2.2.1 “充”的詞義研究
2.2.2 “充”類詞的詞義解釋
2.2.3 “充分、充滿、充沛、充實、充足”的詞義辨析
2.2.4 “補充、擴充”的詞義辨析
2.3 “充”類詞的句法研究
2.3.1 “充分、充滿、充沛、充實、充足”的句法研究
2.3.2 “補充、擴充”的句法研究
2.3.3 “充當”的句法研究
3 “充”類詞的使用情況及偏誤分析
3.1 “充”類詞和其他詞語的誤代
3.1.1 “充分、充滿、充實、充足”的誤代
3.1.2 “補充、擴充”的誤代
3.1.3 “充當”的誤代
3.2 “充”類詞之間的混用
3.2.1 “充分”與其他“充”類詞的混用
3.2.2 “充滿”與其他“充”類詞的混用
3.2.3 “充實”與其他“充”類詞的混用
3.2.4 “充足”與其他“充”類詞的混用
3.3 誤加
3.4 缺詞
3.5 錯序
4 “充”類詞的偏誤原因
4.1 母語的負遷移
4.2 目的語知識負遷移
4.3 “充”類詞本身的復雜性和難度
4.4 學習者自身的影響
4.5 教師教學的影響
4.6 語言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
5 相關教學建議
5.1 對學生的建議
5.1.1 減少對母語的依賴
5.1.2 建立自主學習的觀念
5.1.3 建立良好的學習和交際策略
5.2 對教師的建議
5.2.1 充分備課,加強對比分析
5.2.2 運用合適有效的教學原則
5.3 對教材的建議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語同素異序詞的界定及思考[J]. 姜黎黎.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6)
[2]韓語背景學習者“愛”類同素易混淆詞研究[J]. 付娜,申旼京,李華.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2011(06)
[3]語素因素對留學生近義詞學習影響的實證研究[J]. 洪煒.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1(01)
[4]同素異序詞研究現狀綜述[J]. 楊芬.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0(06)
[5]詞組學習的實踐意義[J]. 郝文華.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09(08)
[6]含同一語素同義單雙音節(jié)形容詞研究[J]. 楊慧麗. 語文學刊. 2009(13)
[7]同素近義單雙音節(jié)形容詞的差異及認知模式[J]. 吳穎.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9(04)
[8]由近義形容詞的辨析看形容詞的不同功用[J]. 季靜.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4)
[9]漢語詞匯的網絡性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J]. 常敬宇.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 2003(03)
[10]現代漢語同素詞通考[J]. 張其昀. 語言研究. 2002(01)
碩士論文
[1]留學生“滿意”“滿足”的偏誤分析[D]. 彭詩夢.湖南師范大學 2019
[2]魏晉南北朝“溢滿”類語義場研究[D]. 趙美英.遼寧大學 2017
[3]留學生習得“必”類詞的偏誤分析[D]. 曹瑞玲.湖南師范大學 2016
[4]韓國學生同素近義詞偏誤分析[D]. 鄭惠美(CHUNG HAE MI).中央民族大學 2016
[5]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同素詞教學研究[D]. 茍櫟心.西南大學 2013
[6]現代漢語同素逆序詞構詞造詞研究[D]. 賈玉萍.山東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21613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緣由
1.2 相關研究綜述現狀
1.2.1 關于同素詞的研究
1.2.2 同素詞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1.2.3 關于“充”類詞的研究
1.3 研究內容與意義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意義
1.4 研究方法和步驟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步驟
2 “充”類詞的本體研究
2.1 “充”類詞的定義及分類
2.1.1 同素詞的定義及分類
2.1.2 “充”類詞的定義及分類
2.2 “充”類詞的詞義研究
2.2.1 “充”的詞義研究
2.2.2 “充”類詞的詞義解釋
2.2.3 “充分、充滿、充沛、充實、充足”的詞義辨析
2.2.4 “補充、擴充”的詞義辨析
2.3 “充”類詞的句法研究
2.3.1 “充分、充滿、充沛、充實、充足”的句法研究
2.3.2 “補充、擴充”的句法研究
2.3.3 “充當”的句法研究
3 “充”類詞的使用情況及偏誤分析
3.1 “充”類詞和其他詞語的誤代
3.1.1 “充分、充滿、充實、充足”的誤代
3.1.2 “補充、擴充”的誤代
3.1.3 “充當”的誤代
3.2 “充”類詞之間的混用
3.2.1 “充分”與其他“充”類詞的混用
3.2.2 “充滿”與其他“充”類詞的混用
3.2.3 “充實”與其他“充”類詞的混用
3.2.4 “充足”與其他“充”類詞的混用
3.3 誤加
3.4 缺詞
3.5 錯序
4 “充”類詞的偏誤原因
4.1 母語的負遷移
4.2 目的語知識負遷移
4.3 “充”類詞本身的復雜性和難度
4.4 學習者自身的影響
4.5 教師教學的影響
4.6 語言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
5 相關教學建議
5.1 對學生的建議
5.1.1 減少對母語的依賴
5.1.2 建立自主學習的觀念
5.1.3 建立良好的學習和交際策略
5.2 對教師的建議
5.2.1 充分備課,加強對比分析
5.2.2 運用合適有效的教學原則
5.3 對教材的建議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語同素異序詞的界定及思考[J]. 姜黎黎.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6)
[2]韓語背景學習者“愛”類同素易混淆詞研究[J]. 付娜,申旼京,李華.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2011(06)
[3]語素因素對留學生近義詞學習影響的實證研究[J]. 洪煒.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1(01)
[4]同素異序詞研究現狀綜述[J]. 楊芬.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0(06)
[5]詞組學習的實踐意義[J]. 郝文華.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09(08)
[6]含同一語素同義單雙音節(jié)形容詞研究[J]. 楊慧麗. 語文學刊. 2009(13)
[7]同素近義單雙音節(jié)形容詞的差異及認知模式[J]. 吳穎.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9(04)
[8]由近義形容詞的辨析看形容詞的不同功用[J]. 季靜.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4)
[9]漢語詞匯的網絡性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J]. 常敬宇.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 2003(03)
[10]現代漢語同素詞通考[J]. 張其昀. 語言研究. 2002(01)
碩士論文
[1]留學生“滿意”“滿足”的偏誤分析[D]. 彭詩夢.湖南師范大學 2019
[2]魏晉南北朝“溢滿”類語義場研究[D]. 趙美英.遼寧大學 2017
[3]留學生習得“必”類詞的偏誤分析[D]. 曹瑞玲.湖南師范大學 2016
[4]韓國學生同素近義詞偏誤分析[D]. 鄭惠美(CHUNG HAE MI).中央民族大學 2016
[5]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同素詞教學研究[D]. 茍櫟心.西南大學 2013
[6]現代漢語同素逆序詞構詞造詞研究[D]. 賈玉萍.山東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216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6216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